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2017-04-24王薏萍李向兵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儿童音乐美的儿童

王薏萍, 李向兵

(1.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阜阳 236000 ;2. 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安徽阜阳 236000)

幼儿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王薏萍, 李向兵2

(1.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阜阳 236000 ;2. 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安徽阜阳 236000)

幼儿期的美育教育关系到儿童的成长发展,只有通过幼儿音乐教育才能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在幼儿的音乐认知、音乐体验、音乐创造中,塑以幼儿语言、思维与行为之美,从而完善幼儿品格;提升艺术修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音乐; 美育价值; 路径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4.005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塑造幼儿完善人格,这其中包括了幼儿的审美能力与价值取向。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促进幼儿的美育发展。美育应涵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美的欣赏能力;另一方面是美的创造能力。

在思想上让幼儿理解美,在语言与行动上不断鼓励幼儿去表达与表现美,教给孩子礼貌用语,文明行为。“创造性思维是儿童智能结构的核心。教师要经常提出开放式、启发式的问题,鼓励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尝试,勇于创造。”[1]创造的前提也要有成人的引导,在儿童面前说话要注意方式语气,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发现了幼儿用词不文明时要及时纠正,鼓励幼儿帮助他人,礼让小朋友。

一、幼儿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

美育教育成为幼儿期教育的重点,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人格塑造的过程。完美人格的形成不是技能与知识的累积,而是发展幼儿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使儿童热爱生命,热爱世界上一切真、善、美的事物,从而培养乐观而积极的个性。对幼儿期的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或单纯的娱乐与游戏,而是通过音乐教育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审美情趣,引导儿童具备良好的个性及创造性。

(一)幼儿对音乐美的认知

审美认知是审美教育的初始阶段,通过音乐的外部特征及音色、节奏、旋律的特点感知音乐。在审美认知阶段,是对音乐的感受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通过音乐达到对美的初步感知,包括针对儿童自身所创编的各类音乐,也包括适合儿童的成人音乐。在初步感知、认识音乐表现为两种:一种是音乐外在形式;另一种是音乐内在所要传达的信息。

1.音乐外在形式美

音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形式特点表现在音色、节奏、旋律、力度等音乐元素上。在儿童音乐的创作中要讲究音色的运用,就如同画家手中的笔,描绘出不同的音乐色彩,令儿童对音乐作品有一个鲜明直观的印象。如: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组曲《动物狂欢节》,在这首作品中,运用了各种不同的音色描绘不同的动物形象:钢琴和小提琴模仿母鸡和公鸡的啼叫声;低音大提琴用浑厚低沉的音色演奏轻快的旋律,体现出笨重的大象踩着圆舞曲的节奏,吃力的旋转着舞步,音乐形象幽默、滑稽。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不同长短的音按照一定关系组织起来就形成了节奏。在日常的生活中便能发现节奏的轨迹,如:摆动的时钟、火车的轰鸣、波浪的起伏。儿童音乐的节奏具有鲜明的特点,如二拍子的音乐通常表现鲜明有力、活泼欢快的情绪;而三拍子的音乐通常表现抒情摇摆的特点,欢快的节奏符合幼儿的特点,活泼、可爱,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但对幼儿的音乐教育需要张弛有度,幼儿在休息、安静时,便可以放一些三拍子的舒缓音乐,如摇篮曲、船歌等。

旋律是音乐的核心,是勾勒出整体音乐语汇的线条。旋律在儿童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根据音乐的需要及情感的表现,可以是平稳式的、大跳进式的或是上升下滑式的等等。旋律的变化往往取决于歌词的走向,很多旋律就是模仿语言的音调而逐渐形成的,如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创作的《野蜂飞舞》,见谱例图1:

图1

这一段旋律如上下翻滚的音流,生动描绘出蜂群盘旋聚集、振翅飞舞的动态。通过不同的音高可表现出不同的事物特质,高音区清脆、明亮;低音区雄浑沉着,具有鲜明的旋律特点,适合幼儿欣赏与审美。

