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梳理 巧妙沟通 提升思维

2017-04-24陈春华

新教师 2017年3期
关键词:计算公式梯形周长

陈春华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下第87页例3。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探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3.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基于学生的反馈,教师在黑板上无规律地贴上平面图形纸片: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师: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谁能举例说明?

二、小组交流

1.学生介绍计算公式。

师:大家已经认真阅读过第87页例3,谁来介绍一下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介绍,并说明写字母公式时要注意的事项。

2.小组交流“学习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师:现在四人组小组交流“学习研究”中的三个问题,交流后你可以修改、补充、完善自己的想法。

“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复习”学习研究

认真阅读第87页例3,把计算公式填写完整。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 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为什么有些图形有计算公式?有些没有?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 在探究这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时,用到了什么学习方法?请举例说明。

3. 这些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少记几个吗?你觉得其中哪个面积计算公式最重要?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设计意图:课前分发的“学习研究”为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做了充分的准备。以前由于课堂上时间的限制,学生往往只能“浅思考”,而让学生课前先想、先研究,便能提供给学生更大的时空展现自己。每位学生都能带着想法、疑问走进课堂的时候,便能展开充分的交流互动学习。

三、全班交流

1. 分享第一个问题。

教师请小组汇报第一个问题,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复述、提问、评价等。

小组反馈、介绍。

师总结:计算图形周长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各边长度相加。但是因为长方形、正方形、圆的边的长度有规律——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所以这3个图形周长有简便计算的公式,而三角形、梯形的边长一般情况下并不相等,只能将各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周长。

2. 分享第二个问题。

各小组介绍的时候,教师课件演示:突出转化成什么图形,转化前后图形的联系。

设计意图:知识整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更要重视对隐性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与体验,这样才能触类旁通,培养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本环节将转化思想清晰地凸显出来。

四、巧妙沟通,促进发展

1. 横向比较,从深处挖。

师:6个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少记几个吗?你觉得其中哪个面积公式最重要?(预设反馈为长方形)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请给出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生小结:正方形、圆与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即使你忘记了公式,但是只要你懂得转化成长方形,也就懂得计算它们的面积了。而三角形、梯形又可以先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计算。所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

师:说明这6种平面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你能画一张图来表示出图形与图形间的联系吗?

学生独立构建知识网络图,教师巡视。

展示作品并汇报(如图1):

学生反馈:最先学习的是长方形面积公式,它可以推导出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又可以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请同学们从右往左看,梯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是通过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研究的,平行四边形、圆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是通过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的,所以长方形是基础。

师:你们的想法和书中的表述不谋而合,如果把这张图转动一下,会是怎样的呢?

教师移动黑板上的教具,再用粉笔随手添上树枝和树冠。(如图2)

师:这像一棵树,从下往上看,是树的生长过程,也就是知识的生长过程,(板书:生长)长方形是学习各种图形的基础,由上往下看是我们学习的方法——转化(板书)。

师:当研究新图形遇到困难时,往往转化成学过的旧图形来研究,转化这种方法不仅应用于平面图形的研究,数学学习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比如计算方法的探究、立体图形的研究等,它是数学上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2. 纵向迁移,向宽处行。

师:当我们回头看时,原来图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真奇妙!更神奇的是,这6个面积公式之间也是相通的,能用一个公式推导出其他的公式,是哪個图形公式呢?[板书:梯形公式s=(a+b)h÷2]

课件演示(图3)

师:请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这些图形的底和高没有变。上底逐渐变短了,最后成一个点,也就变成了三角形。

师:图形是这样变的,公式怎样变?[板书推演过程:S三角形=(0+a)h÷2=ah÷2]这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师:换个角度,请看课件,梯形最后还可能会变成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师:真会想象!来看看公式的变化。

教师板书:S平行四边形=(a+a)h÷2=2ah÷2=ah,

S正方形=(a+a)a÷2=2aa÷2=a2。

师:图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通过面积公式最为复杂的梯形,推导出了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其实这又是一次转化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这些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少记几个吗?你觉得其中哪个面积公式最重要?”再次将学生的思维引到“转化”上,通过转化思想这一纽带将6个图形串联成网,学生对知识体系有了整体的把握。由梯形上底长度的不断变化,到公式的推演变化,数形结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图形之间有着不同的联系,培养了求异、求新的数学思维。通过转化思想进行了数学的再创造活动,有效地实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沟通与内化,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能力训练,走进生活

1. 基本练习——完善认知。

(1)口算:(课件出示多种图形及数据)请选一个图形口算出它的面积。

(2)判断:

a. 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b. 在同一个圆中,半圆的周长比圆周长的一半长。

c. 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 巩固练习——走进生活。

(1)找周长、面积。

师:复习了这些知识,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吗?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运用到平面图形的周长或面积计算?

(2)应用。

a. 教室长7米,宽6米,高3.5米,如果给地面铺边长0.5米的方砖,算一算至少用了多少块方砖?

b. 从一个长1.2米、宽0.6米的长方形卡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做装饰画,这幅装饰画有多大?

学生通过画图发现圆的直径就是长方形的宽。

师:做此题你想到了哪些同类型的问题?

学生可能想到正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圆,在圆柱里削一个最大的圆锥等问题。

师:真善于总结和归纳,其实解决这类题时我们都可以用画图的方法,使问题变得直观简单。

3.拓展题——提升思维。

在梯形中你能找出与阴影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图形吗?(图4)

学生反馈:③号。这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面积相等,同时减去中间的④号三角形,剩下的①号、③号面积还是相等的。

师:这就是“梯形蝴蝶翅膀”原理,利用它可以巧妙地解决一些问题。就如这个图形中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你发现怎么求了吗?(图5)

学生反馈:求左边的翅膀!底是8厘米,高是7厘米 ,面积是28平方厘米。

师:是的,真聪明!这里也用到了“梯形的蝴蝶翅膀”原理。其实这又是一次“转化思想”的应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强化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同在。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图形中镶嵌着“梯形蝴蝶翅膀原理”这一新鲜的元素,再次渗透“转化”这一思想,在原有认知上进一步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課堂总结,反思提升

师:通过课前的整理与思考,课堂上的汇报交流,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转化,将这些图形串联在了一起,那么这节课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计算公式梯形周长
玩转梯形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梯形达人
2019离职补偿金计算公式一览表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巧算周长
梯形
周长小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