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及研究

2017-04-24李惠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1期
关键词:特发性肾小管年龄段

李惠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 开封 475000)

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及研究

李惠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 开封 475000)

目的:研究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其基本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62例患者中,中老年患者占比69.4%,患者均以肾病综合征、浮肿、血尿等为主要表现;在病理分期上,各年龄段患者均以Ⅰ、Ⅱ期为主;老年组患者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小动脉透明变性发生率与中年组、青年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或者伴高血压等合并症较多的患者,肾小管受损发生率较高,需要做好基础疾病的控制,减少肾小管损伤率。

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特点;病理特点

本文就我院收治的6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于1995年制定的改良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类标准中的相关规定[1]。其中男43例,女19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49.1±2.3)岁;合并肾病综合征53例,合并肾炎综合征7例,无症状尿检异常2例;临床表现:浮肿53例,镜下血尿55例。

1.2 入组标准纳入标准[2]:年龄16岁以上;经肾活检穿刺确定为膜性肾病,且病变组织在镜下观察可见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下方存在有沉积的免疫复合物,并呈弥漫性变形增厚表现,经免疫荧光染色诊断,可见基膜上有均匀一致的、呈弥漫性分布的IgG、C3颗粒。排除标准: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因药物中毒、肿瘤、狼疮肾炎、病毒性肝炎或者感染等因素继发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合并营养不良或者存在恶性消耗的患者;对肾穿刺不耐受的患者。

1.3 方法按照患者的年龄段不同,将其分为青年组(<30岁)19例、中年组(30~60岁)28例和老年组(>60岁)15例。所有患者均行实验室和病理检查。(1)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血压、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肾功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24 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等指标进行测定。(2)病理诊断: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实施局部浸润麻醉后,经右肾下极,将活检枪以25°的斜角方向进针穿刺,获取肾组织,并将其分为三份,分别在光镜下进行检查(需经HE、PAS及PASM三色染色)、行免疫荧光检测(采用冰冻切片法,经兔抗人荧光抗体直接染色后,对抗IgA、IgG、 IgM、C3、C4以及C1q抗体的沉淀部位、强度等进行判断)及电镜检测。结合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并参照Ehrenreich-Churg的分期标准,将其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典型膜性肾病[3]。

1.4 观察指标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以及病理检查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并通过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特点比较62例患者中,中老年患者占比69.4%,是发病的主要年龄段,患者均以肾病综合征、浮肿、血尿等为主要表现,同时随年龄的增大,患者的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水平均逐渐增高,而肾小球滤过率呈相反规律,其中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特点比较(±s)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特点比较(±s)

项目青年组(n=19)中年组(n=28)老年组(n=15)P值性别(男∶女)肾病综合征[例(%)]肾炎综合征[例(%)]无症状尿检异常[例(%)]浮肿[例(%)]血尿[例(%)]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总胆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低密度脂蛋白(mmol/L)高密度脂蛋白(mmol/L)血肌酐(μmol/L)肾小球滤过率(m l/m in)24 h-尿蛋白定量(g)白蛋白(g/L)12∶7 16(84.21)2(10.53)1(5.26)16(84.21)19(100.00)123.9±19.9 79.4±17.8 7.02±1.83 1.75±0.45 3.02±0.78 1.41±0.32 56.95±21.64 181.89±70.45 5.78±1.21 23.86±7.82 20∶8 24(85.71)3(10.71)1(3.57)25(89.29)24(85.71)133.8±23.1 85.9±19.1 7.98±1.92 1.71±0.55 3.82±0.91 1.47±0.32 74.29±25.10 125.98±43.12 5.71±1.32 25.01±8.45 11∶4 13(86.67)2(13.33)0(0.00)12(80.00)12(80.00)154.0±25.4 89.1±20.3 9.63±2.17 1.73±0.43 4.91±1.03 1.40±0.34 84.95±25.92 83.10±21.42 5.70±1.26 25.33±8.54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1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1 >0.05 >0.05

2.2 不同年龄段患者病理特点比较在病理分期上,各年龄段患者均Ⅰ、Ⅱ期为主,在病理特点上,青年组患者的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小动脉透明变性发生率显著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免疫荧光反应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患者病理特点比较[例(%)]

3 讨论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一种病理形态学名词,被认为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原因之一,在膜性病变中可占50%以上,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约占15.19%。40岁以上的男性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类人,其多以高血压、蛋白尿、肾功能不全以及镜下血尿等为临床表现,但程度不一,预后也有较大差别,轻者可不经处理自行缓解,重者则可能进入终末期肾衰竭,危及患者的安全[4]。把握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点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十分重要。

本文对6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中老年患者是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随年龄的增大,老年患者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中年,高于青年,肾小球滤过率呈相反规律。同时,各年龄段患者电镜下可见不同表现,特别是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小动脉透明变性发生率上,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可以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总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分期以及免疫荧光特征等都比较接近,但对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或者伴高血压等合并症较多的患者,肾小管受损发生率较高,需要做好基础疾病的控制,减少肾小管损伤率。

[1]姚霞娟,胡宏,张英姿.不同分期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6):760-761

[2]马丹娜,郑亚莉.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3):250-251

[3]段玉静,柴华旗,沙文刚.7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8):1530-1532

[4]周姗姗,李建文,陈敢,等.11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现代医院,2014,14(7):70-71

R69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1.057

2016-12-22)

猜你喜欢

特发性肾小管年龄段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特发性腹痛一例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预测作用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