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诗篇》:工人的,还是中产阶级的?
2017-04-24
文化纵横 2017年2期
纪录电影《我的诗篇》聚焦中国一线工人/打工诗人,以诗歌为载体,重新打量了中国当代工人的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同时也引发关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与“中国奇迹”的反思。无论是当代中国阶层的重新分化,还是这一背景之下工人命运的剧烈震动,抑或是蕴含在工人诗篇当中的情感诉求、文化政治、乃至阶级意识……无一不是处在曲折发展和紧张变动的状态之中。作者指出片中对六位主人公的塑造,不仅没有越出近三十年来中国主流影视作品对所谓底层和底层人物的表达范畴,甚至直接原样复制——将主人公有意设置在一个个可供观众指认的形象上,并排除了这些工人诗人自身丰富而鲜活的情感与经验;其次,陈述工人与诗歌的关联时,仅仅停留在审美和启蒙的维度,该片关于工人诗歌的表达,依旧是对1980年代“新启蒙”思潮中人性、自我、审美、爱情等主题的复述。与这些主题不符,却又极为重要的那些部分,例如工人诗人对于时代生活的真切感受、对于语言节奏的细腻敏感、对于自身处境的深沉思索,则被处理得颇为草率,缺乏更加内在、更具张力的探索与联结。这种创作方式不仅没有替创作者真正打开当代中国工人诗人群体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该片观众对这一群体的理解和体认。其背后隐藏着的仍是来自中产阶级的目光和视角。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似乎可以继续追问:《我的诗篇》是以当代中国工人为主体,援引工人诗篇而完成的资本批判吗?抑或它所折射出的,不過是中国新兴中产阶层在新的全球性危机和国际秩序中的主体焦虑呢?
蔡博:《〈我的诗篇〉:表演与失败》,《人间思想》(台湾)2016年冬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