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选穴频次浅析※

2017-04-24张琳琳徐家淳

河北中医 2017年2期
关键词:百会经脉腧穴

张琳琳 于 臻 徐家淳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4级博士研究生,天津 300073)

针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选穴频次浅析※

张琳琳 于 臻1徐家淳2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4级博士研究生,天津 300073)

目的 基于针刺治疗老年性痴呆临床研究文献,浅析其用穴特点、规律,为临床、科研选穴提供思路与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截至2015-12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Excel 2010进行资料数据提取与管理,并从腧穴使用频次、所属部位、归经3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84篇,涉及65个腧穴、12条经脉,腧穴使用总频次达578次,前11位依次为百会(56次)、四神聪(40次)、神门(37次)、足三里(36次)、三阴交(36次)、内关(35次)、太溪(32次)、太冲(26次)、风池(24次)、大椎(24次)、神庭(22次);腧穴分布中,头面颈项部腧穴总数(28个)及使用频次(236次)最多;腧穴归经中,督脉腧穴总数(11个)及使用频次(137次)最多,而阳经腧穴总数(39个)和使用频次(300次)均多于阴经。结论 临床应用时可直接选用高频次腧穴和与头及相应脏腑经脉密切相关的腧穴组方,取阴经腧穴的同时也应重视阳经腧穴的使用,以期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阿尔茨海默病;痴呆;针刺疗法;选穴

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障碍为主要特征,影响日常生活,属中医学痴呆范畴,其作为老年最常见的痴呆类型,预计将以每33 s新增1例的速度,到2050年全球AD患者达1.1亿~1.6亿[1],为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目前,A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对本病亦缺乏有效防治,而中医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延缓进程。针刺作为一种常用方法,疗效确定,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大热点[2]。本研究归纳、整理临床中针刺治疗AD有效的穴位,分析用穴特点,总结规律,为临床、科研提供经验。

1 文献来源与方法

采用主题词“针刺”、“针灸”、“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老年性痴呆”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及全文筛选从数据库创立至2015-12发表的相关临床文献。

1.1 文献纳入标准 针刺治疗AD临床报道有效的期刊文章。

1.2 文献排除标准 重复性文章;综述类文章;理论研究性文章;实验类文章。

1.3 数据提取与分析 利用Excel 2010提取文献中涉及的穴位,并从腧穴使用频次、所属部位、归经3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腧穴使用频次 腧穴使用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84篇,涉及腧穴总数65个,共使用578次。表1列出了11个使用20次以上的腧穴,其中百会使用频次最高,共计56次,使用频率达9.69%。见表1。

表1 腧穴使用频次

2.2 腧穴所属经脉频次 将腧穴按所属经脉进行划分,由表2可见,十四经中除手太阴肺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外均有涉及,而督脉穴位个数(11个)及使用频次(137次)最多,手少阳三焦经最少,分别是1个、1次。从穴位所属阴经和阳经而言,针刺治疗AD均选用了6条阴经和6条阳经,阳经穴位总数是39个,使用总频次是300次,阴经穴位总数是22个,使用总频次是233次。

表2 腧穴所属经脉频次

2.3 腧穴所属部位频次 将65个腧穴按所在部位进行划分,由表3可见,头面颈项部腧穴总数(28个)及使用频次(236次)最多,下肢其次,分别是15个、179次。

表3 腧穴所属部位频次

3 讨 论

AD发病隐匿,病程日久,临床多见虚实夹杂之证[3],本研究通过84篇相关文献,对针刺治疗AD常用腧穴及其所属部位、归经统计发现其涉及12条经脉、65个腧穴,可见医家认识、临证选穴之复杂。

中医学一般认为痴呆病位在脑,与肾、心、肝、脾功能失调及所生痰、瘀、火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4],使脑失所养或脑窍被扰而出现神机失用[5],故在临床中选用与头及相关脏腑联系紧密的经脉、腧穴,以调整功能,益智养神。《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取头面颈项部腧穴可发挥腧穴的近治作用,使针引气血直达病所;督脉又与脑有直接联系,《难经》曰“督脉者……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6]。而肾藏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临床上多据此从肾论治[7-8];心藏神,主血脉,为君主之官,而脑为元神之府,故《针灸大成》云“心性痴呆,健忘”;“百病生于气”,六郁以气郁为先,肝主疏泄,胆主决断,现代生活压力大、节奏快,故临床亦需从肝调畅情志,疏通气机,促进气血运行[9];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是人体气机之枢,可升清降浊,维持脑窍正常功能,临床常选取该经穴位以滋先天,充髓海[10]。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选取上述与痴呆密切相关的脏腑经脉,补虚泻实,调和气血,共奏益智补脑之功。

