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适配度研究

2017-04-25褚力其皮晓芳

金融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褚力其 皮晓芳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省 昆明市 650051)

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适配度研究

褚力其 皮晓芳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省 昆明市 650051)

文章通过测度2006-2015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适配程度,发现河南省产业结构偏离度以及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系数与国际标准适配情况较差,进而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测算出河南省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的具体时间。最后在符合国家政策和河南省自身特点的前提下,针对如何更好地提高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适配度提出对策建议。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适配度

一、引言

产业结构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产业部门又是就业的载体,那么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会反应在就业结构的变动上来(薛双喜,2011)[1]。配第·克拉克定理(1940)揭示了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间流动的规律,他认为劳动力以收入的差异为主要因素在三大产业间进行转移。此后,Simon Kuznets(1971)认为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会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更多与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升降呈正相关的关系,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比则会不断上升,并在工业化进程后期趋于稳定;Chenery(1986)则指出,在工业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会出现时间差,也就是就业结构的优化配置会滞后于产业结构,而发达国家在两者的调整中基本同步。

国内学者也在不同程度上探寻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适配关系,范剑勇等(2001)首先测算出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37%-9.50%,阐述了就业结构相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2];孙建和周兵(2008)在通过引入“潜变量”,证明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在统计上是显著的[3];而张抗私与高东方(2013)利用“协调系数”“结构偏离度”等指标测度了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程度,并进行了多角度实证研究[4]。

2015年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010.25亿元,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连续十五年居全国第五,已成为国内新兴经济大省。而从“十一五”时期至今也是河南省全面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产业结构的攻坚时期,与之相应的就业结构调整也进入了关键阶段。本文将根据历年《河南统计年鉴》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数据,描述2006-2015年河南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及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分析两者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适配程度及其内在联系。

二、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适配度静态关系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情况

1.河南省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从2006年的15.1%下降到2015的11.4%,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从2006年的53.8%下降到2010年最低的55.5%,随后又逐年上升至2015年的48.4%;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经过“十一五”期间的上下波动后,在2011-2015中逐年上升到的40.2%。

2.河南省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的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2006年的53.3%下降到2015年的39%。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从2006年的23.6%升到2013年最高的31.9%,之后窄幅波动持续到2015年的 30.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由2006年的23.1%稳步上升到了2015年的30.2%。

表1 河南省产业总值与就业总值的构成

(二)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通过对比世界上各国工业化的不同进程,(Sims,1972)得出了“多国模型”中人均GDP和就业结构偏离度变动规律的三种模式,参考河南省2006-201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本文列出第三种国际标准模式(表2)。

表2 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的国际标准模式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各国人均GDP的升高,除了第一产业呈现出负值的低水平波动外,第二、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均呈现快速趋近于零,并稳定在零左右。

表3 2006-2015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人均GDP的上升,河南省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始终为负值,以-0.70为轴呈上下波动态势;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则逐年下降,在2009年下降到1.0以下,2015年为0.57;第三产业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2006年从最高点开始下降,2010年达到凹点,此后逐年上升至0.33。

2007年,河南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2000美元,在2014年更是超过了人均6000美元,但对比各产业产值及从业人员比重,与国际结构偏离度标准依然存在差距。第一产业一直存在较大的负值,反应出第一产业的产值增加量较低,并且仍占有数量庞大的从业人员;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从2006年的1.28下降到2015年的0.57,说明河南省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增加值大于其对应产业产值的增加,这与国际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是一致的,也符合“十一五”期间“两个加快、四个转变”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较高的数值可以看出同其他产业相比,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有着吸纳部分劳动力的潜力;相比前者,第三产业则呈现出总比重过低的特点,15年所占比低于全国平均值10.3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市区居末尾,说明第三产业就业出现明显不足,并且结构效益较低。

三、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适配度动态关系

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演变是一个动态调整过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就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就业结构的调整也会反过来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改变并不是同步的。本文利用到了Moore结构值这一指标。首先,运用空间向量测定法,以三次产业产量比例及其就业比例数据作为空间中的向量,以年份为单位构成一组n维时间向量(本文选取五年跨度为基期样本),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两组向量间的夹角看作两者之间变化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1)计算出子弹在母弹中的位置及母弹旋转对各枚子弹的初始抛射速度,用蒙特卡洛方法处理阻力系数后建立子弹外弹道计算模型,经对490m、630m、950m抛射高度实测和仿真散布进行对比,说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合理;

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波动区间并不是很大,基本稳定在0.01-0.08之间。波动较为频繁,最多的连续性增降现象只持续了3年,就业结构的波动相对更为平缓。通过进一步观察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在2006年和2009年的两个波谷分别在就业结构的2011年和2013年出现,后者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

图1 2006-2015年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Moore结构值变化

通过计算可知,灰色关联度在滞后时间为4时达到最大0.964,即河南省就业结构对比产业结构滞后4年,就业结构的波动与产业结构的波动滞后时间基本相符。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河南省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时间跨度为4年。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分别计算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可以得出第一产业略低,二、三产业波动趋近于0,发展趋势整体向好的结论。而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方式与国际标准背离,并不能说明其产业结构趋于恶化、人力资源不匹配,这只是在“十一五”后全国大规模产业结构政策调整的背景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阶段,这一演变阶段是结构优化而不是恶化。最后,本文通过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Moore值,发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波动较为频繁,大体规律是逐年高低相间排列,但波动所在区间较小。为了精确量化滞后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出河南省的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4年。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加快农业升级,推进产业化进程。

(二)提升工业化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河南省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虽然逐年递减,但依然偏高过高,这说明了依赖地理位置及资源的工业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而改造传统产业,加大深加工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势在必行。适度发展钢铁、煤炭、电力等劳动力吸纳较多的传统行业,大力发展深加工产业,拓展产业链条,加强产业辐射作用,逐步实现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提升产业竞争力,充分将新兴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发挥到最大。

(三)优化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其产值占总产值数的比重偏低。而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交通四通八达,在此基础上邮电、商贸、交通运输业应该成为产业升级主力军。与之相匹配,完善市场体系、构建商品物流中心、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也应受到重视。此外,结合河南省的资源优势,可以相应发展教育、会展、旅游、休闲服务等行业,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努力把河南省建设成为教育、文化、旅游大省。

[1] 薛双喜.河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

[2] 范剑勇,颜燕.改革以来就业结构变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宏观经济研究,2001(9):43-47.

[3] 张抗私,高东方.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3(6):80-90.

[4] Kade G.Interindustry Economics by H.B.Chenery; P.G.Clark[J].Zeitschrift Für Nationalkonomie,1961(1):160-161.

[5] Syrquin M,Chenery H.Three Decades of Industrialization[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989,3(2):145-181.

项目介绍:2016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甲类项目:“互联网+农业”开辟农业发展创新路,项目编号:201613218000015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