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新动力构建研究

2017-04-25杨倩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动力系统县域经济

杨倩文

摘 要:该文从创新、人才、市场、投资、资源五个要素角度,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构建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阐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运作,以期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动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2-03-0007-02

皖江城市带,包含安徽“八百里皖江”地带的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滁州、池州、铜陵、宣城8个地级市全境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实体经济增长乏力,我国经济运行处在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和短周期弱复苏的交织阶段,结构性矛盾突出,运行风险增加,经济进入新常态。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也矛盾重重,经济快速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还依然存在。进入新常态之后,皖江城市带该如何寻找新动力,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新动力的机制,促进经济结构的持续发展,是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

1 皖江城市带县域发展动力机制构建

1.1 内在驱动力

1.1.1 资源驱动 (1)矿产资源。感谢皖江城市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铜陵是中国铜都,丰富的矿产资源,能夠为皖江城市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支撑;(2)生态资源。皖江城市带生态资源良好,安庆、池州等地是国家级森林城市,境内拥有九华山、天柱山、花亭湖等一大批名山秀水,良好的生态资源,可以为皖江城市带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奠定支撑;(3)旅游资源。皖江城市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一大批风景秀丽的自然资源,包括天柱山、九华山等风光旖旎的5A名胜风景区。与此同时,皖江城市带还有一大批文化遗产,如黄梅戏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遗产资源,能够使皖江城市带发展旅游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发展。

1.1.2 要素驱动 皖江城市带内在发展具有一定的要素驱动潜力,合芜蚌自主改革试验区的芜湖、合肥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合肥成为国家综合科技中心,技术创新能力强。境内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一大批国内知名高等学府,人才聚集。另外土地资源也十分丰富,奠定了要素基础。

1.1.3 改革驱动 经济进入新常态皖江城市带各地级市政府不断下放行政审批权力,为各地区政府拥有更多的审批权力,能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与此同时,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简化登记程序,并且优化外贸发展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在金融创新体制改革方面,创新林业金融产品的风险防控,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

1.2 投资动力 皖江城市带不断加大投资,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效益。机器人、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聚基地的发展投资,京东方10.5代线、康宁玻璃、晶合30.5cm(12英寸)晶圆等投资聚集等,使得皖江城市带经济迅速发展。2015年,皖江示范区生产总值达14 639.3亿元,增长9.6%;引进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到位资金5 891.5亿元,增长14.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5.3亿美元,增长12.3%,大大超过2010年皖江城市带获批时确立的目标。

1.3 市场动力 消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在实体经济发展不振的情况之下,消费萎靡实体经济发展困难,所以必须要充分的挖掘市场潜力,通过市场动力和市场开拓,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皖江城市带人口2 000余万,经济总量接近1.5万亿,市场潜力巨大。从目前来说,皖江城市带市场动力的挖掘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改造传统的流通业态,对目前的物流设施和物流中心进行整体改造,建设区域性中心的物流城市,将皖江城市带的主要产品通过物流中心,储存发放。与此同时,加强对重点项目的推荐,尤其是皖江城市带旅游产品和技术产品的推荐,可以通过主持召开相关的会议推介皖江城市带的主要产品,与此同时,打造皖江城市带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强化对旅游产品的营销,打通旅游产品的市场。另外,皖江城市带还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加强对皖江城市带产品的营销,可以通过培育各类电商主体、网络渠道,打通皖江城市带企业主要产品的营销渠道。

1.4 人才动力 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的发展才有良好的智力支撑,才能为皖江城市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言献策,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推进制度创新,为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撑。到2015年,皖江示范区的人力资源总量由2010年的2 127万人增长到2 50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增长到335万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超过11a,人才素质大幅提升。

1.5 创新动力 近年来皖江城市带已经形成了装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冶金及有色金属业、汽车及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等一批有规模和特色的产业。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合肥综合国家科技中心、中国科技大学等一大批创新实验在皖江城市带具备良好创新潜力。

2 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新动力机制的运作模式

在立足内在驱动力的基础之上,通过投资刺激,市场牵引,创新驱动,人才牵动,资源拉动五个动力系统,全面推进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的发展(图1)。

在投资刺激上,立足于目前皖江城市带重点工程项目,加大对重点工程项目的投资,同时在市政工程,交通投资等方面下功夫为皖江城市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通过发展投资刺激相关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

在市场牵引上,充分地发挥市场对于经济刺激的作用,通过加大对皖江城市带旅游产品和市场产品的宣传和推荐,促进产品的营销。与此同时,通过网络渠道,鼓励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网络渠道,拓宽企业产品的营销。另外,皖江城市带还需要建立物流中心,通过区域性物流中心,将皖江城市带企业的产品运送到全国各地,促进产品营销,开拓产品市场。

在创新驱动上,鼓励企业全方位的进行技术改造,加强企业的创新力量。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院士工作站,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的创新添砖加瓦。另外对于新兴的创新创业项目,皖江城市带政府应该要给予全力支持,通过企业创新孵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在人才牵动上,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通过财政资金支持,鼓励技术创新,与此同时,强化人才服务和人才的吸引,并在职称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

在资源拉动上,就是充分的发挥目前皖江城市带的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在立足于现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之上,合理征地拆迁,为工业的发展,腾出更多的工业用地。并且立足于现在的生态资源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为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支撑。

3 结语

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的发展,是皖江城市带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安徽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经济步入新常态之下,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动力,以促进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苗苗,韩玉刚,毕学成.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竞争力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论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5(02):27-31.

[2]胡庆十,毕学成,毕学进.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定位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8):83-85.

[3]毕学成,毕学进,唐泽天.皖江城市带城市居民幸福感评价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35-41.

[4]毕学成,胡庆十,毕学进.皖江城市带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2(06):74-79.

[5]沈惊宏,孟德友,陆玉麒.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2(03):43-49.

[6]韩会然,焦华富,李俊峰,等.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特征的网络分析及机理研究[J].经济地理,2011(03):384-389.

(责编:张长青)

猜你喜欢

动力系统县域经济
“五大发展理念”统领下的科协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广电机房建设与应用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动力学积分保辛的数学根据
全地形车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