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的培养
2017-04-24吴素锋
吴素锋
【摘要】本文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目的、有策略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学生认真看图,注重学生读图时的愉悦情感体验,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促使学生运用规范的语言准确描述图形表示的意思,让学生在读图中获得信息,化抽象为具体,形成解题思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教学
读图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079-02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各式各样的图形普遍存在,这些图形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是学生学习数学、解答数学题目的重要基础。一些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对图形符号的理解能力较弱,不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图形的意思,从而影响了数学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读图、作图能力,训练学生的数形转换思维,可以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提高解题的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理解水平,注重引导、加强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指导看图技巧
相对于那些干巴巴的文字表述,图形由于具备了形象、生动等特点,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让学生产生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但是,学生自由看图存在很强的随意性,他们没有明确的目的,看图捕捉信息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影响了读图效果,进而影响解题效率。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看图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看图,从而正确、全面地解读图上的信息。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的内容时,教材编排设计了很多图形,这些图形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他们对这些内容并不陌生,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谁能告诉老师这幅图上画了什么?”学生们认真地从图中找出了“红旗、单杠、小鸟、大树”等物体。“那这些东西分别有几个呢?”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细致看图、读图。学生们在圈出了图上的事物之后,又开始动手点着数数,最后得到“1面红旗,4只小鸟,3架单杠,6棵大树”。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由粗略到细致完成了看图、读图,形成了对自然数的感知,提高了观察技巧,进而准确地从图中获得了想要的信息。
二、注重读图体验
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巩固学习效果。在学生读图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读图的结果,还要注重学生在读图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地读图,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的乐趣,享受图形带给他们视觉的冲击和美好的感受,让学生对看图产生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读图。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的内容后,教师通过简单的图示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计算。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经验,教师给出的题目是:①3朵4个花瓣的小花,一共有多少个花瓣?②5辆4轮的玩具小汽车,一共有多少个车轮?③6束气球,每束气球有5个,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一看这些图形就感觉很熟悉,注意力也快速集中于题目上。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先观察一朵小花有几个花瓣,一个玩具小汽车有几个轮子,一束气球有几个?学生很快数出一朵小花有4个花瓣,一辆玩具小汽车有4个轮子,一束气球有5个。学生通过看图、读图准确地得到这些信息之后,再应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轻松愉快地完成了解答。这样的读图是愉快的,既获得了准确有用的信息,又体验到了读图的愉悦,享受到了成功解题的喜悦,强化了数学学习的效果。
三、规范语言描述,表达准确图意
数学中的图形符号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只有学生通过读图正确地把图中信息转换成准确的语言描述,才真正实现了数学读图的目的。灵活地进行图形与语言之间的转化也是学生读图能力的直接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考虑到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能力还比较弱,教师要为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让学生运用特定的语言把图上的信息解读出来,准确地表达图意。
例如,在学习了“连加、连减”的知识之后,教师设计了一道图形题:图中有一本书共有80页,还有一个小朋友读书,第一天阅读20页,第二天读了30页,求还剩下多少页没有读?教师引导学生读图:“从图中我们知道这本书一共多少页?”学生说:“80页。”“小朋友第一天读了多少页?第二天读了多少页?”学生通过看图找到了数字20页、30页。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列式:“一共80页,第一天看了20页就是去掉了20页,第二天看了30页,就是又去掉30页,还剩下多少页呢?”至此,学生都能比较顺利地列出80-20-30=30(页)的算式。最后,为了让学生可以用准确的语言读图,教师再次示范,再让学生模仿演练,使学生可以正确地读图、准确地阐述图意。
在上例中可以看出,运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条理清晰地阐述出图中的意思是数学读图的基本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语言的特定句式,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语言清楚地表达图意。
四、教会读图方法
在数学教材中,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设计了很多图形符号,有些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营造的一种小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由于这些图形比较生动有趣,小学生更多的只是关注这些图形,而忽视了真正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因此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运用恰当的问题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会从图中搜集、过滤信息,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读图水平。
例如,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内容后,围绕这一节内容,练习册上设计了一些条形统计图的题目,让学生通过看图,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观察下面的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①男生人数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哪个年级?②该校一二年级共有男生多少人?这样的题目只要掌握了读图的方法,是非常容易解答的。教师指导学生看图,找到条形最长和最短的两个,分别看到上面的数字是73人和50人,再看这两个条形对应的年级,就得到了第一问的答案。第二問则先看横轴上一、二年级对应的条形上面的数字分别是61和69,所以第二问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图时,要让学生既注意到图形包含的信息,也要关注其他数字、语言方面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结合起来理解分析,实现对图中信息的准确把握。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加强学生看图、识图、读图、作图的训练,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解读图意,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自由地进行文字与图形之间的转换,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