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物理体验式学习的实施
2017-04-24杨家南
杨家南
【摘要】本文结合初中物理实践性强的特点,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引导学生亲自去发现物理知识,亲身感受探索物理科学奥秘的快乐和成就感。
【关键词】初中物理 体验式学习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085-01
体验式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在体验式学习方式中,一切学习活动都围绕增加学生的体验为目标,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感性认知,借助思考实现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升华。物理课程的一大特色就是实践性强,密切联系社会实践,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就为实施体验式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本文笔者结合初中物理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实例,就如何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展开论述。
一、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课前体验
预习是整个学习活动的开端,也是学生开启体验式学习的第一步。以往的课前预习,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看看教材,做做练习,预习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更好地实施体验式学习,教师要精心地组织课前预习,设计适合学生体验学习的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开展体验式学习,激活学生质疑问难的欲望,积累感性认知,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新课学习。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透镜成像》的相关内容前,由于这部分知识多数都是用语言进行讲述,比较难懂,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和准确应用这一规律。于是,教师设计了体验式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先对透镜成像的规律形成初步的感知:“同学们,透镜在生活中的應用比较常见,比如照相机、放大镜及眼镜等,都利用了透镜成像的原理来生产的。请大家用照相机拍摄近处和远处不同的景物,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比较小的物品,看看有什么发观。”这种实践性很强的预习任务让学生的兴趣高涨,他们纷纷主动参与。学生通过观察照片,发现照近景时相机需要离得近,照远景时相机离物体较远;用放大镜观察物品时,为了看得更清楚就要离物体近一些,但是又不能太近。学生的这些亲身体验增加了对透镜成像规律的感性认识,为课堂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课堂体验
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体验式学习的动力,也能为学生创造有利的体验环境,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时,教师要借助一些直观、易操作的教学手段,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鲜活的课堂学习情境,并用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沉浸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兴致勃勃地主动去体验,进而收获独特而强烈的体验感受。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相关内容时,教师借助实物为学生创设了课堂体验式学习的情境:教师提供一些装水量不同的水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敲击每个水瓶,仔细倾听不同水瓶发出的声音。为了避免大家同时操作而导致听不清楚,教师让学生一个个轮流敲击水瓶,大家一起来倾听。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学生发现敲打装水量较多的瓶子发出来的声音低沉,不够响亮清脆,而敲打装水量较少的瓶子时发出的声音则比较响亮清脆,听得也比较清楚。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呢?大家能不能尝试运用声音传播的知识来解释呢?”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分析道:“装水多,导致敲打后产生的振动比较慢,所以发出的声音较低沉;相反,装水少,振动就快,声音就响亮。”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再结合认真思考,学生很顺利地理解了声音的特性。
三、设计复习活动,增强学生课后体验
课后复习是提高物理学习效果的重要步骤,也是强化学生物理学习体验的必要手段,能够巩固课堂体验式学习的成果,进而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在课堂体验式学习完成后,教师还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课后复习活动,为学生进行课后的体验式学习搭建平台,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感受。
例如,在教学“声现象”一部分内容后,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声现象,教师设计了课后复习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声学的知识,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亲自动手设计制作一个小作品,并在下次上课时展示出来。对于这样的体验式学习活动,学生的兴趣高涨,他们纷纷主动查阅资料,认真构思设计,积极地开展制作。有的学生做的是“音乐瓶”,有的学生做的是“简易话筒”,还有的学生做的是“跳舞的气球”……这些作品无一不是利用声现象的知识制作的,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声学知识,也获得了更加愉悦的学习体验,感受到了物理学习的成就感。
结合初中物理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不但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态度,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抓住体验式学习的本质,有效地引导组织,让学生从中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