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设施菜田经营状况调研报告

2017-04-24孙延东李珍珍沈海斌

上海农村经济 2017年4期
关键词:菜田保护地设施

■翟 欣 孙延东 李珍珍 沈海斌

上海设施菜田经营状况调研报告

■翟 欣 孙延东 李珍珍 沈海斌

至“十二五”末,上海市郊共推进保护地设施菜田建设7.9万亩,为保障地产蔬菜的稳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地产蔬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蔬菜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同时促进了蔬菜生产由分散无序向规模化、组织化转变。但部分保护地设施菜田依然面临种菜效益低、经营困难等问题。为了总结典型、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市农委蔬菜办、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联合组成调研小组,对市郊保护地设施菜田生产经营状况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上海设施菜田建设和经营现状

(一)设施菜田建设情况

为改善市郊蔬菜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市郊开始大力推进设施菜田建设,至“十二五”末,共投入建设资金37.4亿元,推进设施菜田建设21.8万亩,其中保护地设施菜田7.9万亩,露地设施菜田13.9万亩。

(二)设施菜田经营状况

为了能掌握目前设施菜田经营状况,2016年4-6月份,调研小组走访了蔬菜生产基地20家,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214份,覆盖保护地设施菜田面积5.9万亩,占市郊保护地设施菜田的75%。

1.经营模式。保护地设施菜田以统一经营为主,占59%;单位性质以民营企业为主,占60%。

2.经营者。设施菜田经营者(法人)以上海户籍为主,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年龄以46岁-55岁为主,占到三分之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41%。

3.销售模式。蔬菜销售模式多样,最为常见的五种依次为:批发市场销售、田头销售、伙食团体配送、超市配送、社区直销,依次各占比为:31.4%、28.2%、16.6%、10.3%、4.8%。

4.经营成本。2015年、2014年、2013年总成本依次为12569元/亩、11920元/亩、11470元/亩;2015年、2014年的每亩蔬菜经营总成本分别比上年增长5.44%、3.93%。劳动力成本增幅较大,农资和地租成本增幅不大。

5.产量和产值。产量、产值逐年增长:产量方面,2014年比上年增长5.08%,2015年比2014年增长6.37%;产值方面,2014年比上年增长22.61%,2015年比2014年增长15.03%。

二、经营模式的特点

(一)稳定的销售渠道

此次调查的生产基地中,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有22家,其中以配送超市、伙食团体或者社区直销为主要销售渠道的生产基地有14家,占63.6%,比重明显高于调查的总体情况(40.4%)。这些基地大多有稳定的销售渠道,销售量相对稳定,部分按照订单生产,交易价格也相对稳定,因此效益也较稳定。例如嘉定绿望蔬果产销专业合作社,长期为“吉祥馄饨”和“一片天”供应蔬菜,两家客户年销售额300万元,有稳定的需求量,且全年价格统一,按照订单生产,生产经营效益稳定。

(二)较高的生产效率

调研发现,在统一经营、统分结合和分散承包三种模式当中,统分结合的方式是目前生产效率最高的。例如上海浦远蔬菜园艺专业合作社、上海弘阳农业有限公司和上海松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等生产基地,均不同程度地应用了“两头统,中间包”的生产经营模式。“两头统”是指土地租金、茬口安排以及肥料、农药、薄膜等农资投入品由合作社统筹安排,按需提供,生产上市的蔬菜由合作社负责统一销售到伙食团体、超市以及批发市场等地。“中间包”是指合作社负责人下放生产管理权,将基地分为若干个生产小组,小组长负责生产管理,保证产量和品质,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格收购蔬菜,并进行利润分配,其中60%左右销售额返还给生产者。这样的管理方式充分调动了种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了统一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出现的消极怠工现象,同时管理人员可以集中精力开拓销售市场和统筹安排生产。

