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票据转贴现市场运作与风险管理

2017-04-25柏晏军王家华

金融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票据违规商业银行

柏晏军 王家华 宁 哲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商业银行票据转贴现市场运作与风险管理

柏晏军 王家华 宁 哲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票据业务具有结算与融资的功能,是银行与银行间以及银行与企业间的一种重要的融资结算工具,流动性较高且具有稳定的收益,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然而伴随着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其运作模式开始多元化,随之而来的关于票据业务的风险也不断涌现,其中转贴现市场中的风险尤为突出。2016年1月23日,农业银行发公告称其北京分行发生重大票据风险事件,涉案形式为买入返售业务,金额为39.15亿元。2016年1月28日中信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兰州分行发生票据业务风险事件。涉及风险金额为人民币9.69亿元。2016年4月8日天津银行公告称其上海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一起风险事件,涉险金额为7.86亿元。这些案件都与票据业务中的转贴现业务密切相关,且涉险金额巨大。现如今转贴现业务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运作模式,更多的新型的、违规的运作模式也在不断涌现,这就造成了转贴现市场风险的多样化。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转贴现市场中的业务模式进行探讨,找出转贴现市场中的风险所在,从而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商业银行;转贴现市场;票据风险;市场运作;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票据转贴现市场发展现状

我们通常认为,票据直贴的金额应小于其签发金额,也就是承兑金额。由于资料搜集的限制性,这里我们简单估计贴现额超出承兑额的部分即为转贴现额。那么可以估算,2005年,票据转贴现规模约为2.3万亿元。截止至2015年,转贴现额已达到79.7万亿元。增长了33倍之多。可以看出,转贴现市场的总体发展规模逐日剧增。

图1 2005-2015票据业务贴现额、签发额及转贴现额数据来源:Wind资讯,历年货币政策报告

从转贴现利率的角度来看,以转贴现买入报价平均利率为例,从图2中可以发现,票据利率的波动性基本与实体经济运行情况保持一致。在GDP上升时,票据利率往往加快,而在GDP增速回落时则相反。2005-2015年十年期间,我国经济增长以2009年为界大约经历了两个短周期:一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平稳的增长期,GDP增长率逐步提高,在2007年第二季度达到峰值14.9%。随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GDP增长率逐步回落至2009年第一季度的6.2%。同期转贴现利率也完成了一个周期的运转,波峰大约在2007年末,达到8.95%。波谷出现在2009年第二季度,约为1.4%。二是从2008年年末政府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经济迅速回暖。GDP增长率在2010年初达到峰值,随后政府淡出刺激经济政策进行结构性调整,GDP进入回落阶段。同期转贴现利率与实体经济基本保持同步但略有滞后,峰值出现在2011年的下半年。2011年之后GDP增长率趋于稳定,而转贴现利率在2013年因钱荒出现后又出现了一轮新高,而后趋于稳定。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转贴现利率与实体经济走势基本保持一致,且目前利率位于低处,较为平稳,流动性良好。

图2 票据转贴现买入平均利率与GDP同比增速的关系数据来源:Wind资讯

二、商业银行票据转贴现市场运作模式

(一)转贴现市场的一般运作模式

转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在资金临时不足时,将已贴现且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

传统的转贴现业务有主要划分为两大类。分别为转贴现买入和转贴现卖出。其中转贴现买入分为买断式买入和买入返售;买断式买入即金融机构采取完全背书形式,购买金融同业具备真实贸易背景、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的业务行为。所谓买入返售业务,是指票据贴入人购买交易对手所持有的尚未到期、已贴现或转贴现的票据时,约定时间、价格和方式在未来某一日期(一般都是非节假日)由交易对手赎回原票据的业务行为。转贴现卖出分为卖断式卖出和卖出回购。卖出回购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间按照协议约定方式,按一定价格卖出票据,到期日再按规定的价格买回该批票据,以获得一定期间内资金使用权的票据业务。传统的转贴现模式没有众多的组合形式,相对来说较为单一,每种运作方式之间相对独立,风险不突出。目前票据市场中大多数违规操作集中在买入返售与卖出回购的业务中,这些业务常与其他违规模式相结合,滋生多种风险。

