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孝心、孝行、孝道”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

2017-04-24钱晋莲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孝德孝心班会

钱晋莲

(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九小学)一、班会活动主题

本次班会活动主题为:“孝心、孝行、孝道”。

二、班会活动指导思想

1.在整个活动中贯穿“孝心、孝行、孝道”的言行和作风;

2.充分理解和认识“孝心、孝行、孝道”,并将其印刻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扩大其影响力;

3.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逐步认识孝理解和践行“孝”,不断增强提升学生的“孝”文化意识和能力。

三、班会活动设计

(一)设计意图

“孝”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是人们的基本行为准则,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乃至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践行德育教育的根本。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孝”的含义也得以拓展和丰富,除了侍奉自己双亲之外,还需要将“孝”升华到对社会上的所有长辈,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来反哺整个社会,报效国家和民族,真正实现个人价值。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此时践行孝文化教育刻不容缓。然而,鉴于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或者其他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这种传统优秀文化逐渐被新时期小学生群体所漠视,影响了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弘扬德孝文化,传播正能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设计思路

为了确保“孝心、孝行、孝道”主题班会活动的顺利开展,采用“四维”模式的班会活动设计思路,即:讲孝→观孝→论孝→行孝,从而逐步从理论层面上的孝文化逐步过渡到孝实践,全面增强学生的孝文化素质。

(三)活动准备

在本次班会中,主要以教师为主持人;配备多媒体设备以及教师提前制作的有关“孝”的视频短片;有关孝道的相应教材等。

四、“孝心、孝行、孝道”主题班会活动流程

(一)讲孝,积累孝文化知识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培养学生的孝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践行孝德行为,教师必须要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孝”的具体含义,同时要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孝文化知识。

先讲授“驴子孝”故事,引入孝道。“驴子孝”真实的故事:在2001年4月9日,一个叫于维明的老人喂养的一头驴妈妈突然病倒了,刚出生3个月的驴宝宝跑来向老人求救。在驴宝宝的带领下,老人找到了病倒在外的驴妈妈。但终因驴妈妈产后不久身体虚弱又误食毒草中毒太深而死去。从驴妈妈病倒直到闭上眼睛,驴宝宝寸步不离,它不停地用舌头舔着妈妈的眼睛和身体,不停地流着眼泪,不停地低吼或仰空嘶鸣,不停地用头拱着妈妈的身体,试图把妈妈唤醒并扶它起来。一天,二天,三天,时间在一天天地过去,尽管老人想尽了办法,驴宝宝仍寸步不离地守在妈妈的身边。不吃草,不喝水,不睡觉,始终围着妈妈的身体转啊,拱啊,舔啊,叫啊。驴宝宝的舌头流血了,干裂了,身体一天天瘦弱下来,直到第七天,它艰难地挪到妈妈的脑袋旁边,最后一次伸出舌头舔了舔妈妈的眼睛,随后,一头栽倒在妈妈的身边,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通过教师讲授这个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驴宝宝对于妈妈的爱,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孝顺心理,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孝文化知识。

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孝德文化教材,如《弟子规》《三字经》《孝经》和《道德经》等中华民族最经典篇目,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孝德文化知识。

(二)观孝,激发孝文化意识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孝文化意識,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孝行为的积极性,播放一些有关“孝”的视频短片来让学生进行观看,以此激发学生的孝文化意识。本环节组织学生观看三个视频短片:

(1)我国央视台的《“笑”顺父母》这则公益广告,就完美地诠释了“孝”的真谛。男主人公在工作中批评下属严厉,在生活中对待儿子不苟言笑,回到家中以后却在年迈的母亲面前做悟空状耍起了猴戏,逗得老人笑得就像一个天真的孩子。公益广告的形式和拍摄手法很简单,却带给了人们深深的思考。对于父母,我们亏欠得实在太多太多,“笑顺”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2)《孝道》这则公益广告以几个简单的情节即表达出了“别让等待成为遗憾”的思想,看完后不仅使人潸然泪下。

(3)央视公益广告《Family》,广告中的广告词“小时候,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高大魁梧的爸爸遮风挡雨,温柔贤惠的妈妈相夫教子。渐渐我长大了,少不更事的我总想挣脱爸爸的舒服,屡次顶撞唠叨的妈妈。长大的我渐渐体会到生活的艰苦,发现爸爸的背早起驼的不成样子,妈妈的身体也已臃肿,是时候尽一份自己的责任,悉心呵护起这个家。”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配合这些具体的文字描述,可以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父母对于自己无私的付出。

通过上述这些描述“孝道”的视频短片观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孝文化意识。

(三)论孝,提升孝文化素质将学生按5~6人一组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就“孝”的具体含义、特征以及其在视频中的具体表现等内容来进行互相沟通和讨论,深化学生对于孝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的孝文化素质。

本环节以“孝是财富还是包袱”为论题来开展分组辩论,其中正方观点为“孝是财富”,反方观点为“孝是包袱”;教师又以“先尽忠还是先尽孝”为论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其中正方观点为“先尽孝”,反方观点为“先尽忠”;教师再以“老人进养老院是孝还是不孝”为论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其中正方观点为“老人进养老院是不孝”,反方观点为“老人进养老院是孝”,等等,通过几层辩论,深化学生对于孝的理解和认识,全面增强学生的孝德文化意识和素质,促使学生可以自觉践行孝德行为。

(四)行孝,孝文化实践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除了侧重孝道文化理论的灌输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亲自将所学的孝道文化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孝行为中来,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做到尽孝。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检测学生孝道素质。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家庭中应不应该对家长发脾气?在学校中应不应该抵对教师?在乘坐公交车遇到老人、孕妇或者残疾人时该怎么做?

其次,在要课外践行孝文化。在家庭要尊重和孝敬双亲、在社会生活中要尊敬长辈和关爱幼小、定期到社区敬老院去探望孤寡老人,等等。在家经常打扫家庭卫生、饭后洗刷碗筷、为双亲按摩肩膀或者洗脚等,这些均是践行“孝道”的具体体现,更重要的是要避免胡乱发脾气,惹父母不高兴,要为父母着想,多体贴和爱护他们。

最后,强调行孝不能只注重形式。如果一个人真正地关心父母,真正地尊敬父母,那才是真正的孝,不要光讲究那些表面的形式。如果一个人只是给父母许多钱或者为父母买各种各样的东西,但却没有时间陪在父母身边,甚至还可能不给父母好脸色,那么这种“孝”也只能归属于“伪孝顺”的行为。

三、结论

孝顺父母是基础,但是孝文化不单单是对自己的父母,还需要将这种“孝”升华到对社会上的所有长辈,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来反哺整个社会,报效国家和民族,真正实现个人人生价值。正如《礼记.大学》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全员人素提高了,无数“最小国”的“家风”也好了,“国风”“党风”“社风”“民风”自然就好。这样,社会才能安定团结,国家才会繁荣昌盛,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担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特别是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个性品德建立的黄金时期,是孝德文化教育的关键阶段,直接关乎学生能否形成完善的孝德文化意识。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将孝文化灌输给学生,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孝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孝文化素质,确保学生在家行孝心,爱幼小;在外敬老、敬师长,同时能在社会上做义工献大爱,从而使孝敬之花常开不败。

猜你喜欢

孝德孝心班会
孝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润物细无声”
弘扬孝德文化,倡导校园新风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孝心歌
小学“外养内构”孝德教育模式的建构及思考
孝心地图
我的孝心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