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古诗教学中获得美的体验

2017-04-24周蕾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7年3期
关键词:古诗意境教师应

周蕾

【摘 要】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在小学阶段,充满文化气息和教育意义的古诗词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教师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熟读成诵 读诗作画 披文入情 启发想象

自古以来我国许许多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古诗。诗中的画面美、情感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同时,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创设氛围,优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让古诗教学成为学生美的享受,让古诗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

一、熟读成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古诗语言简练,句数整齐,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朗朗上口,读起来自然而然产生音乐美。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我认为在古诗教学中应该把朗读作为主线贯穿始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把古诗的每个字都读正确,其次要引导学生读出节奏,最后熟读成诵。如在教学《绝句》这首诗时,在指导学生大致了解了诗意后,我让学生高声朗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反复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学生自然成诵,也使学生在读诗的同时,品味到了古诗的语言美。

二、读诗作画,欣赏古诗的画面美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画。学习时教师应设法引导学生“读诗作画”,把古诗变成一幅生活画或风景画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欣赏到古诗中的画面美。

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对景物色彩的描绘非常鲜明,莲叶之“碧”,荷花之“红”。在教学中,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这一特点,把“诗”与“画”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简笔画,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再如在教学《江雪》这首古诗时,我让学生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座座山、一条条小路、一艘小船、一位渔翁、一片寒江等,构成了一幅寒江独钓图。然后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将诗与画巧妙结合,一个集万千孤独于一身的渔翁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从而让学生对诗中的画面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三、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美

狄德罗曾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也不可能打动人心。”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有感而发的,古诗更是如此。古人往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古诗所抒发的是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情感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纽带,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会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

由于受年龄、阅历、知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小学生对诗词中所包蕴的情感似乎往往很难体验出来。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首先,在古诗教学中,要避免过多讲解,应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其次,教师除了要用贴切、优美的语言描述外,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披文入情,从而与诗人产生共鸣,感受意境之美。如在教学《元日》这首诗时,我先播放了一段过年时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放鞭炮的视频,并配以《新年好》的背景乐,学生一下子置身于优美的意境之中,仿佛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情感地熏陶下再学古诗,学生很快进入了古诗中的情境。又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在引导学生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我们同样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李白送孟浩然的感人画面,体会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厚友谊。最后,我还采用了将还古诗用歌曲的形式唱出来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美。如在教学《江南》这首诗时,我就为这首诗配上了音乐编成曲子唱出来,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想学唱,充分调动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体会了诗人的感情。

四、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述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

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一诗时,我先让学生听我范读,想象出诗人吟诵这首诗可能是在什么时候,是站在什么地方,是看着哪儿吟诵的。然后对照着古诗来想一想在这明月之夜,诗人站在船头或者江岸眺望江南,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讓学生觉得此时自己就是诗人,最后让学生来扮演诗人,把自己站在船头或者江岸眺望江南,看到的、想到的告诉大家,从而感受古诗的意境。

再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意,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会问童子什么呢?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想象进行补充吗?假如你是童子,你会怎么回答诗人呢?”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学生将《寻隐者不遇》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呈现在了课堂上,初步感受到了诗的意境。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也领悟到了“问”字所蕴含的意境美。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认为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只要学生能在古诗教学中获得美的体验就是我们根本的目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尤其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引导学生随着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随其悲而悲,随其喜与喜,让这古典文学精华,渗融于学生的血液中,使学生在诗歌的滋养中得以鲜活的成长,与诗歌相伴,芬芳一生。

猜你喜欢

古诗意境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春色满园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一朵花的意境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