2.音乐内在意蕴美

“学前儿童的思维比较直观,他们对具象的事物会投入更大的注意力。因此,儿童音乐常常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以暗示某种景物,或通过音响运动状态象征某种视觉形象,使音乐具有某种程度的造型性,以此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增加孩子对音乐的兴趣。”[2]音乐有着强大的功能,可以模仿世间的各种声响,动物、大自然的风声、流水等等。如《动物狂欢节》组曲里的《水族馆》,在钢琴演奏的烘托下,小提琴、长笛和钢片琴在高音区演奏出欢快而轻盈的旋律,如同鱼儿在水中自由的游来游去。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鸭子主题,用双簧管吹奏出的可爱音调,很像鸭子嘎嘎的叫声,而拖沓的略显迟疑的节奏无疑就是鸭子的蹒跚步态。见谱例(图2):

图2

幼儿的思维能力有限,通常对事物的观察是直接而形象的,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儿童音乐通常会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或者通过音乐运动的形态模拟某种事物,从而使音乐具有一定的视觉想象力,增加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如《动物狂欢节》中的《鸟舍》,在弦乐的烘托下,长笛在高音区吹奏速度很快的乐句,三十二分音符构成的两音交替,再依次下行,最后一拍三度跳进,表现小鸟的婉转啼鸣,再加上钢琴的颤音,灵活的表现了飞来飞去,叽喳不已的小鸟,气氛活跃而灵动。再如《长耳朵的角色》,以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交替走出一短一长的音乐,模仿驴子的叫声。在很多的儿童音乐作品中,常常以生动、形象、直观的音乐描绘形象。由于儿童的思维方式相较于成人更为稚拙,因而儿童音乐往往更为直观,音乐元素更为鲜明。幻想是幼儿世界里的一种本能,在儿童的世界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有着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在幻想中,儿童在自己的世界里营造出生机盎然、天真无邪的小天地。儿童音乐中的幻想,是音乐家对儿童纯真思维与快乐天性的精心描绘,是对儿童音乐审美心理的外在体现。

(二)幼儿对音乐美的体验

认知是幼儿认识事物的第一步,认识了事物的表象,就要上升到一个理性的范畴,即体验、创造,在体验的过程中,幼儿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

1.歌唱

在歌唱中体验美,歌唱是人类最初始的音乐表现形式,人在咿呀学语时就会歌唱,歌唱与语言几乎是不分先后出现的。“歌唱是情感的艺术,是反映人们现实生活的艺术。歌唱的过程不仅展示出歌者在声音技术和作品理解等多方面的能力,更能展示出歌者对音乐中情感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3]在歌唱中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歌唱是自我的一种表达,乐器不是人人都可以学习的,但歌声是人生而有之的,这是人自出生时便自带的一项乐器,当幼儿从喉咙中发出这些优美的音调时,人是快乐与和谐的,同时抒发了他们心中的美,心中的情。“作为艺术的语言,讲究格律、声韵的选择与排列,注重词语深层的艺术内涵的表达,这种艺术审美价值观,所遵循的美学规律与音乐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正由于此,语言的韵文自身就富于丰富的音乐性。”[4]

一方面,从歌唱中抒发情感,这是思想美的体验;另一方面,从歌唱中收获知识,这是思想美的开拓。歌唱是愉快的情感表达,“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关乎人情矣。”[5]儿童的思维在逐渐走向成熟,他们同样懂得歌中乐趣,当孩子玩到兴头上,甚至可以不由自主的编唱歌曲与音调,歌唱是情感的抒发,同样也是情感的收获,歌词中有歌颂美、歌颂母爱、歌颂自然等等词汇,这些优美的词汇,潜移默化的灌注幼儿的心灵之中,使他们快乐、幸福、恬静。根据调查显示,爱唱歌的孩子比不爱唱歌的孩子更加活泼、更加通情达理。

2.聆听音乐

音乐无处不在,人在出生开始便聆听各种音乐。幼儿与生俱来就对声音有兴趣,能敏锐的感觉声音的不同特征。在婴儿期,就能对节奏鲜明、欢快动听的音调产生激动、兴奋的情绪。他们对音乐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乐音是一种具有刺激性与冲击力的外界信息,对感官有着很强的作用。而音乐又是不停运动的形态,它在不断的变化着,强化了人们的注意;而节奏是最为明显的,能与人们全部的机能相契合,如呼吸、脉搏、走动、跑跳等。音乐更为与众不同的是和人的情感、情绪的关系。“在教学中给幼儿大量的音乐听赏的机会,使孩子们获得一种所谓的审美经验,并最终丰富幼儿的心灵感受,提高生命的质量。”[6]音乐的风格各有不同,不同风格类的音乐作品给予幼儿不同的审美体验。抒情类的音乐可以使幼儿思想纯净、恬淡;欢快活泼类的音乐可以使幼儿快乐、积极向上。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可以使儿童在聆听中得到身心的和谐之美、愉悦之美。

