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僵局,绽放写作之花
2017-04-24刘丽丽
刘丽丽
(镇江实验学校)
作文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与沉淀,亦是学生思想的凝聚与呈现。然而,作文似乎成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瓶颈。追究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升的原因,主要在于思维的闭塞,导致其在审题、选材、立意等方面都难有很大的局限性。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从范文提供、时空保障以及科学评价等方面,对如何打破学生思维的僵局,提高写作水平做了一定的思考和整理。
写作思维多样化范文多样化时空多样化评价一、多样化范文拓展思维方向
鲁迅先生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作文时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从学生的写作经历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不是作文技巧,而是不能审清题意,不会创新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写作题材匮乏。即使观察了生活但写作思路狭窄,只会采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写出作文缺乏新意、主题不深刻。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更应该恰当地提供范文,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并学会树立独特的见解。
(一)提供有一定审题障碍的作文题目
在作文阅卷过程中,我们曾发现一种可怕的现象,不少学生背诵一些平时比较成功的作文,当再次碰到类似题目时进行套作。殊不知,作文题目一字之差却绝不相同。于是,在写作训练中,我们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有一定审题障碍的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如《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很多学生初看题目会不自觉的写成《熟悉的地方有风景》而忽略了“也”字在其中的作用,对熟悉之处风景的认识其实是由之前觉得“没有”再到后来“有”的过程。经过反复训练后,当在碰到《又见真好》《终于放心了》这类中考试题或模拟题时,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再跑题。
(二)提供主题不同的范文
看到同一个作文题目,学生们往往会朝着一个主题思考。如见到作文题目《补》时,同质化特别严重,班级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写了长辈给自己提供营养品补身体或者补课对自己学业的重要性。但这样的主题缺少新意,也难深刻。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有必要提供主题更广泛的作文,如作为中年一代的父母补给孩子的太多而补给长辈的太少,社会、教育应补给孩子自由快乐的童年、人类应该补给自然的恩赐,甚至可以反其意而为之无需补的乱补……在老师有效的范文引导下,学生的写作思路也许会豁然开朗,发散性思维会在这样的范文引导下得到锻炼。
(三)提供层次不同的范文
一般情况下,教师喜欢提供优秀的作文作为示范。这是一种很有必要的做法。但是,很多学生只会觉得好,却怎么也达不到这样的标准。长此以往,不少学生就只是在当听故事一样,回过头来修改自己的作文依然无从下手。所以,老师在提供范文时最好要有梯度。有必要找出不那么完美,但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作文进行示范,帮他们指出问题所在,再进行修改,在此基础上再力争更好。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提供层次高的范文,要有超越同层次范文的引导,使其文章思想更深邃,思维更有深度和广度。
二、提供多样化时空保障思维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利用每星期一节或两節作文课要求学生按规定时间在教室内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固定的场所和一定的时间,集体写作氛围较浓,但学生在固定的时空往往为了完成任务思维上难以创新。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时教师不如打破常规,开放时空,有效抓住写作契机。
(一)开放一定的时间
首先,学生写作的时间不应仅仅固定在作文课上,每天的日记,每次的周记都应是写作的一部分。学生随时在生活和学习中有了素材和感想都可以表达出来,机会成熟时再加工。这样学生积累的会更多,思考的会更深。其次,作文的教学时间不应仅仅固定在作文训练时,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尤其阅读教学,是学生提高写作思维能力的有效时机。例如,学习《在烈日和暴雨下》时,可以引导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写景,写景时使思维不局限于固定一个角度。所以,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不完作文并不是多么要紧的事,关键是再提供一定的时间要写出好文章。
(二)开放一定的空间
坐在教室冥思苦想,缺乏实际的观察,学生只会失去写作的兴趣,一点点丧失写作能力,更无力创新,所以有必要开放写作的空间。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学生随地可写。作文课上可以写,阅读课后也可以写。也可鼓励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好的影片了解生活,走出校园增长见识,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地点进行创作。这都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如果观察了生活,了解了生活,必然会有话可说,思维上不受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日积月累,更需要有利的时空保障。
三、多样化评价肯定思维发展成果
科学的评价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劳动做出公正、公平的判断,使学生产生新的写作动力。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以往作文评价往往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优缺点进行评价。这一评价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尤为重要,它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写作情况,可以使学生明确写作的方向,但这种评价的思维过于单一,我们仅仅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如果有学生的评价,会使评价者的主体意识增强,同时会以同龄人的视角为被评价者提供更宽广的思路。如果有家长的评价,学生的写作观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获得家长的肯定,学生写作的动力会更大,受到家长的批评,学生写作时会格外留心。所以,一篇作文经过不同评价主体进行评价,学生的思维会受到更多影响,那么思维能力必然也会得到发展。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者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应仅限于作文本上的评语,在有限的文字内学生很难正确把握教师的语义,所以必要时教师可以采用谈话的形式。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也就是平时所说的面批。在面批时既可以了解到学生写作的水平,还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写作态度,深入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指导。有时,也可以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对已完成部分进行评价,出现问题及时改正。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采取小组内互评和小组间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写作的立意、方法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会让学生在写作每一进程中都有思维提升的平台。
(三)评价内容丰富化
科学的评价不应只看到结果,还要看到写作过程中学生付出的大量心血。所以对写作的评价应是多方面的。可以侧重评价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侧重评价作文的结构;可以侧重评价作文的立意;可以侧重评价作文的语言;可以侧重评价写作的手法。只要写作的某一方面有成绩、有创新,评价者就应去肯定,这在写作入格期间尤为重要。当然,只要写作的某一方面有问题,评价者就应去指正。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评价中思维能力会得到逐步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提供宽广、有效的范文能够帮助其拓展思维方向,提供有利的时空让思维发展有所保障,多样化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从整体到局部都有全面的认识。这些做法在平时教学中对于学生打破思维僵局,提高写作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
参考文献:
[1]王权盛.科学创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6.
[2]张武升.教育创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钱理群,孙绍振.对话语文.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