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索
2017-04-24赵萍
赵萍
(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明珠路小学)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德育教育体系建设路径探索一、影响小学生道德水平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的浸染,“道德失范”现象的影响
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受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出现了大量“道德失范”现象,涉及到吃穿住行的各个角落。近年来,“染色馒头”、地沟油、毒火锅、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香精大米等报道不绝于耳。同时,真善美信仰缺失,追求物欲冲击社会主流思想,市场经济自身的趋利性导致人们把重利轻义作为人生的信条,把追求物欲和功利视为行为的杠杆。于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充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造成公民道德意识的淡薄。
另一方面,媒介宣传带来的负效应,使人对救助行为产生怀疑,害怕施救背后的陷阱。现实生活中,以怨报德的现象使人们担心道德施救后的种种深不可测的陷害。铺天盖地的媒介宣传,更是让人在道德拷问中望而却步,“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郑州版“彭宇案”的出现,巴西男子阻止窃贼偷一女子包包,遭报复群殴的事件,都给人们的心灵划下了一道伤痕,人们感受不到帮助别人的乐趣,还要提防自己将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种恐惧和害怕必然影响到孩子们纯真的心灵。
(二)校内小环境的重智轻德,使德育工作“虚、浅、松”
首先,在课堂教学上,所谓“虚”,即讲得多、做得少,重口头、轻行动。“浅”即对学生的管理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深层次的内涵。“松”表现在学生的德育教育的某些方面还处于松散状况,教学过程存在单一只“教书”不“育人”;德育课重“知识”灌输轻“实践”。
其次,师资方面看,班主任年轻化趋势严重。尤其对于明珠路小学来说,刚毕业的年轻班主任几乎是100%,因此对于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缺乏经验,只知道硬性的制度管理,而疏于诱导和沟通,缺乏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同时,德育课的教师专职少,兼职多,也造成德育工作的效能下降。
二、岚山明珠路小学德育教育体系建设的模式
(一)岚山明珠路小学德育教育体系建设的原则
1.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的统一
明珠路小学不仅注重课堂理论教育,同时也通过多种渠道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使理论更好的外化为行动。张岱年曾说过:“道德之所以为道德,在于不仅是思想认识,而更是行为的规范。道德决不能徒托于空言,而必须是见之于实际行动。”因此,只有经过了体验的道德生活,才是真实的道德生活,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建立起切实有效的道德教育体系构架。
2.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渗透”的统一
明珠路小学专门制定了多门德育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通过这种有组织、有计划、德育目的明确、德育形式直接的德育显性方式进行施教;同时要求,在其他课程上都要渗透德育教育,并通过耳濡目染的途径熏陶、感化人们的思想和情操的隐性渗透。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显性德育与隐性渗透相结合的方式,拓展了学生的德育范围。
3.坚持“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建设的统一
明珠路小学认为,德育实效性的实现需要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的结合,即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两方面因素的有机结合。内部环境建设一方面,包括德育的内容和方式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创新;另一方面,就是德育教育者以身作则,提高综合素质。外部环境建设就是整个学校的良好氛围和校园文化建设及德育评价。
(二)明珠路小学德育教育体系建设的具体模式
明珠路小学背依阿掖山、面朝多岛海,山的坚韧挺拔塑造了明珠精神,海的辽阔博大开启了明珠智慧,因此,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心怀善、正己身、修良品;学习理念:只有终身、没有终点;岚职精神:学而专、技而精、行所成。
1.开展学生专题教育活动
明珠路小学每月都定期开展“定主题、定内容、定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相继推出“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活动:包括文明板报评比;“学雷锋、比雷锋”争创“雷锋班级”活动;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和“雷锋精神永存心中”宣传教育讲座。提高了全校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自觉践行雷锋精神,养成自觉服务社会的良好习惯。
同时,开展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包括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热爱祖国、奉献青春”“迎五四、颂祖国”“颂歌献给党、唱响新岚山”等歌咏比赛和“喜迎国庆、热爱祖国”诗文诵读等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加深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为了祖国甘愿倾洒一腔热血的青春激情。
还开展了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学弟子规·行做人理”朗诵专题、“熟读三字经便知天下事”经典故事会和学论语、会做人专题宣讲活动。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
再就是通过组织讲座和观看影视题材的方式进行心理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生命教育,合理地把德育元素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2.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学校倡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开展以“善待老人,温暖夕阳”为主题的志愿者敬老院献爱心活动,“学雷锋、做好人——大爱岚山志愿服务”活动;“生态岚山,青春助力——百年青年绿林会”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和“文明餐桌行动”等,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社会公德和个人美德的完美统一,实现了知行的统一。
3.德育评价:三级联动评估
所谓三级联动,即“学生—班级—班主任”三级挂钩考核进行德育评价的方式。具体来说,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就是通过学生积分银行来评判德行,每学期初入学学生银行积分满分是100分,然后从遵守学生规则、爱心奉献、助人行动、参加活动、出勤两操、环保卫士等方面进行积分的储支,换言之,即正行为加分制,负行为减分制,学期末进行个人的综合评比。从班级的角度,个人行为直接影响到班级的量化积分,每天都有学生会专人负责对各班的道德行为(文明礼貌礼仪、纪律、两操、卫生包干区、就餐、公益活动等)进行打分公示,每周一由学管科进行通报,年终选出本年度最具影响力的道德风尚奖。班级的量化積分又直接影响到班主任的业绩,根据各班的道德表现,班主任费会有三个级别,体现出差别。通过这种由学生个人—班级—班主任的三级评估考核,不但约束了学生的负行为,更是鼓励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公德意识、助人奉献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