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PR模式幼儿英语词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17-04-24曾红媛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语义语音词汇

曾红媛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教育技术系,广东江门 529090)

TPR模式幼儿英语词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曾红媛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教育技术系,广东江门 529090)

TPR教学法认为建立言语与动作之间的条件反射有助于幼儿掌握语言,提倡多样化的反复操练,强调“理解在先,表达在后”,通过循序渐进的步骤来进行幼儿英语教学。TPR模式的教学设计搭建了课堂教学的框架,为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提供了有力支持,TPR模式的教学步骤则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

TPR;幼儿英语;词汇教学;教学设计;教学实施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4.013

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在20世纪60年代因James Asher的大力倡导而风靡于外语语言教学领域。这种教学法以二语习得理论、左右脑分工理论、心理学“记忆痕迹”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强调在轻松、和谐、自由的学习气氛中,注重听力优先,经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从听语音、理解语义,并以必要的动作为中介,过渡到让学习者能将语音和语义进行匹配,最终达到能根据语义说出语音。

TPR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幼儿外语语言的学习上。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还不稳定,主要依靠直观形象来进行思维,自尊和自信也开始建立。TPR能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重视语境的创设,利用丰富的直观教具、学具,调动多种感官,尤其是肢体动作,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外语,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同时,TPR允许沉默期的存在[2],采取容错原则,有效地缓解了幼儿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3]。玩中学的方式也比较容易让幼儿获得成功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一、TPR的认识误区

尽管TPR在幼儿外语学习领域受到很多教师和研究者的肯定,但实际教学中常表面热闹而效果不佳。一些教师对TPR的理解比较肤浅,仅把它定位为一种课堂教学手段,而忽视了TPR所涉及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内涵,从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一)误区一:动作等同于简单的肢体动作

有些教师把动作等同于简单的肢体动作,认为动作就是跑一跑、跳一跳、手指点一点、手掌拍一拍,或者绞尽脑汁设计一些晦涩费解而难以产生联想的肢体动作。TPR的理论支点之一——记忆痕迹理论表明,TPR关于动作的理解是指行为主义的外显行为。在行为主义学派看来,言语也是一种行为反应,是经由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源自行为主义的记忆痕迹理论认为动作记忆痕迹的保持是最巩固的。因此,TPR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建立言语和动作(行为)之间的条件反射有助于幼儿掌握语言。动作的表现形式应是丰富多样的,不仅包括简单肢体动作,还包括精细动作(如绘画、手工等)、复合动作(如手指操、音乐律动等)以及有思维参与的复杂动作(如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全身反应法”的命名表明了它对动作的定义涵盖了所有涉及到身体肌肉变化的活动。

(二)误区二:反复操练等同于单一形式的机械重复操练

记忆痕迹理论认为记忆会因痕迹得不到强化而衰退。TPR对强化的重视集中体现在它所规定的教学基本步骤上。但是,有些教师对TPR的教学步骤进行的是机械、表层的解读,把反复操练等同于单一形式的机械重复操练,活动设计单调乏味。例如,在关于“head”的主题教学中,经常有教师在短暂的图片展示后,整堂课就只有自指或互指鼻子/嘴巴/眼睛的单一活动了。TPR提倡的是多样化的反复操练。以上述“head”为例,除了“Simon says”的游戏,还可以选择其他活动,如“谁是嫌疑人”(角色扮演,让幼儿根据发出的指令拼凑出嫌疑人的人脸)、“红点在哪儿”(图片操作,呈现熟悉的卡通人物的图片,让幼儿说出红点标记的位置)、“本领比一比”(故事讲述,大象的鼻子,鳄鱼的嘴巴,猫头鹰的眼睛,兔子的耳朵)以及音乐律动“head shoulder knees and toes”等。

(三)误区三:重模仿轻理解

有些教师和研究者认为,TPR的特点是“学生通过身体对语言输入作出反应来提高理解力”[4],以为模仿做出了动作就是理解了语言,模仿发出了语音就是掌握了语言。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幼儿在课堂上模仿动作不亦乐乎,模仿发音似乎也很准确,但课后往往动作会做却不能发音或者能够发音而不解其义。作为TPR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一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首先强调的就是“理解在先,表达在后”[5]。TPR要求创设语言情境、向幼儿提供直观教具、强调动作的表意作用以及允许沉默期的存在,其目的就是促进幼儿理解语义。动作模仿不能带来语义的理解,只有理解了的动作才是有价值的;语音的模仿也不意味着语义的理解,只有在识别了语音所表征的语义的基础上,语音的模仿才是有意义的,而动作的意义在于巩固了语音语义的“记忆痕迹”。TPR对语言理解的重视,集中体现在它的教学基本步骤的设置上,五个教学基本步骤的前三个都处于语言输入的沉默期,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信息和充足的时间来理解语言。

