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及风险分析
2017-04-25王一凡
王一凡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及风险分析
王一凡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近年来,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的逐渐推动,商业银行迅速推动市场改革和业务转型。同业业务规模迅速扩张、业务合作范围逐步扩大、业务合作领域逐步深化、业务合作层次逐步提高都表明商业银行处在业务转型的过程中。但是,同业业务的高速发展在为银行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隐藏了巨大市场的风险,比如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合规风险。这些微观风险在宏观上会对监管当局政策有效性和整个实体经济发展带来隐患。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同业业务发展现状、剖析市场风险,对新形势下同业业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风险分析;发展策略
银行同业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金融机构至今的资金融通业务。2010年以来,为有效应对监管机构采取的存贷比控制、信贷规模限制及资本金管理等风险控制措施,我国商业银行创新发展同业业务,同业业务市场迅速扩张,成为各家银行业绩新增长点,逐步追近个人业务和对公业务在银行业务的市场地位。
一、文献综述
国外各种商业银行均可实行混合经营模式,对比国内银行具有更丰富的投资渠道,行对资产配置及风险分散具有一定优势。目前西方学者虽然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研究重点差异较大,但各家学者均认为商业银行逐渐推动同业业务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必要的,同时国外研究学者从多方面、多维度分析同业业务发展存在的潜在风险。
(一)国外研究综述
Xavier Freixas(2000)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发展会产生整个银行体系遭受协调失灵的状况:当某一家银行面临破产的困境情况下,银行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将受到银行同业业务关联关系产生影响、相互传染,最终导致银行体系甚至整个金融体系遭受困境。但由于同业业务对金融机构的市场流动性调整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需要各家银行正常稳定发展同业业务,同时要求监管机构进行有效监管和市场干预,确保金融市场稳定性。
Saunders等(2004)研究发现不同种类金融业务之间风险不存在相关性,由此证明金融业务交叉综合发展的合理性。White Eugenen(2006)指出商业银行在证券市场拓展证券业务,不确定会伴随发生高风险,市场风险的发生并不在于银行的具体业务行为,而是由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决定。
Wolf Wagner(2007)研究认为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占比越高市场风险未必越低,相反可能成为银行不稳定因素,产生与之相关的外部风险。
Wolf Wagner和Ian W.Marsh(2006)研究认为信用风险的跨领域横向转移将比银行内部风险转移更有利于整体金融行业稳定。因为将一定总量的风险分散在各个行业内,将比仅处于脆弱银行业更有利。
(二)国内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快速增长,有效的促进国内学术研究的逐渐增多,同时国内研究更加偏重实证研究,为同业业务解决具体问题。
肖崎、阮健浓(2014)将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划分为同业资产科目和同业负债科目。邵诚(2014)结合商业银行在同业业务市场交易中的角色不同和整体交易结构复杂程度,将同业业务划分为信用类业务、代理类业务及交易类业务三大类。
单湘莉(2013)从同业业务视角分析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研究发现发展同业业务的同时需加强业务机构调整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孙含越(2014)研究发现国内商业银行在快速推动同业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流动性风险,进而增加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肖小和等(2014)通过分析国内上市银行年报数据,查找同业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同业业务风险管理、实行同业业务专营等措施。石中心等(2014)研究指出银行及监管机构要运用市场观念看同业业务发展,制定有效制度规定引导业务规范发展,并逐步完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广,国内商业银行存贷利息差逐渐缩小,较大程度影响银行利润,商业银行急需通过业务、产品创新和运作模式转型来寻求市场突破,形成新的银行利润增长点。同业业务的市场优势逐渐显现,带动同业业务快速发展。
同业业务的交易对象已由原来的单一银行类机构合作,发展为银行与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租赁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合作模式。随着业务合作范围的逐渐扩宽,业务产品也不仅局限于原先同业之间的拆借业务,呈现多元化衍生发展趋势。
银行同业业务可划分为同业资产业务和同业负债业务,同业资产业务主要包含存放同业业务、拆出资金业务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业务;同业负债业务包含同业存放业务、拆入资金业务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业务。合作对象的多元化促使商业银行创新发展出以下多种业务合作形式:
合作形式业务模式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信托融资、信托资金托管、资产转让等银行与证券公司合作第三方存管、证券公司客户资产托管、资金拆借、证券抵押融资、债券买卖与回购、资产证券化资金保管、券商集合理财托管等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代理销售保险、出口信用保险融资、银保专属产品等银行与基金公司合作代销基金、代理托管、合作发行理财产品、多向化专户理财等银行与财务公司合作信贷资产转受让、同业代理结算、现金管理、代理外汇资金管理、资金拆借、投资银行等
三、同业业务潜在市场风险分析
国内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从一定程度上降低资本占用率,避开存贷利差的要求,通过另一种形式扩大资产规模,有效提升微观银行主体的利润。但同业业务运作发展模式使得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关联程度和复杂程度增强,存在巨大潜在风险,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进行重点剖析。