图3 传统转贴现运作模式

(二)转贴现市场的违规运作模式

1.“买入返售+一票多卖”的运作模式

票据中介在买入返售环节中,与银行串通,取出未到期的票据,以“一票多卖”的形式从其他银行内套取资金。大致过程为,A银行与B银行进行买入返售业务,A银行为买入票据的银行,A银行在买入B银行票据的过程中,本身并没有拿到票据,而只拿到了B银行开出的票据清单,票据仍保留在B银行代管,但B银行却收到了A银行的款项。在回购到期前,票据被与B银行相勾结的中介从B银行取出,并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回购贴现业务,将贴现的资金投入股市或其他高风险市场,一旦投资失败会引发交易对手风险。

图4 “买入返售+一票多卖”环节流程图

2.“消规模”的违规运作模式

银行的票据贴现业务是占用其信贷额度的,因此银行常采用“消规模”的运作模式,控制自己的信贷额度,并完成借贷需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消规模”需求旺盛,当前消规模大多都是通过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及村镇银行的合作,并通过违规记账和会计记账漏洞来实现。

消规模方式一:

“卖断+买入返售+买断”

具体的交易模式是:原本在A银行贴现的票据是占用其信贷额度的,贴现后的信贷资产是增加的。A银行将已在本行贴现的票据卖断给农村金融机构,使信贷资产减少,与此同时,A银行再以买入返售的形式从农村金融机构重新获得此票据,非信贷资产增加,卖断与买入返售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等到到期时,A银行再对此票据做买断处理,票据又重新回到了A银行,且在这种交易模式下,A银行的信贷资产转化为了非信贷资产,而农村金融机构减少了一笔卖出回购,增加了一笔买断贴现,其贴现科目的余额为零。

消规模方式二

上述运作模式主要是说票据贴现占用银行的信贷额度,银行为了扩大其信用规模,便采用“消规模”方式一的途径将信贷资产转化为非信贷资产。而有些银行采用另一种“消规模”的方式,即在不增加规模的情况下扩大收益。其具体做法是,信用社通常会以质押回购的方式将票据给银行,回购有到期付款的义务和责任,但他们会用一些违规违法的手段把本该计入会计科目里的负债给清除掉,通过此种方式弄虚作假,粉饰报表,快速冲抵不良资产,扩大收益。

3.“过桥”的违规运作模式

“过桥”需求一般来自于一些村镇银行或农信社。这类银行通常无法与大银行(如四大国有行)进行授信交换,他们的名单也一般不会出现在四大行的交易对象中,而他们又需要拆借大量的资金,因此,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便成了专业的“过桥中介”。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灵活,可以做快捷授信,一家农商行去国有大型银行授信可能需要一两个月,而股份行只需要一两个星期,甚至几天内就可以完成。

在票据转贴现过程中,许多商业银行瞄准了商机,将村镇银行与四大行联系起来,以产业链中游的角色(即过桥行)赚取差价,谋求利润。四大行则以其雄厚的资金为票据融资者提供资金,成为最终持票者。如此流程,过桥的模式基本形成。

4.违规开立同业户的运作模式

同业户即同业银行结算账户。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境内其他银行开立的、与本银行或者第三方发生资金划转的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按照用途又分为“结算性”和“投融资性”两类,结算性账户是指用于代理现金解缴、代理支付结算等支付结算业务的账户;投融资性同业银行结算账户是指用于同业存款、同业借款、买入返售、同业投资等融资和投资业务的账户。

票据中介掌控操纵同业户是目前转贴现市场中常见的现象。央行规定:执行同一银行分支机构首次开户面签制度,由开户银行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亲见存款银行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在开户申请书和银行账户管理协议上签名确认。票据中介为了逃避监管规定,与开户行串通勾结,将开户行的相关证件手续复印件及私刻的公章拿到手后,再利用存款银行不规范不严格的审核,冒充开户行负责人员签名确认等,成功开启同业户。之后再操纵同业户,利用贴现与转贴现赚取利差,获得巨额利润并与开户行内部人员分红,形成违规操作。

