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能合作的研究回顾及述评
2017-04-24况丽平
况丽平
摘要: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国际产能合作作为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区域之间的产能合作研究逐渐成为理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涌现出许多研究成果。从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来看,对于产能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能合作的概念及动因、产业合作的模式与机制构建、产能合作的路径以及产能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基于此,对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国内产能合作研究等方面进行回顾及总结,阐明产能合作研究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以期为以后关于產能合作的研究者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产能合作;模式与机制;动因;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4.017
1前言
随着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各行各业的产能都获得了巨大的提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行业的国内市场将趋于饱和,如钢铁、有色行业,产能出现过剩,与此同时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非洲的很多国家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对基础设施和民生产品需求巨大,国际产能合作能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市场,进而推动优势产业输出去,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调整,所以开展产能合作对我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就要求我国对在产能合作的研究领域要构建一条科学的理论研究体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当前首要做的就是对现阶段的产能合作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
2国内产能合作的研究现状
近几年,我国产能合作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笔者通过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产能合作的论文进行检索整理,截止到2016年10月的统计结果如下:有关产能合作的报纸有601篇,有关产能合作的期刊论文有216篇,有关产能合作的硕博论文达4篇,可见目前研究产能合作的硕博论文比较少。本文针对当前关于产能合作的期刊以及硕博论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对于产能合作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产业转移理论的研究但由于产能合作这一概念是在2014年正式被提出来的,所以本文也就从2014年到目前2016年对关于产能合作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虽然产能合作属于一个新名词,但产能合作作为中国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对产能合作的研究也备受到学术界青睐,当前产能合作的研究的论文篇数层出不穷,研究视角也独到、新颖,具体研究详见表1。通过归纳可以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关于产能合作的动因研究,一共涉及2篇论文。其中有袁丽梅、朱谷生通过国家层面、企业层面分析产能合作的动因,他们认为国家出于外汇储备、产能过剩、保持经济增长以及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而推动产能合作。企业出于解决饱和市场、过剩产能,提升全球竞争力以及学习国际先进技术的需要而开展产能合作,万军通过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互补来分析产能的动因。
第二个方向关于产能合作的路径研究,一共涉及到的论文6篇,有2篇是从在“一带一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背景下分析产能合作的,如刘佳骏通过分析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的现状,基于合作的重点领域,分析出今后中国与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的路径,慕怀琴、王俊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促进产能合作的意义,从“一带一路”战略及产能合作的特征来分析推进产能合作的路径,孙海泳通过分析产能合作的知识理念,认为开展产能合作不仅要从政策层面还要从实践层面进行落实来开展合作。宋微从融资方式,融资渠道等金融方面来分析开展中非产能合作的支持路径,达到解决中非产能合作的融资难的问题。张欣通过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优势提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路径。
第三个方向关于产能合作的模式探析与机制构建相关研究,一共涉及6篇开展产能合作,朱晨卉在产能投资及合作创新的背景下,对供应链联盟的机制进行研究,张洪、梁松基于共生理论视角研究中哈产能合作,认为两者的产能合作在组织模式上连续,在行为模式上具有对称模式。黄梅波、张晓倩基于中国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与非洲国家面临基础设施落后,两者可以通过中非产能对接与非洲三网一化建设来开展合作。夏先良通过分析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转型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开展产能合作的面临体制机制不健全,对此可以通过跨境外投资,完善金融、保险体制机制。