音乐欣赏更多的表现是聆听音乐,在音乐的聆听过程中,体验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生命的美。儿童身处的环境关系到儿童的发展,如果在一种抒情、优美的听觉环境中,幼儿的心灵必会随之鼓舞与熏陶。长而久之,这些和谐舒缓的曲调会减少孩子的浮躁之气,让孩子在音乐之美中提升个人的修养。《乐记》中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然也。”而在一种快乐愉悦的听觉环境中,孩子必然是充满活力、动感与积极的。

我们给孩子听音乐,两种风格应兼而有之,让孩子有静有动。一首海纳山川的音乐,有宽阔的河流、静谧的小溪、遍绿的山林、自由的小鸟、老师的解说,再加上音乐的鲜明色彩,必然使孩子在聆听中走入到美妙而远博的大自然中去。如捷克作曲家做的交响诗《伏尔塔瓦河》,这部作品抒情广阔,讴歌了美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见谱例(图3):

图3

孩子是快乐的小天使,欢快愉悦的音乐风格符合小朋友的天性。 舒伯特创作的《鳟鱼》,就是一首很适合小朋友欣赏的可爱、活跃的作品,它的节奏欢快,能恰如其分的表现鳟鱼在水中自由欢畅的嬉戏情景。音乐情绪活泼、欢畅,能充分激发小朋友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见谱例(图4):

图4

3.幼儿韵律活动

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这是音乐教育所拓展的又一重要意义。歌唱与聆听是思想、语言与心灵美的灌注,而舞蹈是行为美的塑造。在自由舒展的身体活动中体验美的行为,对幼儿人格的塑造、性格的养成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舞由乐而起,舞由情而发,是重要的审美体验。幼儿舞蹈更确切地说是幼儿韵律活动,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音乐教育应开始于动作。“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在世界许多国家已广为普及,尤其在低幼阶段,没有动作参与的音乐课,是违反儿童生理与认知规律的。”[7]儿童进行音乐活动时,身体动作和音乐是不可分开的,音乐是前提,动作是表现手段。这种韵律活动能够使孩子真正参与到音乐中去,获得交流与表现的愉快体验;让儿童运动能力以及协调性得以发展;能够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与创造力。

婴儿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已经开始了动作,从出生到6个月时期,不仅能对声音做出反应,还会用动作寻找声源。在婴儿的摇篮边摇响拨浪鼓,风吹动风铃发出“叮铃铃”声时,可以看到婴儿高兴的扭动身体、手舞足蹈,甚至会用手去碰触这些发出动听声音的物体。“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应该通过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加音乐活动,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8]

孩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在舞蹈中,他们能模仿动作,表现音乐中的各种情节,在参与的过程中,能想象能联想,如,鸟儿的飞翔、鱼儿的遨游、开花下雨等等,在这其中,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拓展了想象的空间。创造来源于想象,新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就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不拘泥于现状,即便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是幼儿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

(三)通过音乐创造美

1.语言美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语言的交流,在幼儿期就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它不仅代表着孩子的思维与思想,更重要的是美好的语言是伴其一生成长的坐标,能代表着一个人的修养,能触及一个人的审美情操。在孩子还处在语言的萌芽与发育期时,要怎样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得不说音乐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一部分。“每天都有着许多来自于自然界和人类自己制造出的各种声音,这些声音紧紧围绕在我们身边,是没经过加工的最直接感受到的声音,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自然地、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聆听周围生活中的熟悉声音,发展他们对声音的体验。”[9]爱唱歌的孩子,说话的能力很强,有较强的语感和表达能力;爱听音乐的孩子有着比同龄孩子更多的抽象思维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歌唱是歌词与旋律、节奏的结合,这三者是可以完全独立存在的,歌词的前身是诗歌;旋律是和谐的音高;而节奏是在打击乐中独立存在的。歌唱将三者完美的融为一体,将文学与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对人的教育必须从学唱歌开始,建立于礼,完成于音乐,诗歌是有平仄押韵,朗读诗歌促进人的语言感官发育,诗歌才有其独特的语言魅力。我们说的歌词是从诗歌衍生而来,一首优秀的歌曲前提是优秀的作词。在儿歌中歌词不仅要朗朗上口,还需要有形象性、拟人化的效果。如:儿歌《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真美丽…”歌词中子、衣、里都是押韵字,语感上很契合幼儿的发声,而这首歌曲还告诉了幼儿事物发展的规律,春天的时候,燕子就从南方飞回来了,因为大地回春,气候相宜了。

