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病患者康复治疗1例的体会
2017-04-24林再再浙江省温岭市卫生进修学校浙江温岭317500
林再再(浙江省温岭市卫生进修学校,浙江温岭317500)
·康复护理·
平山病患者康复治疗1例的体会
林再再
(浙江省温岭市卫生进修学校,浙江温岭317500)
总结1例平山病患者康复治疗的体会。在康复治疗中,先设定康复目标,再根据目标制定康复计划,同时根据计划实施肌力训练、感觉训练、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及作业疗法等。经3个月训练,患者双上肢肌力得到明显增强,改良Barthel指数90分,达到康复目标。
平山病;肌肉萎缩;康复;治疗
平山病概念首次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于1959年提出,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肉萎缩症,是一种肌肉萎缩为特征的自限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起病隐袭,多数患者在病后3~5年病情稳定[1]。该病比较罕见,相关临床资料及康复治疗也较少报道。2015年10月,温岭市康复医院康复科收治1例平山病患者,经康复治疗患者的手功能有了较明显的改善,现将平山病临床表现及康复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17岁,学生。因“双手活动障碍3年余”于2015年10月5日入温岭市康复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1月前,患者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颈椎磁共振检查显示C7~T1脊髓前角细胞损害疾病可能,肌电图检查显示双侧C8、T1阶段支配肌失神经电位存在,主动募集反应减弱或无运动单位电位(MUP),左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虽属正常范围,但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未见增大,左尺神经F反应未引出,患者被诊断为平山病,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切开C4~5间隙,切除髓核组织,咬除椎体前缘骨赘,在上下椎体左侧离边缘3 mm处打洞并旋入撑开器螺钉,撑开间隙,刮除残余髓核,咬除椎体后缘骨赘,处理终板;依次处理C5~6、C6~7椎间盘;于右侧髂骨取合适大小髂骨块3枚,置入椎间隙内;以slimloc钢板及8枚螺钉固定C4~7椎体。术后,患者遗留双上肢活动障碍来温岭市康复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入院评估:颈椎生理弯曲存在,各棘突间隙无压痛,左上肢肘以下肌肉萎缩(+++),前臂呈斜坡样改变。左上肢平举时震颤,左上肢感觉评估,左侧C5~T3平面轻触觉减退,左侧C3~T3平面针刺觉减退,右侧感觉未见明显异常。肌力评定[2]左侧肩关节肌群肌力4级,肘屈肌群肌力4级,肘伸肌群肌力3级,前臂旋前旋后肌群肌力3+级,掌背伸肌群肌力3+级,掌屈肌群肌力3级,屈伸指间关节、分并指活动不能,拇指对掌对指不能;右上肢肌力5-级。改良Barthel指数[2]:75分。Hoffman’S征(-),Babinski’S征(-),Chaddock’S征(-),脑膜刺激征(-)。
2 康复治疗
设定康复目标:增强双上肢的肌力,防止畸形,改善感觉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回归社会。根据评估结果和康复目标,患者、患者家属及治疗师共同制定康复计划。肌力训练:予以运动疗法,主要运用徒手肌力抗阻训练以及助力训练增强双上肢肢体肌力,尤其是左侧上肢肢体,2次/d,40 min/次,5次/周;感觉训练:运用毛刷等触觉刺激,调整感觉通路的兴奋性,加强双上肢感觉功能,2次/d,10 min/次,5次/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刺激左上肢肌群为主,以掌屈肌、拇指大鱼际、指伸肌为主,频率100 HZ,波宽100 us,1次/d,20 min/次,5次/周;作业疗法:指导患者抓握不同大小、形状的物体,可以从大到小,如柱状物、网球、乒乓球等,并对患者洗脸、修饰、穿衣等进行反复训练,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经过3个月综合康复治疗后,本例患者双上肢肌力得到明显增强,右侧肢体肌力达到5级,左侧肢体治疗前后的主要肌群肌力评估结果见表1,治疗前后患者双上肢围度测量结果比较见表2,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辅助器具,患者在穿衣、修饰、用厕方面能够自理,改良Barthel指数90分,达到了康复目标。
表1 患者左侧肢体肌力初评与治疗3个月后关键肌肉徒手肌力评估
表2 患者初评与治疗3个月后双上肢围度测量情况cm
3 体会
平山病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确、起病隐匿的良性自限性运动性神经元疾病。好发年龄13~28岁,男性多见[3],主要发生于C4~T1节段脊髓前角病变所致,表现相应层面肌肉萎缩、无力,患肢遇冷麻痹和伸指束颤,症状多以单侧明显[4]。自然位MRI表现颈髓前后径变扁平,下颈髓萎缩,部分患者椎间盘膨出,但无脊髓压迫。屈颈位MRI表现硬脊膜后壁前移,压迫脊髓,硬脊膜外间歇增宽,部分呈典型月牙形的异常信号影[5]。虽然该病比较罕见,但该病发病群体年龄较轻,基本都是在校学生,病后会影响患者双上肢的运动与感觉功能,现在该病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口服B族维生素、佩戴颈托固定、针灸、局部穴位注射弥可保以及手术治疗[6]。在临床治疗中,遗留患者手功能的异常,康复治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的康复治疗包括肌力训练、感觉训练、低频电疗以及ADL功能训练。由于本例患者双上肢特别是左上肢的肌力降低影响患者抓握功能,对患者主要进行肌力训练,增强肌力的基本方法是肌肉主动收缩运动。本例患者拇内收肌以及对掌肌肌力没有明显进步,指导患者通过主动努力,引起该肌群的主动收缩,而双上肢远端肌肉已有明显进步,让患者反复进行肌肉的主动收缩练习,再根据肌肉现有肌力水平,帮助患者进行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或抗阻运动[7]训练。运用感觉训练方法,通过有控制的感觉输入可以诱发肌肉活动,所获得的肌肉反应又可以反馈给中枢神经系统,促进运动与感觉的恢复[8]。经过康复治疗,虽然本例患者的功能障碍有了一定的改善,根据治疗前与治疗后双上肢围度测量与肌力评估结果显示,左上肢近端恢复较远端好,特别是拇指的肌力没明显提高。从中提示手的拇指与示指和中指屈曲对抗用力所致的动作,是拇指与桡侧手指相互运动的结果,是保证手功能正常的必要条件[9],而患者拇指肌力经过治疗后不能完成精细抓握,因此手功能基本丧失。总之,结合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与康复评估,综合康复治疗的介入能够减轻该病的后遗症,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功能,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但是本例患者仍不能进行准确抓握,该患者还是有必要进行康复治疗的,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只要有功能障碍,可以康复介入,而且要长期支持。
[1]陶媛,周红杰.平山病1例[J].海南医学,2014,25(5):765.
[2]杨帆,惠天灵.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86-687,728-729.
[3]周波,周东.平山病国内文献报道192例分析[J].华西医学,2009(2):409-412.
[4]Oguro K,Kita M,Mori Y,et al.A case of Hirayama disease[J]. Brain&Development,2008,30(2):151-154.
[5]Kang JS,Jochem-Gawehn S,Laufs H,et al.Hirayama disease in Germany: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Der Nervenarzt,2011,82(10):1264-1272.
[6]林小慧.16例平山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4):230-231.
[7]王玉龙.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7—119.
[8]燕铁斌.物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9.
[9]窦祖林.作业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7.
R493
B
1671-9875(2017)04-0354-02
林再再(1988-),女,本科,初级康复治疗师.
2016-11-04
10.3969/j.issn.1671-9875.2017.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