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流利说”手机APP拓展大学英语口语学习的实证研究
2017-04-24吕双
吕 双
(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英语流利说”手机APP拓展大学英语口语学习的实证研究
吕 双
(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移动微学习以其灵活、片段化的学习方式广受人们欢迎,正在不断地与现代教育理念和实践结合。借助“英语流利说”手机APP的移动学习资源和实时语音评分技术,可以较好地提高学习者的语音面貌和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其移动性和娱乐性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拓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和强调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监管与旁观并重,在考评过程中,兼顾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的三维模式,使学生成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
大学英语口语;移动微学习;手机APP;实证研究
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为检验与认定高校非英语专业在校生对英语口语掌握的程度,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在1999年11月开始施行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测试,规定四级成绩为550分以上(含550分)或六级成绩为520分以上(含520分)可以报考,此后,口语报考分数又下调两次。2016年下半年起,四六级口试报名没有分数的限制了,只需先报名笔试,随后即可报名口试。从一系列的政策修改中,看出教育指导部门逐渐放宽口语测试的入门条件,切实地在为大学英语语言学习的能力型和应用型做出不断的尝试,旨在推动和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的提高,这也给各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改变教学思路,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值得一线英语教师不断努力开拓和探索。
一、大学英语口语移动学习的基础
20世纪末,移动学习理念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C. O’ Malley 认为“移动学习是任何形式的无固定和预先安排地点的学习,或是学习者利用移动技术提供的学习机会进行的学习行为。”[1]它以非正式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习的泛在性,指学习者利用工作、学习以外的片段时间,随时随地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非系统的学习,是目前最新的学习理念。移动学习与系统的课程化学习不同,强调微学习内容和自主学习,能够满足片断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是一种教学和学习策略的创新。
国外移动学习教育应用研究广泛展开,移动学习教育应用领域已涉及几乎所有教育领域,移动学习教育应用的功能不断丰富,移动学习研究群体不断扩大。[2]我国移动学习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十分广泛,学者们认为移动学习方式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学者们正逐步结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移动学习探索创新型教和学模式。路景菊在《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一书中提出了英语口语教学应以理论为指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丰富课内;训练检测与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等。[3]这为英语口语的移动学习提供了可能。
“英语流利说”手机APP运用先进的移动学习理念和游戏闯关模式,把英语口语学习素材片段化,利用先进的语音识别和评分技术,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反复的跟读、模仿和练习,改善口语发音,积累口语表达素材,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笔者尝试利用这种先进的学习方式拓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口语练习的总量和输出频率,并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实证研究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目标和方法
由于被试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研究选取黑河学院大学英语2015级A级教学班一个(入学英语分数90分以上),共90人,要求实验班学生利用“英语流利说”手机APP进行英语口语自主学习,研究历时一年,分两个学期进行一年级上和二年级上。
研究旨在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检验移动微学习方式对大学英语口语学习的作用观察手机应用在实际使用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求应对方法,提出该款手机应用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整合模式(建立口语自主学习监督机制;倡导开放、多元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方法的改革。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对比法,研究工具包括Cool Edit Pro软件、问卷调查、访谈和语料分析等,对数据结果作定性和定量分析行动研究法主要是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采取“行动”,观察行动效果并进行反思,以期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行动研究所具有的合作性、行动性和反思性等特点使其在国外广泛地应用于人文社科研究领域。[4]
(二)研究步骤
1. 大学英语口语学习需求分析
为了解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需求,课题组设计了《大学英语口语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用问答和选择形式就学习者口语基本水平、存在和希望解决的问题、口语学习途径、内容和方法、学习目标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对自己目前的英语口语水平不满意;72%的学生希望提高口语发音;90%希望提高综合的口语表达能力;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是“工具型”动机,为了考试、工作、旅游等,希望能够学习相关的口语内容;72%认为口语学习应注重多说多练;60%通过朗读练习口语;68%的学生更愿意选择课堂之外更灵活自由的学习方式;口语学习中的主要困难是发音问题,英语口语基础薄弱,心理素质差,缺少运用英语的交际场合。
根据调查和深度访谈结果,课题组成员推荐学生选取手机应用中接近学生可能使用或未来职业可预见的口语课程10门,任意选取自己喜爱的题材10门,每门课程内容短小精悍。由于很多课程是对话形式,教师建议学生自己寻找搭档,并利用课下闲暇时间自主跟读练习和合作联系,以希望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2.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和第二轮行动研究
课题组在一年级下这一学期开始了实验,利用手机应用的实时评分技术,要求学生在班级群里以“班级+昵称”的形式命名自己的相册,并在所选的20门课程的练习过程中随时上传学习对比结果(第一遍练习和满意的练习)到群相册里,强调只进行自己与自己的横向对比,而不是与他人的纵向对比,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平时成绩,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即可。教师在课上抽出时间对学生遇到的发音、词汇、语法等问题进行指导,鼓励练习好的同学在班级进行主题口语展示,不定期抽查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以督促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课题组对学生的口语水平进行了再次评估和评价,发放了《大学英语口语移动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总结了在“英语流利说”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例如,学生通过反复跟读、模仿和操练,语音面貌有所改善,但在自主表达这方面提高并不大,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了语言输出,于是在第二轮行动研究中增加了口语课堂活动,把学习的口语内容进行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等,运用手机应用中的“圈子”,构建班级语音群,进行语音群聊(使用昵称),教师及时解答学生问题,推荐部分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实习。