2.思想美

幼儿在聆听和歌唱中逐渐累积起对音乐风格、性质的感知。某首歌曲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是活泼的还是抒情的,在理解上更多的是靠直观的音色、节奏与旋律的特点,这些特点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了各种画面。有的音乐线条像五彩斑斓的油画水粉,而有的音乐像一副淡然恬静的水墨写意。当听觉作用于思维而产生了画面,应该说幼儿的形象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而幼儿的逻辑思维发展是幼儿思维逐渐成熟的标志,逻辑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可以理解事物的本质,懂得事物的规律。“接受音乐训练的过程中,个体大脑的听觉系统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和发展,这不仅使其能够敏锐地察觉到音乐中细微差异和变化,而且大脑听觉系统的可塑性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10]通过音乐艺术之美激发,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音乐本身是抽象化的、个性化的艺术,对音乐的感受可因人而异,它没有固定的、统一的答案,因而它能给幼儿提供宽阔的创造想象空间。要鼓励孩子去想象与幻想,尤其在听到音乐之后的感受可能不一定是准确的都应加以肯定,因为这是孩子可贵的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从思维的提升到理性审美的提升,让孩子从形象美的感知提升到对内在美认识的升华。

3.行为美

儿童有着美好的语言与思想时,必然会产生美的行为,行为是受人的思想所支配的。 “对于音乐教育行为中的音乐审美内涵的理解,不能只局限在学生这一审美主体对音乐作品或音乐事项等审美对象的单向体验,还应当包括从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出发,对审美对象人文内涵的认知。”[11]音乐艺术不仅是形象美的艺术,它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幼儿在接触学习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通过这些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掌握分辨事物是非黑白、善恶美丑的判别能力,从而使行为趋向于真、善、美。因此说,“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感性和理性、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2]

二、幼儿音乐美育教育的路径

“我们在纯音乐中停留的太久,已经缺乏激情和冲动,我们渴望有新的表达自我的机会。”[13]音乐能与人的精神品格、情感性质相契合,音乐之美,不仅仅是领会音响形态,更重要的是深入到音乐形态与音乐内涵完美结合的内在中。幼儿在社会中成长,如何给予幼儿精神美的塑造,正确的用音乐的精神内涵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是当今幼儿音乐教育新的拓展目标。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伟大的文化先驱孔子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音乐教育家,他提倡“美善合一”的音乐教育理念,中国古代是崇尚礼与乐的国度,到今天,我们要传承美与善的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我们应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这是中国发展与前行的人文基石,是中国所独具的历史文化积淀。

(一)给予幼儿艺术的氛围与环境

塑以型,以成人。塑造,更多的是我们所赋予的客观环境与条件。这几年,儿童的音乐素质教育似乎有了一个航向标,学习各类乐器、声乐、舞蹈成了孩子的必修课,这不得不说是客观环境的影响,这样的学习未必可取,但至少说明素质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当然这与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是不可分开的。音乐的学习应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实施,音乐技能学习未必适合所有的孩子,也许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不给予幼儿一个好的视听环境,即便做一些高技能的音乐训练也没有实质的意义。现在的流行音乐、网络音乐充斥于人们的视野,儿童成人化的音乐模仿,这些环境并无助于儿童音乐内涵的培养。几百年来经久不衰的古典音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才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积淀与价值所在。“这些音乐经过历史的筛选流传至今,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经典名著虽然不能一下子被人们深刻领会,却是有着丰富营养、高品位、高质量的,是可以用一生去体验、领会的精神食粮。”[14]除了让儿童听儿童音乐,还可以适当地加入国外的古典音乐,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等等,不要认为这些音乐太深奥,这些音乐里的微观世界儿童是可以探索到的,有必要在早期去发展幻想,儿童在早期所体验到的、在他心中所唤醒和培育的一切,对他的毕生是具有决定性的。要在一个好的环境中逐渐认知好的音乐,去聆听、感受优秀、经典的音乐,从而去塑造正确的音乐审美方向。