(四)误区四:师生角色静态化

常有教师从静态的角度去理解TPR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认为教师是说者(speaker)和发令者(commander),而幼儿则是听者(listener)和执行者(performer),然后在最后阶段进行角色对调。实际上,TPR设置的是一个规律的动态的教学流程,每个阶段的教与学的任务和形式都有序发展变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TPR是以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安排教学流程,并规定了相应的师生角色。因此,TPR的教学步骤是一个固定的顺序,不可逆转,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随教学步骤的开展相应转变,而不是简单地对调。TPR对教学步骤和师生角色的设置,也决定了与之相对应的各项活动是有先后顺序的。

二、TPR幼儿英语词汇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加以实施并由此进行评价和修改,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的过程[6]。教学设计搭建了课堂教学的框架,为TPR英语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积极联想,构建词汇网络图

TPR注重语境的创设,幼儿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准确理解词义。语义激活扩散模型为我们提供了目标词汇的多情境应用,有利于幼儿获得比较完整的词汇概念[7]。同时,词汇呈现的多样性,也为教师设计丰富的活动提供了参考依据。因此,教师首先要对词汇进行积极联想,构建词汇的网络图,并列出在TPR幼儿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可能的活动形式。图1是“颜色”主题的词汇网络图的构建。

(二)词汇情境化,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

根据词汇网络图(见图1),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主题对词汇进行情境化处理。情境化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图1 “颜色”词汇网络图

1.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

以“颜色”为例,如果幼儿不具备各种特殊标志(如代表医务的红十字、代表安全通道的绿色标志、代表警示作用的黄色标志)的相关信息,那么采用“特殊标志”主题进行情境化处理,显然会加重幼儿的学习负担,学习重心不是英语词汇,而是认识特殊标志了。

2.易于产生即时联想

幼儿对概念的把握还不是很清晰,因此,我们应选取激活扩散模型中处于第一层关系的主题内容,选择有利于产生即时联想的切入点。对词汇进行情境化处理利用的是母语的迁移作用,因此,教师要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例如,在“number”的主题中,呈现卡通的“1支牙刷(突出牙刷柄),2只兔子(突出耳朵),3把叉子(突出叉子牙齿),4只小猫(突出猫的胡须)……”的图片,语义的形象化表征,配以手指操,能让幼儿迅速产生联想。

3.同一主题下的词汇要有区分性

故事讲述为儿童提供了理解词汇的语境。目标词汇在故事中要易于区分,方便识别。例如,在“job”的主题中,如果能利用不同动物的特点去选择职业角色,如大象是消防员,小猪是厨师,小狗是警察……,则不仅有助于幼儿产生即时联想,而且在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和肢体动作设计等环节上都能有鲜明的对比,幼儿不易产生混淆。

4.选择活动要多样,顺序要体现动静结合

TPR的听说教学是一个多样化的反复操练过程,单一的活动形式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在兼顾多样化的同时,不同类型活动的呈现顺序要体现动静结合的原则,有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和及时转移。按活动的兴奋度划分,故事讲述、一般的非游戏化的图片操作和美工活动属于相对“静”的活动,游戏化的图片操作、音乐律动、手指操、肢体动作、游戏活动、角色扮演和竞赛活动属于相对“动”的活动。相对而言,角色扮演要求比较高的技巧,而竞赛活动比较激烈,两者适宜放在TPR模式的练习阶段。

三、TPR幼儿英语词汇教学活动的实施

TPR的教学模式以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安排教学流程,课堂教学围绕着它所规定的教学五步骤进行,先易后难,“每一阶段包含前一阶段的因素,又孕育着后一阶段的新质”[8],体现了语言发展的连续性。在TPR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和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同,师生角色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见表1)[9-10]。

表1 TPR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幼儿活泼好动,热身活动开启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节奏,作为一个“开始上课”的信号暗示,它能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热身是一个导入环节,它既要带动学习气氛,又不能喧宾夺主。因此,热身活动不宜超过3分钟,活动范围不离开座位,最好能够起到复习旧课或提示新课的作用。

(一)呈现阶段: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学生边听边观察

呈现阶段是语言输入的第一个阶段,任务是创设情境,整体呈现新的语言材料。教师在此阶段是表演者,借助丰富的直观教具、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肢体语言,向幼儿演绎语言材料。幼儿是观看者,他们需要通过眼看、耳听和脑想来感知语音,理解语义。为了保持理解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教师最好一次性完整呈现语言材料,不要中途提问,并预先向幼儿提出保持安静的要求。故事讲述是整体呈现语言材料的最佳形式。