三、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英语口语移动学习方式受学生欢迎
在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大学英语口语移动学习情况的调查,调查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对移动微学习的接受程度;对移动学习优势和劣势的认识;对手机应用中学习资源的看法;对手机应用和口语教学结合方式的看法和建议;学习中希望得到的支持和帮助;遇到困难时的理想求助方式和师生沟通方式。问卷以单选、多选和问答的形式呈现,以希望全面了解学生的想发和意见,课题组将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量化处理和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97%的同学认为学习素材新颖、实用;90%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接受,能够更好地利用零散时间高效学习,愿意继续尝试;88%的学生认为是传统课堂有益的补充;75%遇到困难时更喜欢在线或向同龄人求助;68%希望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给予他们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和形式;92%希望学校增设无线设备,降低学生移动学习成本。调查和访谈表明利用移动微学习方式学习英语口语是移动通信技术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良好结合,这款手机应用可以充分满足他们的自主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求,尤其是游戏闯关模式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娱乐性和挑战性,移动口语学习和传统教学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二)学生口语水平得到提高
首先,使用“英语流利说”学习最突出的成效是学生的英语语音面貌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款应用在跟读练习中会把读错的单词标记为红色,读音不准确的单词标记为黑色,点击变色单词即有发音讲解,便于学生改正和提高不标准的发音。该应用的实时评分技术不断刺激着年轻人的求胜欲,历时一年的手机跟读闯关练习使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得到明显改善,语音准确率提高5.5%,学生每门课程口语跟读评分平均提高12分左右。
表1 口语语音情况统计
其次,学生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适切性得到改善。以周爱洁(2006)英语口语流利性测量标准[5]为基础,笔者把测量学生口语表达流利性的指标概括为以下三个维度:修正率、语速和平均停顿长度,选取手机应用中必选10门课程的2个主题,要求学生进行情景对话,使用应用练习初、练习一学期和练习两学期分别录音,利用Cool Edit Pro软件对采集到的语音数据进行分析。对于适切性的测量主要采取传统的主观打分,教师对学生用词和语言表达的地道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参考手机应用的“英语水平定级测试”评分。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价显示:学生在经过一年练习后,由于对内容相对熟悉,语言材料有一定的积累,学生对于表达内容的修正率平均降低3.2%;语速加快,平均每分钟音节数增加15左右,平均停顿时长变短,减少0.14秒;口语表达的适切程度有所提高,综合打分平均提高10分左右。
(三)多元、开放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形成性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采用量表的形式,对学习数量、进步情况、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活动参与等方面进行打分。学生自评,能够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合理地监控和调整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权重40%;学生互评主要在学习搭档间进行,在互相学习进步中实施监督和评价,权重30%;教师主要执行监督职能,权重30%。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访谈中,多名学生表示这样的评价方式让他们减少了逆反心理,在没有太多分数压力的情况下,学得更自如自信。
(四)“英语流利说”手机APP移动学习与大学英语口语学习整合模式
利用移动学习方式来拓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还是一种尝试,在两轮行动研究后,研究者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对策,在为期一年的研究后,初步完善了利用移动终端提高口语的教和学的学习模式。见下图:
在该模式中,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角色,只适当地介入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在资源的选择、指导和进程的监督、任务的布置和学习成效的评价三方面执行自己的职能。教师还应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在学生反复练习和查阅发音技巧(应用自带)后,仍没有提高的情况下,80%的学生放弃了继续练习,经教师详细讲解发音要领,学生重拾信心。由于自主学习和移动学习的特性,教师无法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避免让学习流于形式,教师要通过抽查与学生进行口语交流、要求截图上传学习进度和成绩。其次,在两人合作小组中要注意不同英语水平的对子组合。建议在第一学期主要采取高低组合,因为英语水平高的学生的口语表达相当于语言输入,同时还可以不断引导水平低的同学进行语言输出,帮助他们不断摆脱部分语言障碍,超越原有水平,但这不利于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为他们寻找其它班级的学生作为练习和合作搭档。最后,在语言的输出形式上采取多样的手段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积极组织学生喜欢的课堂活动,如情景表演、故事接龙、小组讨论,拓展实习和实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认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
四、结语
由于研究采样不够广泛,研究还存在一定问题,仅供移动学习和口语学习研究者参考。此外,鉴于目前口语测试改革的形式,笔者建议推广移动学习方式,将大学英语口试加入到大学英语测评中,把校内口语测试常态化,引入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口语测系统,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口语和交际能力的重视度和口语测评的效率,从而使大学英语口语移动学习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
[1]黄荣.怀移动学习的现状、理论与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91-93.
[2]李玉顺,马丁.移动学习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3).
[3]路景菊.大学英语教学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34.
[4]郑佩云.基于网络书面实时交流的大学英语口语拓展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5).
[5]周爱洁.COOL EDIT PRO软件在英语口语流利性测量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6,(4).
[责任编辑:姚青群]
H319.3
A
1008-7346(2017)01-0018-04
2017-02-20
本文系2016年黑龙江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英语流利说”手机APP拓展大学英语口语学习研究》(16G351)的阶段性成果;黑河学院青年科研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吕双,女,黑龙江黑河人,黑河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