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我们的科学梦
2017-04-24
根据最新一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测试结果,中国只有16.8%的学生“将来期望从事与科学相关的行业”,不到24.5%的均值。有记者以“长大后想做什么”对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希望成为明星、企业家、设计师、咖啡师等。几年前,中科院一位研究员也曾对北京市1000多名中小学生做过调查:在9个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中,选择“科学家”的人数居倒数第三,排名只比工人和农民靠前。
对于这个现象,你怎么看呢?
@pistachio:科学工作需要沉下心去研究、探索,可现代社会人们的心态越来越浮躁,如果一时半会儿出不了成绩,大家就会放弃或者逃避,转而选择一种更轻松、更容易的生活方式。所以,这个现象与人们的心态和社会风气有很大关系!
@神隐千寻:由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各种新新职业的出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大家向往并且投身于这些行业,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嘛。
@银杏色的鱼:这和上一代的影响也有关吧。我们的父母和祖辈有不少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重蹈覆辙,而是希望他们能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
@小竹子:我觉得现在很多老师的教学理念还很陈旧,依旧采用极其应试的教学方法,这极大地扼杀了我们好奇的天性,偷走了我们的科学梦。
@阿彤: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司机,因为对科学家了解太少,所以梦想里没有“科学家”这一选项。我觉得社会对于科学的宣传应该更多一些。央视拍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就很好地让我们认识了一群在深宫高墙内修复文物的匠人。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机会走近科学,了解科学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科学的美。
@拽拽的孔子:整个社会对科学家的尊重还不够,这直接表现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不能受到很好保护,或者是付出的努力与其得到的回报不甚对等。屠呦呦算是我国最顶级的科学家之一了吧,但她获得了诺贝尔奖之后还开玩笑说“奖金不够买北京的半个客厅”。还有更多脚踏实地、在实验室潜心研究的科学家的境况我们无从知晓。当然,奖金体现的只是一部分的尊重,对很多科学家来说,精神上的褒奖和鼓励更重要。然而,现在霸占网络、荧屏的全是所谓的明星大咖。当我们不再追捧“鲜肉”和“小花”,而是对科学家的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与价值肯定时,科学工作就少了几分孤独,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就多了很多幸福。
/地下停车场的琴声/四川成都,在一个地下停车场内,零零散散摆放着7架钢琴。琴架上積满了厚厚的尘埃,而琴键和琴凳却非常干净。这是一群艺考生临考前最后的练习场地。艺考一直以来都是有着音乐和表演梦想的中学生的一道人生重要通关卡,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谓万人争过独木桥。考场上,他们是身姿曼妙的俊男靓女;考场外,他们却经历着不为人知的艰辛生活。
无论您身在何处,都将看到中国的年轻一代积极推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我坚信,青年人的力量能影响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且希望我们的坚定决心能够为改变世界提供助力。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2017青年论坛上,TFBOYS组合成员王源代表中国青年在世界舞台上发声,全英文演讲一展中国青少年的精神风貌。王源不仅是第一位受邀参加联合国青年论坛的中国艺人,也是首位登上联合国世界舞台的中国少年偶像。
千万别说奉献,我反而觉得自己幸运,能一直往争取的方向努力。我们只是在做一件自己70岁后回忆起来还会微笑的事情而已。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投身于教育非营利项目“美丽中国”支教的几名90后年轻人分享了下乡支教、投身教育的真实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