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缓缓,流淌笔尖
2017-04-24张晓艺
张晓艺
【摘 要】
指导中学生写作一直是作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作文套路千篇一律,能写的事件也老生常谈;能写事却写不真切,能抒情却抒不透彻。这些写作通病往往是学生生活体验不够丰富又不善于积累、思考所致,而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也往往忽视学生在思考与生成上的偏差,种种原因导致中学生写作之难。笔者从教师角度出发,探讨指导中学生写作的方法一二。
【关键词】
真情 引导
大凡优秀的作家、艺术家往往有一颗赤子之心,也正是这样的赤子之心,才能真实的、真诚的、真心的用文学用艺术来表达生活、感悟思考。而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纯真的心灵,他们往往用最精粹的话语描述他们的世界,用质朴而真诚的感情打动人心,因此,每个孩子都是一位诗人。
可是,现实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却普遍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不愿意写作文,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没有了学生自己生活的影子。这令笔者百思不得其解,初中生活应该是最丰富多彩的,初中的孩子应该是心思最能打动人心的,怎么好作文就像是大海捞针呢?直到看到一位学生的随笔,才恍然大悟,他这样写到:
“其实不是害怕写作文,只是骨子里害怕表达的方式不符合别人的要求。在害怕面前,我们芭蕉叶一样舒展和泼洒的心智犹如遭到当头一棒。”
作文说到底是一种“真”的表达,一种“真”乐趣,当你想要表达什么却被打断,不被认同、不被理解的时候,就不想写作文,只想自己想想或者自己写给自己看。那么,即使是质朴的诗人也会渐渐消沉。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在作文中“真”地表达自我,任重而道远。
一、顺利地表达内心想法
作文本身是一种真诚的表达。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不管处在怎样的处境,都有表达的愿望。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渴望理解,需要对他们的一些表达方式、一些表达内容以一种包容、理解的态度对待。这样他们在写作文时就不再忌讳什么,能够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分享,得到他人的理解。
例如,在一堂作文课上,老师让学生描绘窗外景色,一位学生回答:“轻风吹拂着柳条。”马上就有学生举手向老师示意:“能不能改成‘柳枝被春风抚摸着?”老师肯定了他的说法,并鼓励其他学生运用写作手法使自己的描述更美。在这位学生眼中,春风是那么的善解人意,那么的情意绵绵,柳枝被春风抚摸着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和煦,而我们想象那样的画面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诗意,那么真切。
用一颗包容的心保护好学生一些古怪的、断断续续的念头,让它们在学生的作文中顺利发芽,舒展,生长成成熟的、惹人欢喜的果实。让学生享受在作文中舒畅表达自己内心的过程,用真诚地表达与世界沟通。
二、用心地积累生活素材
“某一夜的小月,某一春的桃林,某一女孩的歌声,某一城垛的黄昏,大人在忧思中不及一见的景致,我却一一铭记在心,乃至一饭一蔬一果,竟也多半不忘。”在别人看来司空见惯或毫不在意的东西,是你最应该挖掘的写作素材。
初中的学习生活是初中生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之一。收获的喜悦,失败的惆怅、思考,奋起直追的探索……都可以涌入笔端。看看一位同学写的《成长的烦恼》,就是撷取他学习生活的点滴:
“中学,多了一个新的名词——年级排名。排名什么的,总是比啊比,争啊争……对于腼腆的我来说,新的班级里没有什么特别要好的朋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觉得有些孤单……面对成长的烦恼,无可奈何,只有坚强。”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同学成长的烦恼有学习上的无助、没有同伴的孤独,这些都是学习生活中细小而真真切切的无奈,但是在无奈之后又觉得必须坚强面对。这样的文字源于活生生的生活现实,跳脱着鲜活的气息,往往最能打动人,写到别人的心中去。
