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竹乡资源开展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

2017-04-25葛晨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创造能力

葛晨榕

摘 要:《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才能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材料是体现美术作品灵魂的重要载体,是孩子们学习、创造中介与桥梁。于是我们利用生活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幼儿喜闻乐见的自然资源和废旧材料开展美术创意活动,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更体现了美术活动的生活化。

关键词:活动兴趣 竹乡资源 创造能力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美化幼儿的生活。”我园地处福建省北部,有着丰富的竹子资源,在生活中,各种竹资源随处可见、唾手可得,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我们的孩子。而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取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因此如何将竹资源这一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运用于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是我们当前研究的重点。

一、利用竹乡自然环境,积累幼儿创意美术素材

幼儿天生有与大自然亲近的本能,大自然是其最好的老师。带领幼儿走进竹林,感受竹资源的无穷魅力,观察竹笋生长、竹枝的舞动、竹叶的飘洒,引导幼儿寻找和发现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美术幼教教学中的材料,共同学习收集整理自然中的资源等。走进自然,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也感受到大自然是人们生活创作的源泉。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这些形态万千、各具特色的自然材料更能使幼儿产生更浓烈的创作兴趣。而我园地处中国竹子之乡——建瓯,有着优越的天时地利,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优质的资源。我们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竹资源的无穷魅力,观察竹笋生长、竹枝的舞动、竹叶的飘洒,引导幼儿寻找和发现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美术幼教教学中的材料,共同学习收集整理自然中的资源等教师和孩子们根据竹材料的性质、特点,运用不同的表征形式,激发幼儿根据事物的外形特征大胆想象,大胆创作出新颖奇特的艺术作品,发展想象与创造。春天,正是春笋冒尖时,我们在愉快的郊游踏青中折春笋,找笋皮,细长的春笋在孩子们的巧妙拼插中变成了可爱的小猪,活灵活现的小蝴蝶,弯曲的小蛇,笋皮拼贴画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美景。在盛夏时节,我们走进竹林,翠绿的竹叶,笔直的竹筒,甚至破裂的竹筒里的竹节等这些大自然的馈赠,都成为我们创意美术活动中极好的创作材料。走进自然,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也感受到大自然是人们生活创作的源泉。让幼儿回归大自然、回归真实的生活,主动探索,才能真正解放幼儿的大脑、解放幼儿的双手,打开幼儿创意的灵感,感受创意之美。

二、利用竹乡资源美化班级环境,给予幼儿榜样和示范

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教育要取得较大的效益,必须优化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是通过与材料、环境的互动成长的。因此老师们在创设环境方案时,以常规的美术材料--笔、纸、颜料作为基础,以竹乡资源作为主要材料。根据幼儿教育需要、幼儿发展需要,师生共同收集与之相关的竹材料,创造性地进行改造与运用,使得整个教育环境充满着竹乡氣息。教师让一张张笋皮变成主题墙上有趣的笋皮小汽车;让一根根小竹枝盘贴在班级墙壁上变成蜿蜒的春天小路;让一片片竹叶摇身变成小蚂蚁们的小船;让竹筒涂上漂亮的颜色变成美丽的花瓶……幼儿在参与收集、布置环境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教师收集、处理材料的方法,形成了粗浅经验,也感受到了自然材料、生活材料的无穷魅力,以及变废为宝的惊奇,最重要的是在逐渐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审美的眼睛。

三、巧用竹乡资源,开展创意美术活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兴趣点,把“美术”课程融合主题教学活动中,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充分挖掘幼儿身上潜在的创造力。那么,如何巧妙利用这些竹乡资源来设计创意美术活动呢?

1.让竹资源走进美术活动中,丰富美术创作的材料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尝试发掘、利用竹材料中所蕴含的潜在价值,调动幼儿进行制作创造,充分让竹材料在美术活动中发挥不同教育价值,使其在美术活动中更具生命力。因此,我们成为了生活的有心人,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各种竹材料,如:竹筒、竹蔑、竹叶、竹圈、竹竿等,充分利用竹材料开展美术创意活动。如:在创意美术活动《竹筒大变身》中,师、幼一起收集各种长短不同、大小不一的竹筒,让幼儿大胆想想、说说可以将这些竹筒变成什么,在让幼儿尝试利用单个或多个竹筒进行组合、添画造型。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根据竹筒的形状组合添画了高楼大厦、有趣的小马,美丽的花瓶,可爱的竹筒娃娃等作品,真是美妙极了。

2.利用竹资源的低结构化,激发幼儿美术创意灵感

美工活动中,竹材料更因其自身的多变性和超强的可塑性等独特性,充分显示出其无与伦比的优势。运用丰富的自然、生活材料进行美工创作,突破以往单一材料的限制与拘束,鼓励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对其进行巧妙改造、组合,把废旧生活材料、自然材料变成可以游戏、赠送、装饰的各类艺术品。我们根据竹资源多变、可塑性强的性质、特点,进行"因材施艺"、"因意施材"的艺术构思、创作。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的竹资源让幼儿进行不同形式的自我创作如:孩子们拿着竹叶拼贴出了春江泛舟的清幽;将竹叶进行扩印添画后变成有趣的蜻蜓、蝴蝶、小鸟。在竹筒上进行装饰,一个个可爱的竹筒宝宝出现在班级。竹圈印画变成一幅幅圆圆的世界等等。在活动中,幼儿教师引导、激发幼儿根据事物的外形特征大胆想象,观察和感受不同事物自身的肌理特点,大胆创作出新颖奇特的艺术作品,发展想象与创造。孩子们在相互交流和自我创作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幼儿在操作着自己所熟悉的竹材料时,探索、创造的积极性更高了,当孩子们捧着各自的杰作时,更是自豪。

在幼儿园,生活材料有着它特有的价值与魅力,我们应让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可操作,让孩子们运用生活材料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过程,让美在生活中绽放,让美在幼儿的心灵中绽放!

猜你喜欢

创造能力
谈体育教学创造能力的培养
快乐教学,趣味无穷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初中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初探
劳技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的实践与探索
英语生活化教学研究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