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黑龙江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作用
2017-04-24陈雪莹
陈雪莹
【摘 要】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黑龙江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龙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优秀品德和健康人格,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
【关键词】大学生;红色文化;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3-0050-02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不惧牺牲、不畏艰难险阻,共同创造的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先进文化。黑龙江省革命历史悠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而厚重。充分发挥黑龙江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黑龙江红色文化概述及形态体系
黑龙江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黑龙江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共同创造形成的具有龙江特色、体现龙江精神的先进文化。黑龙江红色文化历史久远。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黑龙江地区的中东铁路就成为向中国输入马列主义的红色通道。1923年10月,中共哈尔滨组成立,自此,黑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步入了革命斗争的崭新阶段。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在民族危难之际,黑龙江人民拿起武器,开启了抗日战争的历史篇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了东北人民抗日的核心力量,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中有9个半诞生和活动在黑龙江。东北抗联广大指战员在白山黑水间坚持抗战14年,沉重打击了日本侵占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共和国的建设及发展进行了三大开发,使黑龙江省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工业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龙江优秀儿女又在各自岗位上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不懈奋斗。黑龙江悠久、深厚的红色历史,为黑龙江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奠定了基础。
黑龙江省红色文化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红色遗址、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精神。龙江红色遗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黑龙江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留下的珍贵印记,是历史的回音壁。龙江红色故事是黑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和建设中谱写的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壮丽史诗。龙江红色人物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黑龙江涌现出的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王进喜、王启民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龙江红色精神是指黑龙江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斗争中,形成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东北抗联精、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兴安岭精神等。
二、黑龙江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以黑龙江红色文化为依托,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黑龙江红色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内容,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但爱国主义精神始终贯穿其中。东北抗联广大指战员历时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无一不是源自于对祖国的深厚情感。积极宣传黑龙江红色文化,能使大学生通过加深对黑龙江红色历史的了解,从中获得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唤起他们的忧患意识。使大学生深刻感悟到,正是因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舍生忘死、奋勇拼搏,才有今日之中国,才有今日之幸福;能使大学生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突破自我观念的局限,视民族、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积极作为、积极奉献。
(二) 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写进了党章。中国共产党人在炮火纷飞的革命战争中,甘洒热血,不惧牺牲;在艰苦创业的历史进程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是因为心中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定而高扬。大学期间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的大学生成长于和平年代,在物质资源丰富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思潮的冲击。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尤其是加强看得见、摸得着的本地红色文化教育,拉近大学生与党史的距离,能使大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历程和丰功伟绩,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而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三)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
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5月25日视察黑龙江重要讲话中特别指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黑龙江的优秀精神资源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积淀。宣传和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能让大学生切实感受革命先烈及前辈们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深刻理解黑龙江精神的特质,鼓舞大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奋发图强的精神、勇于担当的意识、高度的行动自觉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
三、发挥黑龙江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生命线。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活泼教育形式,提升教育效果。
(一) 开设黑龙江地方党史和红色文化专题教育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现阶段,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途径,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内容相对单一,形式不够活泼。要使党的历史入脑、入心,就要挖掘与本地大学生群体有密切联系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设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的专题讲座。在讲座内容上,要选取发生在黑龙江大地上的红色故事或革命英雄人物事迹作为主题,使本地大学生与黑龙江红色历史产生共鸣;在授课形式上,既可以以各种纪念活动为节点,开展集中或不定期专题讲座,也可以将红色文化纳入学校的选修课中,让学生得到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二)利用黑龙江革命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育
黑龙江拥有国家及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2处,分布全省各地。这些红色教育基地记录了黑龙江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过程中进行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卓越成绩。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些阵地,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历史真实。在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等节点,可以组织大学生到烈士陵园举行庄严肃穆的纪念活动,使大学生感受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在七一党的生日等节点,可以组织大学生走进抗联将士曾经战斗过的遗址遗迹,近距离追寻历史记忆;在日常党课教育中,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等展馆,将课堂教育与展馆内容相结合,使大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展馆讲解内容,立体、系统的了解地方党史,从而受到教育和心灵洗礼。
(三)举办丰富的黑龙江红色文化主题活动
红色文化要走进大学生内心,就要贴近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大学生与初、高中生相比,他们不仅思维更加活跃、更富于创新,兴趣爱好也更广泛,并乐于实践。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使大学参与进来,能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内容设计。如可以开展红色美术作品大赛、红色歌舞大赛;红色文化沙龙、红色作品品鉴;红色故事演讲、红色主题辩论赛等。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内容设计,如针对爱好研究东北抗日联军历史的学生,可以邀请党史专家与学生做深度交流研讨。总之,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基础上,充分利用其专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设计,能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红色文化,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四)开辟校园红色网络空间
网络信息的快速傳播,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2月28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不容忽视。要在校园网开辟龙江红色专栏,一方面,定期上传阅读性强的黑龙江红色故事,使大家在阅读中了解黑龙江党史知识,感受黑龙江党史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让大学生自己采集、编辑撰写红色故事进行投稿刊发,使学生在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增进对黑龙江党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要在校园网开辟图书推荐栏目,将优秀的地方党史研究成果展现给广大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总之,要在校园网上努力扩大红色网络空间,使大学生在红色环境中传承红色精神。
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多项职能,是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关乎民族兴衰的长期、重要任务。将黑龙江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使红色文化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之中,也只有通过耳濡目染的教育,才能最终实现红色文化春风化雨、化被草木的育人目的。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