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实验教学以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

2017-04-25赵亚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课堂效益化学实验优化

赵亚敏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而且重视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使学生对实验保持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本文介绍一些实验的改进方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化学实验 优化 课堂效益

一、引言

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目标课堂教学,联系初中化学教材的特点,积极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并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使学生对实验保持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化学教学中更应充分应用实验这一手段。

二、利用化学科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致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于是,最初的授课,老师并不要急于向学生灌输化学的具体知识,而应在合适的时候,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关自然现象如“鬼火”,一些有关日常生活如“汽水的制造”“镀银原理”等现实化学知识,让学生知道这原来便是化学。于是,当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并发出耀眼的白光,当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铁丝也能燃烧等一个个新奇又实在的实验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必然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致和求知欲。在课外,老师还须积极组织学生搞一些如“隐形墨水(SO2+KMnO4)”“会跳舞的气泡(Na+H2O)”“彩色喷泉(CO2+NaOH+酚酞试液)”等兴致实验。由此,老师精心准备每个实验把学生带进奇妙的化学世界中,在化学知识应用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行技能,激发兴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开发学生的智慧。

三、利用实验探究维持学习兴致

它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如在讲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次将知识面拓展,“其他的金属也有锈蚀的情况,情况和铁一样吗?大家可以在课外继续探究。”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再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最后再給出其他几种气体的相关信息,组织学生再次分析、讨论,看看自己设计的装置还能适合哪种气体的制取。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

四、利用实验时的意外事故或现象,分析原因,加深印象

演示实验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地看,期待实验现象的发生,但有一部分爱捣乱的学生却期盼着这个实验出现问题,想看老师出丑。例如,探究CO2熄灭台阶蜡烛的实验时,我故意将CO2从蜡烛的上方直接倒下去,结果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与书本介绍的现象刚好相反。这时我就问大家:“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个地方做错了?”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书本上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问我刚才做的实验哪儿错了?这时就有人说:“倒CO2的方向不对。”然后我将这个实验正确地操作一遍,正常的现象出来了,学生对这个实验的印象也就加深了。

五、增设必需的实验

对于重要的知识,虽然教材未安排实验,但增加是必要的。初中化学实验的趣味性还不够,大量的实验需要改进,以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是以大理石或石灰石为原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的,那么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呢?如何让学生信服和领会? 并掌握这部分知识,可补充下面的实验:

(1)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刚开始时反应进行得很快,但反应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不断生成,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大理石无法接触到稀硫酸,反应就逐渐停止,没有气泡产生。

(2)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反应速度过快,反应物一会儿就反应完了,产生的气体来不及收集。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并讨论反思,找出最佳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地记住结论,巩固所学的知识。

再如:NaOH和CO2能否反应,教材是直接给出的,这难以使学生信服,因此很有必要增设。我采用的是“喷泉实验”,操作如下:在250ml圆底烧瓶中先加入约5gNa2CO3粉末,然后再加入5ml浓盐酸,使其充分反应生成CO2,然后倒入5~10ml浓NaOH溶液,迅即塞好带有导管的橡皮塞,晃动烧瓶,使其充分反应,将它倒置在铁圈上,打开导管上的止水夹,可观察到水迅速地进入烧瓶且变为红色,形成美丽的喷泉!学生会立即得出这是CO2反应完的缘故。这时再分析CO2和NaOH的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便是水到渠成了,学生也更感兴趣了。

六、改进创新

对实验的改进可以从改进装置、改进原料、改进过程、改进方法等方面进行。下面对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实验进行了改进和补充。

1.对倾倒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课本中将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边沿慢慢往烧杯中倾倒,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有些同学把握不好,倾倒时速度过快或集气瓶拿不稳,二氧化碳刚倒出就散开了,结果造成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后熄灭,对二氧化碳的密度做出了错误的结论。我们对这个实验做了改进后,成功率很高。在倾倒二氧化碳时,在烧杯内壁处放一短颈漏斗,将二氧化碳从漏斗倒入,这样就会顺利地完成实验。

2.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加热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很難看到木条复燃,其原因是产生氧气从溶液中逸出时,也有大量的水蒸气从溶液中逸出,使得带火星的木条不仅不会复燃,反而会熄灭。

改进方案:使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的温度不要太高,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当看到溶液中有大量气泡冒出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即可。或在干燥管中装上生石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右边集气瓶口即可达到目的。

3.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很容易失败,原因主要有:(1)铝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表面很容易产生氧化膜;(2)铝箔太薄,点燃火柴时会使铝箔卷曲而不能点燃。

改进方案:使用铝片,实验前用砂纸擦除铝片表面的氧化铝保护层并剪成0.3cm×5cm(课本上是2cm×5cm)铝箔,下端系一根火柴,但不能太长,点燃火柴后等火柴快烧尽时,迅速伸进氧气瓶中即可。

4.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

创设问题情景: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呢?激发学生猜想和假设,形成探究欲望,并布置课前探究,灼烧铜丝前质量的变化。

提供实验仪器药品:托盘天平、锥形瓶、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带玻璃棒的橡皮塞、小气球、酒精灯、烧杯、光亮净洁的铁钉、细沙、硫酸铜溶液、白磷、砝码等。

建立假设并收集证据:学生分组讨论,自主设计方案和实验操作步骤,验证猜想或假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有三种方案:(1)用玻璃棒燃白磷;(2)用玻璃管系一只小气球引燃白磷;(3)气球直接紧套在锥形瓶口,并把锥形瓶放在石锦网上加热引燃。

获得结论并交流评价:实验探究后,学生点评不同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最终所有学生共享最佳实验方案。再通过蜡烛和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是否一切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解释,计算机微观动画演示碳与氧气的反应,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课后延伸探究,充分利用家里的生活用品来设计实验,探究化学规律。这样,以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的空间,构建出实验探究的学习平台,同时也开发和拓展了化学课程资源。

六、结束语

总之,化学实验的改革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所起的作用和其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及其改革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我们每个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叶瑞祥,沈晓良.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

[2]初中化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的探讨[J].化学教学,2007(7).

[3](英)A.O霍尔.化学入门[M].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年4月.

[4]李宏华.化学教学中指导学习方法的体会[J].中学化学参考,2003(4).

[5]黄积才.广东教育[J].1996年第12期:P48-50.

猜你喜欢

课堂效益化学实验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立足班级特色,预设有效课程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
让初中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益“问”出来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