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缺省在中国文学作品日译中出现的原因及对策

2017-04-25刘维翠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文化差异

摘 要:文化缺省是指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对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省略。文化缺省出现的原因主要由语言文化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在中国文学作品日译中应采取合理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传达原文所蕴含的文化和语义信息。

关键词:文化缺省 文化差异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12-01

1 引言

计算机程序中对某一默认过程的自动略过叫做“缺省”,

“文化缺省”由此派生而来,是指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对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省略。文化缺省是某一文化内部交际的结果,文化特性鲜明。该文化之外的接受者常常会在碰到这样的缺省时出现意义真空,无法将交际内容与之外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难以建立起理解话语所必须的语义连贯和情境连贯,影响交际过程。

文学作品中文化缺省的存在可以激发读者想象力,提高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效率,从而增加作品的美学效果。但在翻译文学作品时,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原文中的文化缺省部分如何处理成为一个难题。如果处理得不好,翻译就会受到干扰,翻译的准确性,信息的完整性,理解的连贯性都会受到极大影响;反之,翻译就会相对顺利,达到翻译上的内容准确、信息完整、理解连贯。本文将对文化缺省在中日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原因及翻译策略进行探究。

2 文化缺省现象出现的原因

中日两国虽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外来文化影响,两国人民在语言文化却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自我意识较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比较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是否规范得体,是否可以引起对方的共鸣。倾向于说话直截了当,以理服人,重视语言沟通,强调“辩论”。而日本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更关注对方的感受和语言行为,并从中揣摩对方的心理。一般采取间接含蓄的方式向对方表达思想和感情,话只说一半留有余地地让对方去猜测和感受,多模糊和省略。如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中有这样一句话:庄之蝶说:“让我考虑考虑。”译者吉田富夫将其翻译为:考えさせてもらうよ。虽为对等翻译但其实日语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一种含蓄委婉的拒绝方式。

在人称代词使用上,中国人习惯强调个人看法,频繁使用“我觉得……”“我认为……”而由于日本人崇尚集团主义,不彰显自我个性,不喜欢用明确的人称代词做主语,因此日语经常省略主语或隐藏主语。如:“唐宛儿,我终于抱到你了。我太喜欢你了,真的,唐宛儿。”(贾平凹 1993:74)译为:唐宛児、とうとうきみを抱いたね。大好きだよ、ほんとなんだ、唐宛児。(吉田富夫 1996:168)汉语中有4个人称代词,但日译文中只译出一处对象语,主语全部省略。

在敬语使用上,现代汉语中没有明显的敬语分类,只有少数表示尊敬的词语如“您”、“请”、“劳驾”、“贵公司”等,而日语中却有一套复杂多样的完整体系,分为三类:尊他语、自谦语和郑重语。尊他即抬高对方表示对他人尊敬、自谦即降低自己的身份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郑重是指说话方式郑重以表达对对对方的客气和尊重。因此在中日翻译时需要根据语境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如:“你不吃,我也不吃了。”(贾平凹 1993:73)译为:先生が召し上がらないのなら、わたしも頂きませんわ。(吉田富夫 1996:166)同一个“吃”字根据对象的不同采用了尊他和自谦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

3 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

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他的《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异化”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另外一种翻译方法是“归化”,即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绝对的归化和绝对的异化都是不存在的。在中日文学作品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根据源语和目的语具体语言特点、民族文化等恰当运用两种策略,以达到具体的、动态的统一。

3.1 音译加文内注释或文后注释

音译主要针对的是源语中特有的事物在目标语中“空白”的情况,如名胜古迹、文化传统等。但仅仅用音译法,译文读者可能仍对该事物不甚了解,因此,出于信息传递的需要,往往会再加上注释进行信息补偿,如:“唯有城墙头上有人吹动的埙音还最后要再吹一声……”(贾平凹 1993:2)。译者吉田富夫将其翻译为:“ただ、城壁の上で誰かの吹く塤(古代中国の楽器で、つちぶえ。卵型で五ないし六孔)が最後の音色を聞かせようと試みたが……”(吉田富夫 1996:12)。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用陶土烧制而成,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译者通过括号中的信息补偿很好地补全了文化缺省信息。

3.2 直译加文化类比综合

在翻译具有文化特色的惯用句、历史典故时,一般宜采用直译加文化类比综合的翻译方法,以补偿译文读者的文化缺省。如在翻译“西京是中国十二朝古都”时,可适当地加入日本人熟悉的年代和历史事件去类比。这样能提高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

3.3 意译加文化替换

意译法是指译者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用译语中概念意义不同,文化意义相近的词语替换原文词语,以求译文与原文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方法。如将“有求必应”翻译成“祈願成就”就是通过意译并替换翻译的例子。

4 结语

由于语言文化等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缺省的存在不可避免。如何翻译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取决于文化缺省部分和原作所传达的整体文化信息的关系。和整体文化信息具有紧密联系的文化缺省,宜采取音译并视情况而定加上注释进行信息补偿;对于通过上下文的信息提示能够使读者理解的文化缺省,可使用直译加类比法进行翻译;对于和整体文化信息联系不紧密,既没有语境提示,又使译文读者难以理解的文化缺省,既宜选用意译加替换法。总而言之,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应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策略,力求最接近原著的艺术效果,并消除译文读者的语义真空,最大限度地传达原作所蕴涵的语义和文化信息,尽量使译文读者欣赏到原作中特有的文化特性和文化信息。

参考文献:

[1] 王东风.文化缺省與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外国语,1997(6).

[2] 熊苇渡.从日语口译视角看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时代文学,2011(10).

[3] 贾平凹.废都[M].北京:外语出版社,1993.

[4] 贾平凹、吉田富夫.『廃都』[M].中央公論社,1996.

作者简介:刘维翠(1985-),女,陕西汉阴人,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大连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文化差异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