三、商业银行票据转贴现市场风险

从上述票据转贴现业务的运作模式中不难看出,转贴现业务的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银行层面的操作风险及违规风险;其二,票据中介的介入。

(一)操作风险与违规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转贴现业务过程中,审查,审批,票据保管等风险的控制,都要依据相关操作流程及操作办法等制度的规定,如果操作人员不能严格履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制度流程,造成审查审批的不合格,票据的丢失被盗窃等问题,就会导致不法分子钻漏洞,出现风险等不安全因素的行为。违规风险是指由于违反政策规定致使办理票据业务而受到监管部门惩罚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从以上的票据转贴现经营模式可以看出,银行业务人员在执行业务操作时,存在隐瞒真实交易,串用会计科目,调节信贷规模,随意调节会计报表,减少资本计提等现象。同时,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对转贴现业务中票据的保管,同业银行账户办理以及票据真实性的审批和审核也存在漏洞,引发违规风险和操作风险。

(二)票据中介引发的风险

从转贴现的违规操作模式中,不难看出,无论是买入返售中的一票多卖,还是过桥、消规模或同业户中,票据中介都成为了转贴现风险中的“主角”。

在转贴现业务中,票据中介引发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中介与银行内部人员串通,导致出现起违规交易或造成损失的风险。在买入返售模式中,票据中介与银行内部人员串通,将买入返售环节中的票据取出,并与其他银行进行回购贴现交易,将贴现的资金进行投资。当投资不能产生正向回报,则会导致无法将票据回购,导致票据不能兑现,造成损失。在过桥及同业户运作模式中中,银行内部人员与票据中介勾结串通,通过一系列违规操作手法,逃避监管,赚取巨额利润。

(三)加强风险传染,扰乱市场秩序

转贴现市场的违规运作模式会加强金融风险在不同金融市场中的传染效应,扰乱市场秩序。由于“一票多卖”现象的出现,导致原本流通于银行间市场的资金进入了资本市场,转贴现市场的金融风险便也从银行间转移到了资本市场。如果此时所投入股市的资金不能得到正向回报,买入返售环节中所融入的资金则不能顺利归还,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出现银行间市场资金链断裂,导致同业拆借利率升高的风险。而一旦同业拆借利率升高,则会反过来进一步引发股票的大量抛售,资金流入银行间市场,甚至保险或债券市场的资金也会因利率的升高而大量流入,股市进一步下跌,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乃至债券市场则会纷纷出现危机,金融风险便会加速蔓延,导致整个金融市场秩序混乱,严重时会出现金融危机。

四、商业银行转贴现市场风险管理对策

(一)严禁与票据中介合作

票据中介在票据转贴现业务风险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目前票据市场上的票据中介规模迥异,良莠不齐,以不公开,不合规的方式参与转贴现交易,对票据市场的合规经营构成了威胁,助长了伪造假票据,非法集资,“一票多卖”,违规开立同业账户等行为。因此应禁止各类违规交易,禁止各类“票据中介”,“票据掮客”与银行展开为买方或卖方的交易活动。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设立相关制度措施,并对内部员工加强培训,教育,加强监督和管理。不能只以利润、考核为目标,必须加深对员工道德风险的关注,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员工遵纪守法的意识,使员工建立起不与外界票据中介相勾结,做好自己分内事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一旦发现有违规勾结现象,一律按照相关制度严肃处理。

(二)加强票据保管

银行应建立监督有力,制约有效的票据保管制度。加强纸质票据的交接、出入库管理,严格执行票据实物清点交接登记、出入库制度,确保账实相符。建立票管员责任制,对仓库票据结存数实行抽查,看是否账物相符、账账相符,有无错记、漏记、不记等现象。坚持每月月底盘库、对账、编报票据月报表。通过抽查,查看票据账目是否清楚,账物是否相符,全年发放票据有无差错等。同时加强对票据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票据保管的知识,注意事项及规章制度等,并对其做相应考核。避免再次出现农行北分类似票据案件。

