试论当前社会体制与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2017-04-25鱼芳青
鱼芳青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备受社会关注,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只是企业、工厂、机构的个人行为,而且与国家的政策、战略计划有直接关系。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政策的改变,高校进行扩招,使毕业生人数骤增。在社会经济非跳跃性增长的客观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呈跳跃性增长,就增加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和挑战。分析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制约因素,如国家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学校的專业结构、课程设置、大学生个人定位以及择业态度等,认为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扩招;就业指导;社会经济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近三年来陕西省6所普通高校2013届、2014届、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电子阅览室和一些文献资料查阅近几年来陕西省普通高校全体毕业生就业情况、趋势,整理、收集和统计相关数据。
2.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内容系统设计问卷,并发放和收集问卷。统计被调查学校每届毕业生的总人数、就业人数,并计算各个院系就业率,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
3.数据统计法
对收集的有效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应用Excel表格工具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近三年陕西省总体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近年来由于我国房地产以及煤矿等经济不景气,使得我国整体GDP数据显示下滑趋势。结合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数据(如图1)可以看出:(1)陕西省2015年就业率较前两年有所下滑,特别是高校专科学生的就业率明显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本科学生都过剩的情况下,专科学生就更不具备竞争力。同时,由于近两年来社会经济不景气,许多厂矿精减人才岗位,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率。(2)陕西省本科生所受到的冲击不是很明显,特别是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近年来陕西省新建了多所不同规模的中小学,这对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同时,由于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不少教师请了产假,所以有些学校教师明显处于紧缺状态。(3)全国高校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约为89.00%,而陕西省近三年专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83.25%。从数据可以看出,近三年来陕西省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低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说明该普通高校今后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仍为重中之重。同时,学校应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开展不同专业课程,结合当地经济政策制度,为大学生就业打好扎实基础。
根据陕西省就业指导中心提供数据显示(如图2),可以看出,中文、数学、化学与化工、外语、生命科学等专业就业率较高,能源工程、建筑工程这两个专业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体育、艺术类的专业基本呈稳定趋势。调查表明,近年来不少市县新开办了许多学校和医院,所以近年来教育专业,特别是幼儿专业的毕业生颇受欢迎,医学、卫生等健康专业的学生达历史新高水平。调查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度提高,不少社区新成立了专门的社区保健医院,所以解决了不少医学卫生专业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专业间存在一定的就业差距。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不对称,一方面提高了一些热门专业就业率,另一方面在促进热门专业就业的同时也限制了另一些专业的就业热度,从而凸显出了专业之间有一定的分化性。
(三)陕西省高校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统计分析
1.近年来高校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人数变化情况统计分析
调查表明,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陕西省很多师范类院校逐渐向综合性院校发展,各高校广泛开设非师范专业,3年来非师范专业学生人数占专业总数和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如表1。
2.非师范专业学生与师范类专业学生对就业条件要求统计分析
调查显示,非师范类学生在校期间的投入明显高于师范类学生。高投入则意味着期望得到高收入。在校本科期间,非师范类学生每年的学费在4 000万-10 000万元左右,如果再加上实践、实验等费用的话,那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导致了非师范类学生对于将来就业过程中的薪水要求普遍高于师范类学生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就业后第一个月的目标薪水达到3 000元以上的,非师范类生所占比例为49%,而师范类学生则为41%。同时,调查还表明师范类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就业方向上范围比较狭窄,而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则有充分而广泛的就业范围;有一部分学生则倾向于继续学习深造考研,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倾向于先找工作再工作的两手准备。将近有7l%的非师范类学生选择了类似于公务员、科研人员、以及技术类人员等除了教师之外的工作;而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主要择业意向集中于教师行业。
