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主题理解与学习表达的统
2017-04-24周媛媛
周媛媛
【摘要】本文以《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为例,从把握主题理解与学习表达结合的方向、范围、深度三个方面,论述实现主题理解与学习表达统一的途径。
【关键词】主题理解 学习表达
《李时珍夜宿古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076-02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则需要理解文本内容,内化文本语言,最终实现主题理解與学习表达的完美统一。然而实际教学要么过分强调语用,阅读指向写作;要么过分强调内容理解,对课文的解读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在阅读教学中,文本既是学习材料,更是学习对象,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其价值,真正实现文本主题理解与语言内化的完美结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以《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浅析实现主题理解与学习表达的统一的教学策略。
一,追求“对”,把握主题理解与学习表达结合的方向
学生在文本内容理解上容易出错,阅读教学的前提是正确理解文本,只有内容正确了,理解的方向对了,学生才能尝试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比如初读《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一课时,学生在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短语时存在一定的障碍,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词意。
师:你们先尝试着理解这两个短语中每个字的意思,然后联系起来说说看。
生1:老师,我知道,“饥餐渴饮”就是饿了吃饭,渴了喝水。
生2:“晓行夜宿”,“晓”是早晨。这个短语的意思就是早上起来赶路,晚上住宿睡觉。
师:是的,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是正确的,但是你们再读一读课文,结合文本中所描写的具体环境、事情,想一想这两个短语还包含哪些意思。
生3:课文中“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这一句,我感觉他们走了很多路,吃了很多苦。
师:对,从这一句可以理解“晓行”的意思。
生4:课文说到他们住在一个破庙里,空中还有蜘蛛网呢,条件太艰苦了。
师:是的,这里可以帮助理解“夜宿”。
生5:他们晚上吃的是干粮,喝的是泉水,从这里我感受到他们饮食很简单。
师:不仅简单,而且还很难吃,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
生6:啃。
师:现在谁再来具体说一说“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短语的意思呢?
……
对于“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的意思,学生的理解虽然算不上全对,但在语言表达上却是规范的,笔者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让学生深入把握内容并结合具体表达,实现了内容理解与规范表达的有机结合。
二、追求“全”,把握主题理解与学习表达结合的范围
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我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就会得出不同的意思。对此,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指导他们从复杂的文本内容中提炼出要点。只有学生的理解全面了,才能在表达中准确理解文本的内蕴和深意。对于本课中的故事场景,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的。
师:认真读一读课文,小组间交流一下,课文中出现了几个场景?
生1:破庙。
生2:师徒二人啃干粮,也应该是一个场景。
生3:李时珍品尝药草。
生4:李时珍记录寻访所得。
师:现在,谁来总结一下课文中有几个场景?
生5:发现破庙、啃干粮、做笔记。
师:是的,这三个场景在课中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其实还有一个场景是描写得比较简略的,谁能找出来?
生6:是不是文章开头写他们走了好几个月了。
师:是的,把一个故事分成几个主要的场景,这也是一项阅读技能,现在你们能否围绕这几个场景复述一下文本内容?记住不要看书!
引导学生学会用场景来概括文本内容,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表达与理解方面加以指导。案例中,笔者在整体上通过文本语境引导学生进行把握理解,继而让他们通过场景尝试概括文本主要内容。从这一点来看,笔者的指点不仅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全面的理解,而且在具体表达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引导,实现主题理解与学习表达全面融合。
三、追求“深”,把握主题理解与学习表达融合的深度
学生对文本的情感积蓄越丰富,其对文本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表达不仅有说,还有写,或是有感情地朗读,这里的学习表达不仅是内容,也包括学生对文本处理的情感。针对这一课的教学,有的学生对第四自然段的朗读处理比较平淡,笔者这样指导学生学习。
师:这一段文字看似简单,其实内容很丰富,情感很强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我发现“破败”这个词概括得好,具体描写了回城、青苔、蜘蛛网等。
师:你很聪明,发现了这段文字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结构呢?
生2:总—分。
师:现在谁来具体说一说作者是如何描述灰尘、青苔、蜘蛛网的?请认真读一读,把关键词圈出来。
生3:“到处”“长满”,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灰尘很多。
师:还有谁来说说这些词语背后所隐藏的信息?
生4:这里很荒凉。
生5:在这里睡觉容易让人感到恐惧。
……
师:如果你是庞宪,你会怎样说?
生6:老师,这庙太破了,我们还是换个地方吧!
师(模仿李时珍的口气):我们就在这里住一晚!
……
学生的朗读没有情感,往往在于他们无法进入情感体验。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关注细节,通过感受环境艰苦,体会李时珍师徒为了修订《本草纲目》甘愿住破庙的事,这样学生在理解文本主题后,自然体会到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从而激活了文本语言,还原文本语境。
总而言之,文本理解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验情感、亲近文本语言的不断内化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各种因素,在主题理解与学习表达中追求“对”“全”“深”,才有可能实现情感与语用的深度融合。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