痴呆虽为脑中精髓日渐衰少[11],但万不可一味使用阴经腧穴如神门、三阴交、内关、太溪、太冲等填精益髓。《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头乃人身至高点,为诸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百会(56次)、大椎(24次)、神庭(22次)、印堂(10次)、水沟(7次)、风府(6次)、上星(5次)、命门(3次)、脑户(2次)、强间(1次)、至阳(1次)11个督脉穴位虽主要集中于头颈部,但可疏通经脉,开窍醒神,与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共伍,配合阴经取穴,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故在临证中除常规选取阴经腧穴,也应重视阳经腧穴的选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AD较为复杂,为痰、瘀、虚、毒等多种病理因素相互作用[12],涉及多个脏腑,非单穴单法可遏制其进展,故临床中多选用复方组穴并联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本研究统计临床文献中主方使用的腧穴,发现11个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腧穴,涵盖面广,其中百会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主“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13];大椎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针灸大成》中记载该穴主“五劳七伤,乏力”,引项背部气血上承;神庭为足太阳经、阳明经与督脉的交会穴,功如其名,针刺该穴可充分发挥针灸的调神作用;四神聪在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配合百会以加强对巅顶的刺激,使人神志聪明;神门、内关调心神,充脑脉,激活相应脑功能区[14];太溪属肾经,可补肾填精,配合脾经要穴三阴交,交通足三阴,内调肝脾肾,补血活血;足三里属胃经,乃强壮要穴,现代医学研究提示针刺该穴可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15],且在改善认知方面有确切疗效[16];太冲乃肝经原穴,畅达肝气,并可双相调节椎动脉的供血[17];风池是胆经穴位,可提高颅内各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从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18],延缓痴呆发展。这11个腧穴切合痴呆“髓减脑消、神机失用”的病机,故在临床中可直接选用。

总之,目前针刺治疗AD常用腧穴有百会、四神聪、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太溪、太冲、风池、大椎、神庭等,多选头面颈项部和下肢部腧穴,以督脉和阳经腧穴为主。AD较为复杂,在临床应用中常将针刺结合药物、艾灸、康复、电针等疗法共同治疗,以获良效。

[1] Alzheimer's Association.2015 Alzheimer's disease facts and figures[J].Alzheimers Dement,2015,11(3):332-384.

[2] 贺静,于建春,韩景献.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0):2105-2107.

[3] 翟广琪.老年期痴呆病情轻重与中医证候学关系研究[J].河北中医,2013,35(7):995-996.

[4] 王天观.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性痴呆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8):1210-1211.

[5] 徐世双,田小文.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7):46-48.

[6] 王洪图.难经白话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1.

[7] 马妍.老年性痴呆从肾论治临床研究概要[J].河北中医,2012,34(7):1104-1106.

[8] 崔远武,张玉莲.老年性痴呆从肾论治刍议[J].河北中医,2009,31(11):1653-1654.

[9] 杨植媛,吴红彦,李海龙.从肝论治老年性痴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2):81-82,132.

[10] 石宝阁,孙西庆.老年性痴呆从脾胃论治探讨[J].国医论坛,2014,29(3):19-21.

[1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71.

[12] 闫冬,成海燕,于建春.老年痴呆的当代辨证论治浅析[J].河北中医,2012,34(4):623-625.

[13] 张缙.针灸大成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76.

[14] 陈薇,周颖,毕海,等.应用fMRI技术探讨针刺治疗Alzheimer病机制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3,30(8):476-478.

[15] 陈鑫,陈俊,刘波,等.静息态低频振幅对针刺足三里穴中枢作用机制初探[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0):1030-1035.

[16] 钟治平,刘波,吴珊珊,等.足三里穴中枢神经网络作用机制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新中医,2014,46(4):174-177.

[17] 王国明,李丽霞,温峰云,等.太冲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1,31(3):216-218.

[18] 陈英华,孙忠人,杜文秀,等.电针四神聪和风池穴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4):245-247.

(本文编辑:习 沙)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2.030

※ 项目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编号:SATCM-2015-BZ(273)]

张琳琳(1984—),女,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在读。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工作。

R749.160.5

A

1002-2619(2017)02-0281-03

2016-12-29)

1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073

2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5级博士研究生,天津 300073

猜你喜欢

百会经脉腧穴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从出土和传世早期经脉类文献中的疼痛病症看经脉理论的形成
基于内经理论的敏化腧穴“快然”特征探讨*
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较探析*
“三才逆灸法”干预高血压前期即刻效应临床观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