(三)设置检查要点,严禁“消规模”

对于票据转贴现业务中的“消规模”的运作模式,内部管理人员应该设置以下检查要点:是否存在将票据业务异化为规避监管、腾挪规模,“假买断,假卖断”的情况。是否存在会计报表中的漏记,不计,假计现象。是否存在借助相关通道,通过转帖将资产腾挪至“同业往来”的情况;是否存在发行票据理财类产品将已经卖断的票据资产进行回购,达到“资产表外化”的目的;转帖业务过程中双方账务处理是否能够衔接一致。对于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的行为以及违规的操作方式应严厉查处。管理人员针对这些风险点要做足检查工作,避免出现风险漏洞。

(四)严格审批审查,严禁违规同业户

银行内部人员应严格遵守央行规定,遵守《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面签制度,对开户申请人证明文件(如银行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国税、地税的税务凭证、金融许可证、法定代表人私章等)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以及存款银行开户意愿真实性进行审查,证明文件必须提供原件留存复印件,并经双人复核。对开立同业银行结算账户用途超越经营范围的,应当拒绝办理。

(五)推进纸票电子化改革

电子票据与传统纸质票据相比,具有防伪性能好、操作风险低、不易遗失及伪造等独特的优势。首先,它能够解决票据市场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在票据流通,包括承兑,贴现,转贴现,回购等环节上,可以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清楚地看到一张票据是如何流转的,优化了票据业务的管理手段和水平,也能通过票据此时的状态来判断风险。其次,人工保管票据难免出现疏漏,造成票据毁坏,丢失等现象,电子票据作为一种电子化产品,可以消除票据在纸票保管上的风险,更可以防止票据中介在转贴现过程中的“一票多卖”现象。其三、它也有利于完善现行票据法律法规。目前,电子票据仅有央行发布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作为规范和管理电子票据活动的部门规章,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积极推动纸票电子化,有利于完善现行的《票据法》,确立电子票据的法律地位,有利于创造电子票据交易所建设的法律框架,使票据市场在更为合理的法律体系下健康发展。

六、结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票据转贴现业务仍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我们的风险管理能否跟得上转贴现业务的迅猛发展,是监管和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的。票据转贴现市场中业务模式越来越复杂,创新程度也越来越高,风险点也在不断的涌现,我们应该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风险管理措施,防止买入返售过程中出现“一票多卖”现象;防止“消规模”过程中对于会计科目的乱用以及转贴现规模的违规转移及假买断,假卖断现象的发生;防止“过桥”业务中过桥行,拆入行及拆出行之间的利益勾结;防止同业户的违规建立。加强银行内部人员的教育及管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审查审批规范严格,严禁与票据中介合作,维护正常有序的转贴现业务环境。

[1] 陈红.电子票据对我国票据法的冲击和影响[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100-107.

[2] 李恩媛,肖南云.票据贴现市场的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10(3):17-18.

[3] 梁婉春.浅析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02):81-82.

[4] 倪莲.浅谈票据贴现业务中的风险及防范[N].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3-10-20(6).

[5] 束幸珂.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5.

[6] 王晓伟.电子票据的优势及发展对策[J].商,2015(13):205.

[7] 吴玉虎.从一个案例看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的风险[J].金融经济,2013(10):133-134.

[8] 肖小和,汪办兴.中国电子商业汇票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金融论坛,2011(05):48-53.

[9] 熊远,吴平.浅析票据转贴现利率变动及其风险防范[N].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02):154-159.

[10] 颜永嘉.我国商业汇票转贴现市场的发展状况、影响及建议[J].上海金融,2010(07):81-84.

[11] 周猛.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1):58-59.

[12]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5年第一季度-2015年第四季度

该文是南京审计大学2016年研究生科研及实践创新计划立项项目

项目名称:商业银行票据转贴现市场调查与风险管理 项目编号:MZ201603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传染与审计治理机制研究”(15BGL04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票据违规商业银行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啄木鸟”专吃“违规虫”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违规试放存放 爆炸5死1伤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违规逆行之后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