(三)优秀的管理团队

一是合作社有生产经营能人。经营状况较好的生产基地负责人往往具备较高的文化程度或较丰富的蔬菜生产经营经验。在22家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调查基地中,负责人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有17家,占77.3%,明显高于调查的总体情况(41%)。绿望合作社的曹久青,1993年从安徽来沪从事蔬菜生产,从蔬菜小工一直做到园艺场场长,从事蔬菜经营管理20多年,生产经营经验丰富。二是生产经营团队结构合理,并配合紧密。团队中配备植保员、拖拉机手、检测及田间档案员、育苗员、配送司机等,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并有效配合。

三、存在的问题

经营一般的企业年利润大部分在20万左右,如除去政府补贴方面的支持,有较多企业处于亏损状况。根据调研,除去政府补贴,2015年共有53家企业亏损,约占调研企业总数的25%。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缺少生产经营能人

一是缺少蔬菜生产基地负责人(园艺场场长)。缺少年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来合理安排基地生产。二是缺少蔬菜营销能人(销售经理)。缺乏既懂蔬菜品质质量控制的专业知识,又懂得市场营销以及行情判断能力的营销人才。三是缺少普通劳动力。市郊蔬菜生产劳动力不足,菜农老龄化现象普遍(三个菜农年龄合计普遍超过200岁),同时受到清理来沪务农人员和整治不规范蔬菜种植行为也是导致劳动力紧张、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统一经营管理成本高

调研中发现共有26家生产单位采取分散承包的经营模式,即合作社将设施菜田整体承包后分散转包给散户,合作社收取租金,农户自主生产经营。这类经营模式往往起初是统一经营,后来由于经营成本高,效益较低造成运作难以维系,退化为分散种植。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租金的收益稳定,这类分散承包的经营模式,近三年都有盈利,没有一家出现亏损现象。但这种经营模式对蔬菜生产管理较为松散,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隐患,也不利于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设施维护和用地限制发展

“十五”期间建设的设施菜田设施老化,维修费用高,但设施菜田维修管护基金使用率较低。由于生产建设用地困难,部分“十二五”期间建设的设施菜田验收推迟,部分蔬菜基地缺少加工包装车间、冷库等基础设施,限制了企业发展。此外,部分保护地设施菜田随着连续种植时间的增加,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根肿病等问题突出。

四、对策建议

针对保护地设施菜田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营利模式的特点,提出对策措施如下:

(一)聚焦支持政策

保护地设施菜田较露地菜田具有更强的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保障地产蔬菜生产供应能够发挥更重要作用。结合绿叶菜核心基地建设和蔬菜标准园创建,聚焦各类蔬菜生产支持政策,扶持保护地设施菜田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基地生产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完善设施菜田管护措施,提升管护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管护基金标准,减轻经营者的设施维护成本,延长建成设施的使用寿命。

(二)促进产销对接

地产蔬菜生产要主动适应大市场大流通,以“农超对接”、“农标对接”、“农社对接”和“团购直销”等产销衔接为抓手,充分发挥各类营销组织的作用,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经营费用。引导各种营销企业与生产基地建立长期共生的合作关系,通过市场指导生产,创新发展订单农业,总结推广“以销定产”、“两头统、中间包”的生产经营模式。同时积极探索发展蔬菜电子商务,推动蔬菜物联网的发展,提高流通效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整体生产经营效益。

(三)加大培训力度

充分发挥农技推广、农业院校和行业协会等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对植保员、技术员、质量管理员、档案记录员和信息统计员开展技术培训。培育职业农民、经纪人等专业从业人员,提升蔬菜生产基地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加强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引导保护地设施菜田经营者转变生产方式,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土壤保育等节本增效新技术,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四)推进蔬菜机械化

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各类适合于蔬菜生产的机械装备,尤其是耕作、育苗、播种、定植、灌溉、植保、采收、加工、贮运和冷库冷链等机械装备。完善农机补贴目录,建立不同类型不同机型的机械化示范基地,积极探索蔬菜机械化服务合作社的组建和运行,提高各类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促进绿叶菜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作者单位:上海市农委蔬菜办公室、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菜田保护地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秸秆生物质炭对菜田土壤微生物、理化性质及青菜生长的影响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保护地专用茄子新品种哈茄1号的选育
机电设施非正常损坏理赔修复的思考
福建菜田氮、磷积累状况及其淋失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