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案例引发对幼儿游戏的再思考
2017-04-24
2017年5月20日-6月20日是第六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游戏——点亮快乐童年”。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及游戏特点,我们感到我县近年来对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非常重视,上至县直幼儿园,下至村办幼儿园,对幼儿园活动区活动、各类游戏活动的开展基本普及,但对幼儿真游戏的理解方面还有很大的偏差,重新审视曾经看似精品的一个游戏活动案例,我触动很大,下面仅就这个案例,谈谈自己对幼儿游戏的一些重新思考。
【案例实录】
区域活动开始了,经过简单的材料介绍,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区域进行活动,投放大手工纸、剪刀等材料的美工区第一个满员。涛涛和小贝都没能获得进区卡,他们摊摊手说:“看,商量半天耽误时间了,明天咱们再来!”还有几个没有得到进区卡的孩子在区域外观望后选择了阅读区、搭建区和飞行棋区。
看到美工区的孩子们都已就坐,教师说道:“今天我们来制作拉花,一起来看制作图。做拉花前先要学习折叠,制作图的第一步就是介绍折叠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折叠后再按照图示画线、剪开,展开后就做成了漂亮的拉花。大家开始试试吧。”
孩子们每人拿起一张教师提前裁好的长条状的手工纸开始制作。荆倩茜、杜新萌、范文辉先认真地观看了制作图,并按照图示将纸两边向中间折,做了三等分折,然后取了铅笔在纸上一左一右画线,接着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王佳乐和彤彤没仔细看制作图,只是将纸对折后就开始画线,画完后也开始剪。几分钟后,孩子们的第一幅作品相继完成,其中范文辉在剪的过程中不小心剪断了,只能遗憾地从头再做,他最后完成。孩子们打开初次的作品,荆倩茜、杜新萌、范文辉由于折叠方法、画线、剪法都正确,所以拉花基本成功,只是长短不一;王佳乐和彤彤因为折叠方法不正确,拉花拉不起来。王佳乐急了:“老师,我的拉花没有弹性,一拉就快拉断了。”彤彤看了看,说:“我的也是。”教师走过去:“那是怎么回事?别着急,再折起来看看。”他们俩轻轻地折起刚做的拉花,教师提示说:“对照制作图,看看哪一步没弄好。”彤彤上下看了几次,惊喜地指着图说:“哎呀!这里没折对。”急急忙忙又取来一张纸重新做起来,王佳乐也跟着再次尝试。
经过两次尝试后,幼儿能熟练地制作拉花,后来甚至省略了用铅笔画线的过程,直接折好后就开始剪。由于幼儿的熟练程度增强,活动前准备的手工纸不够用,教师又取来一些大手工纸帮孩子们裁剪。当活动结束时,每位孩子跟前都放了好几个做好的拉花。
思考一:对游戏自主性的重新思考
前两年,看到这个活动案例,我们觉得教师给了孩子自由选择活动区和在活动中自由探索的空间,认为是一个值得推广给大家学习的、成功的区角活动案例。重新审视思考后我认为活动区游戏应该是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幼儿可以自主做计划、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选择活动区、自主选择游戏内容,而案例中呈现的幼儿根本就没有自主选择游戏材料、游戏内容的权利,是在教师高控制下,按照教师设计的方案,统一完成的剪纸拉花活动;案例中的教师看似让幼儿自由自主,但进入区域后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都是由教师规定好的,所投放的手工纸、剪刀等材料只能按照教师的图示做剪纸拉花,不能由幼儿自主决定用这些材料做些什么。由此看出,教师组织的这项活动只是从“大”集体活动变成了“小”集体活动。
思考二:对“真”游戏和“假”游戏的重新思考
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游戏——点亮快乐童年”的精神体现为:“扭转当前存在的重知识技能学习,忽视幼儿游戏,成人‘导演’幼儿游戏等‘小学化’‘成人化’倾向。”陈鹤琴曾经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案例中的教师非常辛苦地将一张大的手工纸裁成长条状,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应该没有难度,老师不需要包办代替,何况幼儿裁纸还会出现不同的方式,不一定要对折裁,可以裁各种形状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将制作图投放于区域中,虽易于让幼儿理解制作方法,让幼儿对应制作图进行自我纠错,学会进一步解决问题,但制作图也会束缚幼儿,让幼儿失去了创作不同作品的空间。同时教师开放这一区域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师预设的剪纸目标,为了让幼儿学会看制作图、学会剪拉花的方法,这就对幼儿的游戏附加了功利性的要求,因而在指导中就会有些偏差,存在“重知识技能学习,忽视幼儿游戏,成人‘导演’幼儿游戏”。如果教师放手,也许会发现幼儿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即使都是做拉花,也会有不同形状、不同样式的拉花,才能激发幼儿更多的创作,让幼儿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通过对案例的重新思考,对幼儿“真”游戏、“假”游戏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安吉游戏经验中提到“把游戏权利还给幼儿,最难的是教师育人观念的转变,让他们自觉地放弃‘假玩’和‘死教’”,作为一名教研员,希望和教师们共同学习,剖析典型案例,借助“游戏——点亮快乐童年”宣传月活动,唤醒我们教师的“游戏意识”,让真游戏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