(二)模仿阶段: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然后请学生跟着做

模仿阶段的任务是创建“动作记忆痕迹”。教师在此阶段是示范者,需要从呈现阶段的完整材料中提取目标词汇,并通过口说与动作强调词义,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幼儿是模仿者,需要一边模仿动作,一边理解动作所代表的语义,并继续加深语音感知。动作是提取语音和语义的线索。TPR考虑到了幼儿的性格差异,所以此阶段应允许幼儿保持语音沉默,但并不禁止幼儿进行语音模仿。

(三)领会阶段: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请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去做

领会阶段的任务是检验幼儿是否能将语音和语义进行匹配,并通过动作表现出来。教师在此阶段是发令者,要求幼儿在只有语音指令的情况下完成动作,以动作的正确表达作为检验幼儿掌握语音和语义的标准。幼儿是动作执行者,必须对语音和语义进行正确匹配,并通过动作表现出来。领会阶段常常会被一些教师忽略而直接跳到下一阶段,但实际上这是整个TPR教学步骤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过渡环节,“理解在先,表达在后”,只有确认了语言的深层结构(语义),对表层结构(语音)的模仿才是有意义的。

(四)内化阶段: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要求学生复述指令并完成动作

内化阶段的任务是促进幼儿语言内化,鼓励幼儿进行语音模仿。TPR教学法的内化是从记忆的角度而言,它指幼儿对语言材料的“自动化显现”——瞬时提取、快速再认和及时表达[11]。教师在此阶段的角色是导演,检验幼儿对“剧本”的即时理解,给幼儿“说戏”,鼓励幼儿进行语言模仿。幼儿是排练者,听语音知语义,建立语音和语义的条件反射,在教师的指导下,排练“台词”,演绎“剧本”。

(五)练习阶段:请一位学生说出指令,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执行指令

练习阶段的任务是创设支持性情境,给幼儿提供使用语言的平台。教师在此阶段的角色是支持者、评估者和激励者,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进行评估,并给予激励,帮助幼儿获得成功感,激发语言学习的热情。幼儿是主演者或参演者,体验角色的思想和情感,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有些教学和研究者把内化阶段和练习阶段合二为一[10,12],此观点不妥。内化阶段是被动的语言输出,仍然依赖于教师的语言范本,只有练习阶段才是主动的语言表达,体现了语言运用的自主性。

TPR仍然面临诸多现实的挑战,教学环境、班级管理和教师素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培养幼儿面对错误的正确心态,引导他们投入到丰富、活泼的教学活动中。TPR教学中包含大量的游戏与活动,幼儿的情绪会比较兴奋,注意力不容易随教学进程及时转移,因此,教师要在科学安排活动顺序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TPR教学法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想象力、巧妙的“编剧”能力以及良好的艺术表现力,因此教师要培养终身学习的精神,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并融入教学中,灵活运用TPR教学法,保障幼儿英语教学的质量。

[1] 邵婷.探究全身反应法TPR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理性应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05-106.

[2] 莫丽爱.浅析TPR教学法在口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3(5):76-78.

[3] 郭小纯.TPR教学法与我国的英语教学[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1):112-115.

[4] 程兵兵.TPR幼儿英语教学法初探[J].科技信息,2012(29): 284,313.

[5] 余珍有.Asher的第二语言习得观和TPR教学法[J].国外外语教学,1999(2):21-25.

[6] 张祖忻,朱纯,等.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96.

[7] 熊永红,黄元龙.激活扩散模型与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常规关系建构[J].外语教学,2011,32(4):61-64.

[8] 李红.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

[9] 魏星.TPR教学法在初级汉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

[10] 郑轩.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8):252-253.

[11] 焉德才,胡晓清.基于语言内化理论的汉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11(4):8-16.

[12] 谢丽.要走出英语TPR教学的误区[J].小学教学研究,2004(1):43-45.

[责任编辑 朱毅然]

Desig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Lexical Teaching for Young Children under the Mode of TPR

ZENGHong-yuan

(DepartmentofEducationandEducationalTechnology,JiangmenPolytechnic,Jiangmen529090,China)

The TPR method suggests that establishing conditioned response between speech and physical actions help preschool children to acquire language. It advocates various forms of continuous practice, emphasizes comprehension before expression and insists on the step-by-step principle during the meaningful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The teaching design establishes a framework for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provides a strong support for the variety of activities. The teaching procedures in TPR mode give an efficient guarantee for an orderly implementation of activities.

TPR mode; English teaching for preschool children; lexical teaching; teaching design;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2016-12-09;

2017-01-09

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项目(JCQ15ZYJS001)

曾红媛,女,江西泰和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幼儿心理学,幼儿教学法。

■学前教学研究前沿

G613.2

A

2095-770X(2017)04-0061-04

猜你喜欢

语义语音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语言与语义
魔力语音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