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细微处关注数学课堂

2017-04-24陈纯

新教师 2017年3期
关键词:细微处手势线段

陈纯

小学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师详细制定教学预案并准确实施教学环节的过程,由创设教学情境、引导探究活动、指导动手操作、组织小组合作、概括学习小结等环节建构而成。但体现事物内在联系和实质的,常常是易被忽视的微小事物和情节,因此数学教师还应该悉心探究如何从细微处去关注各个教学环节,如何以更敏锐的洞察力去把握每个课堂细节,以使课堂流程更精致,让每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瞬间都尽可能成为可供分享的有利资源。

一、情境创设少一些分散,多一分专注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教师必须从文化的角度设计教学,再者,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的训练,学生在课堂上稍一松懈,便跟不上教師的节奏。于是,课堂的情境创设以帮助学生从未知通往新知为目的,出现在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课堂上:动画情境生动有趣,生活情境形象直观,问题情境启思质疑……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教师可谓用心良苦:或将枯燥的计算过程设计成有趣的故事情境,或将教材中的例题改编成童话故事,还有的教师索性将各个问题的主人公换成了小动物以使学生身处拟人世界。总之,教师竭尽全力“投其所好”,只为让学生听得欢、学得欢。

动漫角色在情境中出现,确实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他们对这些动漫角色和情节的回忆。教师这才发现,学生对情境中数学问题的关注已远不及他们对这些动漫角色本身的兴趣。教师创设该情境原是想增加学生对其中数学问题的兴趣,但这些“不速之客”,不但没有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考起到有效的引导或促进作用,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令情境效果变得肤浅、散漫。这种情境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情绪开始游离在数学课堂之外,而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只能强行牵着早已分散注意力的学生进入学习。

为了避免出现这类不利于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情境创设,首先应该尽量排除容易影响、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然后将情境本身与数学问题紧密融合,并遵循情境为问题服务的原则,致力于数学问题在情境中的突显化,以引起学生对该问题的无意注意,让创设出的情境成为一个能真正帮助学生专注于数学学习的合格情境。

二、学习探究少一些肤浅,多一分深刻

探究知识,即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由浅至深地理解知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新知时,不仅要深刻了解教学的内容及性质,更要深刻洞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但课堂是即时生成的,学习过程并非总是与教学预设如出一辙,教师常常会发现学生的探究程度过于肤浅,达不到事先要求的深度。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课堂做出细微调控,因为往往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就能引出一场深层次的探究。

教学“认识线段”一课,笔者请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毛线来创造一条线段,并研究“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后,便起立展示自己手中的“线段”:“拉直两端,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就是线段。”大家得出一致的结果: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这时,笔者两手提起一条近三米长的毛线,问:“这是线段吗?”学生表示它是弯的,不是线段。笔者接着问:“那谁有办法让它变成线段?”两位学生上台,拉直毛线,便出现一条长达三米的线段。于是,学生又得到了线段的又一特点:有长,有短。笔者抓住中间的一段,高高举起,问:“这是线段吗?从哪里到哪里才是线段呢?旁边的两条是线段吗?谁有办法让这两条也变成线段?”一连几个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究,收获更多。

一根毛线,几个不同的小动作,虽只是细节性的增设,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方面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呈现了线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对线段建立了深刻的表象;另一方面,开放式的操作也让学生逐步揭示了线段的多个特征,大大提升了探究学习的思维深度。

三、手势语言少一些热闹,多一分静谧

手势语言在课堂中被广泛应用,在信息高密度交流的数学课堂上,很多数学教师选择利用手势语言与学生沟通。因为手势虽是一门无声语言,但它的内涵并不贫乏。它同样能形象、直观地表达出各种情感或意愿,如请示和提醒、肯定和否定、表扬和鼓励、示范和中止等。若再从细微处观察,我们还能发现,课堂中有些手势语言稍显热闹,有些则更显静谧,而热闹的手势语言往往不如静谧的手势语言来得更具感染力。

和敷衍杂乱的拍掌声相比,集体高高竖起的大拇指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有力的肯定和鼓励;教师与其对着学生皱眉摇头,还不如面带困惑表示质疑,以支持学生继续挖掘思考;相对于让学生面红耳赤地边举手边嚷着对或错,用手势画“勾”和“圈”更有益于学生安静思考,彼此借鉴并自觉地参与其中。数学课堂上多采用这些静谧的手势语言,既能减少课堂中多余的声音和无谓的时间浪费,做到理性调控课堂氛围,又能让学生的数学思考在静谧中得到更自由地舒展,同时还丰富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使得师生情感交流高度升华。

四、课堂评价少一些强势,多一分呵护

课堂评价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投入的情感态度,所以教师的课堂评价应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为目的。强势的责备,只会挫伤学生的自信,疏远师生的距离,但若用心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学生做出准确的引导评价,就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消除自卑,接受鼓舞。所以,尽量用呵护去取代强势,这样的评价,才能真正走入学生内心并被他们所接受。

细节,虽细致而微小,但它却透射出了教育的大智慧。细雨润物最是无声,如水教育才能无痕渗透。只有从细微处关注数学课堂的每个环节,从细微处关注学生的每个举动,数学课堂才能真正地释放个性的魅力与价值,成功与精彩才会不期而至!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细微处手势线段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爱在点滴细微处
Tujia Masons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V字手势的由来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