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课程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与提高

2017-04-25王淑波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3期
关键词:终身学习教学能力

王淑波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所具备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以教英语教材知识为己任;教学狭窄、片面等现象尤为严重,英语教学效率比较低。英语课程标准认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与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实施英语新课程的关键是教师,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素养也随之需要进行新的解构与建构。英语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英语教师和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而新课程对英语文化、母语文化、语言心理学等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需要完善英语教师的培养模式,以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教科研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从而使其教学达到理想状态。

【关键词】文化理论知识;教学能力;终身学习

长期以来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有很多盲点,不知怎样教学;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认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那么在外在条件完备的情况下,新课程理念能否真正在课堂实践中得以实现?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能否真正得以增强?等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英语教师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的新要求及其对学生素养的偏重自然对教师素养的构成及其偏差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理解与内涵

我们所说的“素质是指既有先天的遗传结果又有后天的习得结果”素养是素质的构成部分;素养是人在后天环境中习得的结果,是知识学习的升华而谈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避不开教师本身具有的知识结构,而教师素养包含:“教师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及职业理想”,英语教师专业化必备知识结构也让我认为一个具有胜任力的必须具备专业的本体性知识及技术胜任力。在新课程中新的教师角色要求教师的技能有新的发展,才能够达到专业化要求。

1.新课程中,小学英语教师本体性知识的偏差。

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对英语课程标准有着共同的制约性,都要求英语教师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的素养;英语新课程标准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尤其英语学习的文化意识方面是不少小学英语教师素养缺失的部分,从国家教育部要求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来说,各个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素养也是不均衡的,这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新课程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技术胜任力。

由于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所以教师仅有本体性知识既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教育学知识是教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凭借。真正会教的教师会通过“教”使自己得以全面发展。这里所说的技术胜任力不仅包含:教师应具备的职业技术资格还包含“教”的技能及综合性教育实践素养。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研究型的新型教师,对于寻求全面发展的教师来讲,善于管理自己的思路,也是非常重要的素养。要发展就要创新,现代型的教师不是简单地执行者,更需要成为一个思辩者,研究者,需要具有对既定规则产生质疑的素养,能够分析每项教育政策的利弊。

二、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素养的有效途径

1.利用教育技术及知识结构形成教育技能。

当前小学英语教师素养薄弱,缺乏对课程的设置、大纲设置、教材编写、考试规范等的了解,对教学目标、任务、方法等模糊不清,缺少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等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学习方式带来了革命,同时也深刻影响着课堂的教学形式,尤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正演变为网络式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驾驭现代化技术的能力及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情感态度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英语教学具有较强的交互性等情景色彩,借助多媒体等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必然。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运用的素养成为英语新课程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技术作为工具无疑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某些捷径,甚至可以弥补当前英语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缺陷,如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替代一些教师的“中国式英语”的口語教学等,英语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教材,“标准”强调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拓宽学习渠道,现代课程资源的开发离不开现代化教育技术,如借助互联网、局域网进行交互式教学。

2.实施反思性教师的培养策略。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与整合的技能,要求教师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教育环境中实践和探索,要求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成为反思实践者。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思考,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1962年6月傅任敢,在《学记》译述中说:“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因此在教师发展过程中需要培养反思意识,教师要利用教学札记、记录、日志、搏客等材料,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课堂教学实录等途径,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教师要适当的参加课程实验、课程开发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争做研究型教师,使自身的教学综合技能及科研能力及水平得到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全面发展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傅任敢.《‘学记译述》.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6月

[2]贺卫东,魏再江.基于新课程的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与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2月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4]《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5]《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猜你喜欢

终身学习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