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新型教学方式
2017-04-24杨小亮
杨小亮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具有启蒙性和导向性的语文教学阶段,对一个人今后的学业发展与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与理解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与素质教育的广泛推行,出现了众多新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以及新型的教学方式。实践表明上述教育“新思潮”的应用的确大大提升了教学水平,加强了素质教育,因此本文具体分析对小学生作文水平有极大提升的新型教学方式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作文水平;新型;教学方式
作文水平可以体现出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体现出一个人的语文水平甚至文学素养,所以加强学生作文水平教学质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以及整体语文教学成果的发展意义重大。上文已提及正是因为小学语文具有启蒙性和导向性的特点,提升小学生作文水平尤为必要,因此本文研究提升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新型教学方式。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内容和特点
1.小学作文教学的内容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会学生如何去写文章,具体而言就是教会小学生如何遣词造句,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更好地表達,如何更好地描写事物。从广义上说,作文教学就是培养小学生行文著书的能力或构建其行文著书的意识,提升语文水平与文学素养。
2.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
经过研究可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全面性:作文可以说是一个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因为写作肯定要运用到各种语文知识。例如写一篇文章要考虑字词的合理使用,文章结构层次要合情合理,段落安排、标点符号的使用等语文知识。从内容方面而言,写作的范围就更加宽泛了,任何事物都可以出现在文章里,要考虑如何进行环境表现与人物描写。以上便是写作教学中全面性的体现。
(2)复杂性:写好一篇文章需要门类众多的语文知识,基于小学生较低的年龄阶段与认知水平,其不能深刻地理解文章中的一些意象形式,也不能完全地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小学作文教学难度较大,体现了其复杂性。
(3)应用性: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性的体现也十分明显,即写作方面的知识能够很好地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在大的汉语环境影响与中华文化的熏陶下,小学生对语文有着十分敏感的无意识反应,即语感,语感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很有意义。
二、小学作文教学中新型的教学方法
上文分析了小学作文教学的内容与特点。依据上文的结论,本文将对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新型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经过研究分析,当前作文教学方法主要有“翻转课堂”式教学方法、“头脑风暴”式教学方法、“课堂活动设计”式教学方法。大量实践表明,上述三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1.“翻转课堂”式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式教学方式是指通过教与学的对换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简单而言,就是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在这种教与学的转化中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翻转课堂”式教学方式的优势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与学的转化其实对学生学习起着督促作用,因为学生要扮演一定的老师角色,这使得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只有提前准备,才能更好地扮演老师的角色。
(2)“翻转课堂”式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群体参与性,使绝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群体参与性的提高促使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大量参与教学过程中,可以大大地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2.“头脑风暴”式教学方法
“头脑风暴”式教学方法就是老师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学生产生无限的思考与讨论,在思考与讨论中提升水平。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其优势体现如下:
(1)不断地思考与讨论增加了小学生理解知识点的深度与广度,依据作文教学中全面性的特点,小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拓展与增加,十分有利于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2)“头脑风暴”式教学方法中,小学生的讨论可以增加他们的表达技巧。小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他们要想尽办法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甚至说服别人,所以从侧面提升了他们的表达技巧,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3.“课堂活动设计”式教学方法
“课堂活动设计”式教学方法作为较新的教学方法,即老师通过设计课程活动,从而进行形式丰富的教学。这里的课堂活动可以是一场讨论、一个讲座、一个小的竞赛等。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中,一方面,丰富的课堂形式增加了学生学习作文的热情与积极性,另一方面,活跃的课堂气氛符合小学生当前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是一种快乐学习的体现。“课堂活动设计”式教学方法形式丰富,从一定层面而言,也可以包括“头脑风暴”式教学方法和“翻转课堂”式教学方法。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当中,要注重分析小学作文教学的内容与特点,研究提升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机理,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