(一)微观层面风险分析
1.流动性风险
同业业务最主要的盈利模式就是期限错配。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推进,商业银行面临的资金来源压力剧增。通过银行与银行、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同业业务合作,能够及时获得大量资金,通过创新业务获得高收益的方式,进一步促进同业银行通过低成本资金投资高收益业务。由于各家银行资金运作倾向于长期高收益业务,而同业资金存期较短,就造成较大的资产负债期限的匹配困难。部分商业银行通过业务包装,将同业业务资金直接投向房地产、地方性融资平台及“两高一剩”产业的信贷项目,由此产生商业银行流动性表面平衡实则较脆弱。
在资金充沛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通过低成本吸收资金和高收益资本运作保持银行高利润水平。但市场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或者政策变化极容易导致流动性收紧、同业业务资金关联将受到严重冲击,造成较大的市场风险。
2.操作性风险
目前银行同业业务多以转换途径实现信贷投放,在业务发生过程中,经过其他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各机构均将对方视为抗风险性强的合作单位,风险计提较低,而且业务办理链条加长,业务运行过程也存在各种操作风险,经过多个金融机构累加造成高风险,导致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操作性风险。
3.合规性风险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是在降低资本占用率、规避信贷规模限制过程中逐渐创新产生的。商业银行根据监管部门未出台的相关限制政策或指导性意见,创新发展某项同业业务,所有银行复制进入导致某一业务短期内暴涨,待监管政策出台业务规模迅速缩减。然后商业银行继续转变业务形式、增加合作机构等途径,进一步创新其他同业业务产品。创新衍生的同业业务基本处于监管政策空档,存在较大的合规风险。
(二)宏观层面风险分析
1.监管有效性
目前我国金融发展实行分业监管,银行同业业务基本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金融领域,跨业创新发展缺乏监管主体,商业银行借此空间避开监管实现套利。商业银行通过同业业务渠道实现信贷投放,将资产在同业之间转换,将风险移出各家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将表内业务转移至表外。业务运转的各环节逐渐脱离市场监管,监管部门对跨金融行业和隐藏的同业业务可监督性严重降低,各项数据无法有效获取,资金的真实流动完全脱离监管部门,极大降低监管的有效性。
2.市场稳定性
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打破原有的分业经营模式,较大的促进各金融机构的交叉程度和融合程度,个别银行发生风险情况将极有可能影响整个银行系统,从而影响整个金融系统,造成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同业业务通过多个金融机构创新渠道产生,对融资主体而言,融资渠道经办金融机构越多、融资成本越高,降低了资本使用率。同时,资金的不断流转扩大了各经办金融机构的资产,造成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和整体经济的泡沫化。
四、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策略
银行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是国内金融市场的创新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金融经济发展。但是银行同业业务的过度扩张带来的风险性,影响了整个金融系统的抗风险能力。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需要改善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构建有效的市场管理体系及配套改革措施。
(一)完善的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实现同业业务的规范化发展,建议商业银行建立同业业务管理体系,要求银行完善同业业务的交易模式、交易对手和操作流程的各项管理规定,健全同业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尤其注重中小银行、农商行、农信社的同业业务抗风险能力。
注重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自律机制建设,在拓展多渠道和多方式绕道监管过程中,应加强业务风险和业务模式的合规性、健全性,通过控制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降低系统整体风险。同时将银行内部风险管理规定和制度完善化,全面健全提升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二)构建有效的市场管理体系
加强金融监督改革,改进对同业业务的监管制度,将同业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监督管理体系。自上而下将金融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将分业监管转向全面综合监管,将机构监管和市场监管统一,进一步加强监管平台信息共享机制的搭建,强化各个监管单位的整体管理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提高监管效率。
为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有效性,监管部门应该规范同业业务会计科目,统一各家银行相关会计客户,制定相关标准公布同业业务数据。通过新的会计科目真实反映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资金流向和实际规模。
(三)配套改革措施
1.优化定价机制,增强定价能力
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有效促进商业银行逐步完善定价机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优化完善银行同业业务定价机制,加强定价策略的研究,结合银行流动性要求,制定合适的市场价格开展相关业务,逐步提升银行对资本的管理能力。
2.推进资产证券化,引导正向转变
信贷资产证券化在银行同业业务创新发展过程中,将引导银行同业业务向标准化过渡,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有效提升银行的资金流动性,进一步促进同业业务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推进将有效提升国内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提高资本充足率,为国内商业银行参与国际市场提供支持,为跨区域国内外银行同业合作提供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