可以看出,由于非师范类学生的就业面选择范围较大,从而导致了其对于自身期望的薪水也逐渐攀升。这就很有可能导致成一个较为不利的局面,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客观就业现状。由于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选择多方面的就业岗位,同时,他们也可选择继续学习深造,攻读研究生、博士生。自然带来了他们对于社会预期高收入或高回报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选择了继续学习深造的非师范类学生来说,金钱上、时间、精力等方面远远超出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投入比例,使得他们对于未来自身社会地位、预期较高收入的期望度大幅提升。
可是,现实社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是,由于当前社会情况的限制,大学生的就业不容乐观,社会上更多的用人单位倾向于让初人社会的这些年轻大学们从基层、底层做起,因此,对他们而言,收入就不会太理想。这与刚进入到社会时满怀理想、激情的大学生的就业标准有着巨大的反差,因此导致了很多刚入社会的大学生频繁地选择离职、跳槽,甚至是歇业的情况不断出现。社会上这样的择业恶性循环对大学生的未来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四)非师范类学生专业毕业生就业困惑原因探究
一般情况下,非师范类学生在教育系统内无法与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竞争,在系统外他们又无法与专门院校专业毕业生抗衡,因此使得他们处于两难的境地。调查显示,73%的高校师范类专业学生是以教师作为其较为重要的一個职业选择,通过学习各门专业课程,加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无形中都在不断塑造他们作为一个教师的角色。而非师范专业学生由于选择上的多样性他们更倾向于走入企业、政府机关、或是科研技术等方面的单位。由于选择上的多样性,有时候使得他们“这山看见那山高”,盲目高估和定位自己。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就业率。数据显示,可以接受第一个月工资在1 500元以内的,师范专业学生的数量为7%,而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居然是0%。作为非师范类的学生,显然他们更加具有市场野心和竞争力。但是,由于他们不甘于从底层、基层做起的心态,也可能导致在就业的时候难免不能较好进行职业定位,在职业的规划上也可能过于急功近利,这样更容易导致心理落差。虽然师范类学生的比例仅为7%,但这也说明他们有的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求职理念,明白自己应当如何就业远比去规划自己将来的职业重要得多。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高校大学生总体就业率较往年有所下降,并且陕西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与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有一定的差距,各专业的就业率分化较为严重,说明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受社会体制和政策导向影响比较明显。
2.当前陕西省各个院校及专业之间的分化较大,导致了内部的就业结构明显的呈现出不平衡趋势。因此,陕西省各高校专业结构应随着社会需要仍应做出不断调整、完善。
3.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定位导向比较明确,而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对自己盲目自信,不能从基础、底层做起,有时出现“眼高手低”和“这山看见那山高”就业现状,说明高校在学生的就业教育上仍应该加强。
4.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导致劳动市场对专业人才水平要求越来越严格,使得各高校的本科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比专科生更具有竞争优势。
(二)建议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的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和大学生通力配合、共同解决。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自身的能力是基础,学校的教育和培养是关键,社会人才市场是保证。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为陕西省高校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规划、选择提出以下建议。
1.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应自身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和水平。首先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认真学好各门功课,积极动手、勤于思考,积极参加各种实验、操作和比赛,为将来进入社会打好扎实文化基础。积极提升个人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大学生应积极关注相关就业信息,学习和把握好最新的社会就业动态,这样求职的时候才能够保证不盲目。根据社会就业现状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来进行择业,客观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求职标准、职业理想。
2.学校积极主动与社会多家企业、事业等单位建立市场需求接轨机制,重视专业人才市场的导向作用。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估目前的高校专业设置,根据社会发展趋势考察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改变非师范类院校的专业设置集中化、趋同化、课程设置师范化、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等现象,重视以社会市场为导向的调控机制,对于大学生就业无市场的专业停招或减招,充分地发挥市场调控功能。另外,学校应把对学生的就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3.精心研究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办学规律。调查显示,目前高校非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设置合理性和招生合理性有待继续提高。根据社会发展预测未来学生就业发展前景,且及时做出积极应对措施,不能只为了招生而进行招生,要争取保证学生招得来、教得好、就业高。
4.现阶段单单靠学校的力量无法够很好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政府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积极建立市场用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