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想想生活中,有什么事让你尝到失败的滋味,什么事又让你品味到成功的喜悦;想想学习上,你的老师上课时的眉飞色舞,你的同学或是奋笔疾书或是打瞌睡的样子……生活,只要你学会观察,只要你有热情,定会回馈你最“真”的惊喜。
三、细致地提炼文章内容
经常听到学生抱怨:“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枯燥无聊,哪有什么可写的?”我们让学生多积累生活素材,他们做到了,可是反映在他们的作文中往往流于表面,没有真切地思考,文章读起来如同嚼蜡。因此,教师在强调积累真事的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提炼,使文章更上一个层次。
如何做到提炼文章的精粹,就需要你有独到的见解。比如,清明时节能让你想到些什么?踏青?扫墓?绵绵细雨?忧思?……且看看这位小作者的思考:
“是谁说的,‘长寿的代价是沧桑……清明前一天,微风细雨,温度不高不低,恰好是最好能触及人心的温度。明白了人为何不能永生,活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时代比离开还要痛苦。”
在一个追思的时节,不仅仅是生死离别的忧伤,还有一份无法倾诉的孤独寂寞被小作者细腻的心感受到了,它携着时代与时代的隔膜,弥散在细雨微风中。带着淡淡的忧伤思考志向与知己,拔高了文章的审美层次。
有心观察才有所得,有细致思考才有“真”价值。
四、新颖地构思文章结构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他成年后回忆往事而写,文章中鲁迅从儿童的视角去发现、去感受百草园里的快乐,“不必说……不必说……单是……”这一段的景物描写,天真烂漫,富于童趣,鲁迅已经把我们带入了他无忧无虑的童年,仿佛我们也在同他们嬉戏打闹。我们在指導学生构思文本时,要改变他们线性的、固化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多角度地选择表述方式,这样往往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有一首学生写网瘾的小诗:
我是网游赛尔号,
因为有了我,
小孩晚上不睡觉。
因为有了我,
学习变得不重要。
若是认识我,尽快将我遗忘掉!
诗里,小作者换用人称,从网游的角度风趣地告诉读者网瘾的危害,使人一笑而过又不得不深思自己的行为,带着童真与警示。
生活永远需要那么一点童真与童趣,需要一点诗意和激情。学生的思维是跳跃的,他们的语言也是灵动的,尊重学生构思的特点,从学生的眼光去发现、去表达,作文会是生动有趣而不失“真”的。
五、真诚地鼓励
教师在对学生真实地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情感的文章进行评价时决不能泛泛而谈,仅仅限于对文章套路上的点评,更多的是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
笔者的班级里有一个小女孩,心思很细腻但又不愿意与家长老师沟通,在她的作文中强烈表达了想要获得常年在外的父母的鼓励关爱:
“……我多想他们停下匆匆离家的脚步,为我做一顿温暖的早饭;我多想他们停下手中的笔,将我抱在怀里撒娇;我多想他们放下响个不停的手机,听我说说学校的趣事……”
她的文章算不上特别出众,语言很是朴实,但是能让人感受到她那份既期待又无助的少女之心。笔者的评语:“孩子,生活中有很多你无法理解、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你要记住:不管父母离你多远,他们始终是最爱你的人,你永远是他们放不下的牵挂。依靠与独立并不总是相互冲突的,它们在你的成长道路上并行。”
用平等的对话,用商量的口吻,把学生的“真”保护起来,延续下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你读懂了他的文章,就愿意与你分享“真”的作文。
我们常常让学生写真实的自己,真诚地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真情,却很少向自身提过要求。其实,让学生的作文里流露出“真”,也需要教师保护好他们天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持续地想写、敢写,让他们写了之后信任地愿意与你分享。“真”永远是教师打开与学生沟通的一扇窗。
【参考文献】
【1】华俊萍.作文,鼓励学生“童言无忌”
【2】张晓风.你不能要求简单的答案.花城出版社,2015(8)
【3】刘宗剑.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新课程学习(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