(二)将音乐教育上升到全民教育的范畴

因材施教是对儿童音乐培养的重要前提,音乐的学习是需要天赋的。有人天生“跑调”,而有人天生会唱歌。有的儿童节奏感好;有的儿童音乐记忆能力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根据儿童不同的特点去着重培养儿童的某一方面。对于节奏感好的儿童可以学习舞蹈;手指灵活、音乐记忆能力好的儿童可以学习乐器。但前提是儿童不排斥,如果从内心不喜欢,肯定是学不好的。音乐的学习也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能磨练儿童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我国自古就是“礼乐之邦”,音乐在整个教育中地位也很高,但是,这一文化并未传承下来。之后,在对音乐的重视上不及近代很多西方国家,这些国家把学校中的音乐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并且在社会、家庭、文化中都灌注于这一精神。有些国家甚至像消灭文盲一样消灭音盲,把一个人有没有音乐修养,作为精神文明和文化水平的基本标准之一。这些国家在古代远不如我国的音乐水平,可是近几百年他们赶上去了,不得不说这与近代中国的贫穷与落后有关。音乐是作用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现在全民素质教育势头正足,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国家政策方针的引导,也要有全面发展的长远规划。我们要让好的音乐作用于人心,从幼儿期开始潜移默化的培养。“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音乐是‘美’的艺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美的观念上会有所差异,人们评价美的标准,甚至也会随着时代、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而发生演变。”[15]音乐艺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人民生活、社会风气,更牵涉到人民教育、国家建设的重大问题,让祖国未来之花朵,在和谐、美好的音乐环境下成长,从而成为新一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者与继承人。

[1] 李生兰 .学前教育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5.

[2] 黄瑾.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

[3] 邹卉萌. 论歌唱感受力与表现力的培养[J] .音乐探索,2011(1).

[4] 明言. 音乐价值的由来及其本质[J] .音乐艺术,2012(3).

[5] 刘蓝 .诸子论音乐[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187

[6] 侯杰 .对幼儿音乐课程的非主流思考:功利性价值的过度淡化与补偿[J]. 美育学刊,2013(2).

[7] 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45

[8] 刘宇红, 卫昕 .从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反思学前教育师资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J]. 音乐教育,2011(3).

[9] 易静 .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培养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10] 宋蓓 ,侯建成. 音乐训练对大脑可塑性的影响[J]. 黄钟,2013(1).

[11] 王州. 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J]. 中国音乐学,2011(4).

[12] 杨立梅. 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3

[13] 姚亚平 .中国西方音乐研究的几个话题[J] .音乐研究,2013(5).

[14] 韩恬恬, 王娜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J] 艺术教育,2012(11).

[15] 于润洋. 试从中国的“意境”理论看西方音乐[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3).

[责任编辑 张雁影]

Value of Rout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Music Teaching for Children

WANGYi-ping,LIXiang-bing

(SchoolofEducation,FuyangNormalUniversity,Fuyang,Anhui236000,China;SchoolofArt,FuyangNormalUniversity,Fuyang,Anhui236000,China)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hildhood is greatly related to children’s growth. To attain the purpos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music education is indispensable. 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attached to children’s cognition of music, children’s experience in music and children’s creation of music by which children’s aesthetic ability for language, thinking and behavior will get shaped, children’s personality will be perfected and children’s aesthetic accomplishment will be improved. This will definitely contribute to an all-round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preschool music teaching; aesthetic value; route

2016-11-19;

2016-12-23

阜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2015WBZX03) ;阜阳师范学院国培计划校本研修项目(FYGP1504)

王薏萍,女,安徽池州人,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音乐教育;李向兵,男,安徽无为人,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学前教育理论

G613.5

A

2095-770X(2017)04-0024-06

猜你喜欢

儿童音乐美的儿童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关于乡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
留守儿童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六一儿童
文化浸润:儿童音乐教学的审美之维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