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数学课堂“让”给学生

2017-04-24王显强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三角形探究数学

王显强

【摘要】本文论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重点要落实好“以生为本”的理念,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并在总结与反思中内化认知,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为主体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106-01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落实好“以生为本”的理念,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并在总结与反思中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知识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悟学到的,把课堂“让”给学生,才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也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以生活情境为素材提出数学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把课堂“让”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应起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剖析,引导学生向更深层面展开探究,这样才能使问题在学生的逐步探究中得到升华,也才能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一课时,传统教学都是让学生利用尺规作图的方法按要求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将这个三角形剪下与原三角形比对,观察是否重合,从而得出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教学时,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思路,让学生自主猜想具备什么条件时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样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提出问题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可以提出用最少条件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在用三个条件得出三角形全等时,学生会按有序思考的方法将各种可能的情况罗列出来,但有的学生提出了“两边一角”中的“两边和一边的对角相等”与“三个角对应相等”不一定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样教学,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通过用多种方法验证,学生达成了共识,进而加深了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掌握。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数学活动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同时,可以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收获,在收获中提高对数学的兴趣。但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教师学会放手,只有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知识,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也只有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才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升华。

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对那些枯燥的计算题,多数学生并不喜欢,这时教师可以用“24点”游戏来激活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在上课伊始,教师拿出一副扑克牌进行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再分发给各小组一副扑克牌,让学生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他们肯定会猜想:平时严谨、刻板的数学老师要干什么?在教师作了简单的说明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由互动,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真正地让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在参与中收获了成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

学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提高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学会总结与反思,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纳入自我的认知体系中,从而在不断完善中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让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的情境,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总结与反思中构建知识框架、总结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二次根式》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完本章之后进行知识梳理和总结,并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的学生只是罗列了本章所学的知识点,毫无新意可言;有的学生从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为出发点进行剖析,但不成系列;也有的学生将本章所学知识与已学实数和勾股定理结合在一起,使整个初中阶段的相关知识构成一个知识链,从而实现了由点及面的拓展。

总之,把课堂“让”给学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從而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更加健康地成长。只要教师充分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课堂就可以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三角形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