第四个方向产能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共涉及到的论文有12篇。对于这个方向的研究主要包括四大方面:(1)从“一带一路”背景下进行研究的论文有3篇,分别为印宏亮、潘继南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广西在推进产能合作政策不完善、投资规模小、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需要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来开展产能合作,郭朝先、邓雪莹、皮思明认为在一带一路开展产能合作还处于规模小,风险大的境遇,需要通过实施本土经营、完善体制机制,培养国际人才来开展产能合作。张威从国家利益视角重点分析“一带一路”面临投资环境恶劣的发展瓶颈,国家应做好顶层设计,增强企业竞争力来完善国际产能合作体系。(2)以省开展产能合作进行问题、现状对策进行研究的论文有3篇,分别为以江西省、广西省、江苏省为例就各个省开展产能合作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提出推进产能合作对策。(3)从产能合作的方向及风险防范进行研究的论文主要有2篇,分别为徐长春当前产能合作的背景以及方向来预示今后国际产能合作主要集中在国际产业链下游,并就在产业链下游的国际产能合作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阐述,最后就如何防范风险提出对策,赵德宇、刘苏文就推进产能合作的途径以及开展产能合作的风险及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阐述,最后提出风险风控的措施。(4)针对某个产业进行产能合作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有4篇,其中有陈万钦、霍小龙以河北钢铁为例,认为铁钢走出去应满足一些条件,如企业选址要合理优良、企业还需具备自身的投资学等。杨海龙、郑憩认为钢铁在实施走出去面临同质竞争以及缺乏产业链整体,要想实现钢铁行业走出去可以实施海外投资、抱团出海与装备制造业协同一致,共同走出去;王家荣以我国制造业开展产能合作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关洪超以冶金企业为例,认为冶金工程企业商业模式比较单一,人才短缺,技术标准没有实现本地化,为了推进产能合作,冶金企业应制定本地化管理制度,制定远景战略。
第五个方向国际产能合作的前景,一共涉及到的论文有3篇。分别为谭漪、康彪以房产项目来看研究与沙特产能合作的前景,他们认为与沙特进行产能合作的前景在于建筑项目体量大,钢铁项目产量大,覆盖的市场广阔,谈践以电力为研究对象来阐述电力产能合作的前景,迟达就产能合作的现状、问题、对策就产能合作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探究。
3国际产能合作的研究现状
产能合作不仅仅是产业输出也包括技术、人才、资源的输出。一般来说,产能合作可以通过产品输出以及产业转移的两种方式进行产能位移。目前流行的产能合作多为产业转移,所以产能合作看似像个新名词对它的研究看似不多但对于产业转移的研究在很早以前就有,国外对于产能合作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产业转移的研究上。本文通过中国知网的外文文献以及World Scientific全文数据库检索以“Industrial Transfer”为篇名的信息,截止目前为止,共收集相关论文130篇。从国外对产能转移的模式及动因的理论研究有:
第一对于产业转移的动因研究有代表性的理论。(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它是由R.Vernon于1996年提出并用来解释产业转移现象,在他看来,产品跟人一样也有生命周期,产品进入市场后要经历创新、成熟、标准化,而产业转移发生在第三阶段,即标准化阶段,在这个阶段,处于技术与出口优势的国家因受到模仿国以低成本竞争的挑战,不得不将一些劣势产品向外转移。(2)边际产业转移论理论,是由小岛提出来的,他认为产业转移可以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将本国处于或即将处于劣势的产业依次转移出去,使得转移地不仅可以保持成本优势,还可以通过投资经营被转移地的资源。
第二对产业转移模式的有代表性的研究理论。(1)雁型模式理论,它是由日本赤松要根据日本棉纺工业发展的特征提出来并用于解释日本产品经过国外引进、国内生产、出口、出口增长四阶段,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化,他认为后发起家要始终跟紧发达国家,始终与市场紧密结合,使得产业国际化,(2)产业循环发展模式,它是由弗農提出了的,产品经过开发,国内生产,出口,资本、技术出口,进口循环,通过这种循环顺序,使得工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从而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以上所述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或多或少的会存在缺陷,但它对解释发展中国走上国际化道路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4结论
当前国际产能合作势不可挡,我们应该顺应产能合作的大势,努力推动我国的优势产能走出去,促使我国各产业发展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的作用。通过上述文献综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产能合作研究还存在如下问题:(1)在研究方法上,对于产能合作的研究主要偏向于理论层次分析,实证研究很少;(2)在研究范围上,主要以国际区域、一国内部某一地区与别国等为单位展开产能合作的研究比较多,对于某个具体产业、跨国公司之间的产能合作;(3)对于产能合作的领域研究大多数集中的产业链的低端合作的研究,而对于价值链高层次的领域合作的研究上,比如研发和服务研究比较少。
参考文献
[1]卢根鑫.国际产业转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马子红,胡洪斌.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探究[J].生产力研究,2009,(13):142143.
[3]袁丽梅,朱谷生.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动力因素及策略[J].公共管理,2016,(05).
[4]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