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河南现代民间绘画的生态传承研究

2017-04-22刘春恒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农民画农耕民间

刘春恒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商丘市社科规划课题“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河南现代民间绘画生态传承研究”的研究成果]

入选全国第十二届美展的农民画,有朱建芬的《鸭乡春雨》、朱勤华的《蚕乡节日》、怀宇勤的《小镇节日》、陈宁的《茄花》等9件作品。农民画入选全国美展,意味着把这种现代民间绘画艺术形式从乡野推向了殿堂,一方面代表着描绘民生、民情、民俗题材的农民画作越来越得到业界人士的认可和接受;另一方面也可以唤起人们对农民画这一现代绘画艺术形式的再认识,对现代民间绘画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现代民间绘画的生态现状

现代民间绘画题材多取自民间,来自田间地头,来自农家小院。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往日的劳动方式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无论是河南还是其他省份,现代民间绘画创作的生态环境正发生着改变。

(一)传统农耕文明被现代农耕文化逐渐替代对现代民间绘画题材的冲击

现代民间绘画在一次次经济大潮的洗礼下,原始的泥土味儿显得越来越淡化,前进的步子越来越缓慢。本来属于农耕文明的民间文化叙事伴随着城镇化的脚步,已逐渐成为美好的回忆,供人们品味得失。

那些曾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牵牛耕犁的记忆已渐渐远去,那些传统农耕工具及劳动场面都是现代民间绘画的主要题材。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普及,现代化的大型耕种设备成为了现代农业的主力军,现代农用机械、现代化水利设施、人工育种等广泛应用。这些现代化机械对于现代民间绘画题材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也是现代农业发展所始料未及的,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像一把双刃剑,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用好这把剑,用好剑的两面刃。

(二) 城鎮化建设对现代民间绘画从业者生活方式的厘革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现代民间绘画从业者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改变是毋庸置疑的。日出去耕地、日落升炊烟的劳作方式已成为过往;赶着耕牛去犁地、赶着毛驴拉石磨的农村生活场景如今也难得遇见;昔日泥泞的乡间小路如今都变成了村村通的柏油路。四通八达的乡间油路、村村有网络的信息枢纽、户户有机动车辆、家家有洋房小楼这些居住环境的变化,对现代民间绘画从业者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有目共睹的。

没有了赶牛耕地的劳动体验、没有了扬场打麦的劳作、没有了昔日庙会的赶场、没有了鸡鸭成群的农家小院、没有了推磨磨面的体会,就不会有现代民间绘画创作时的下笔如有神。老一辈农民传统的劳作方式的改变、新生代的农民耕种工具的变化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年青轻一代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就势必对现代民间绘画创作者的生活方式和创作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三)土地流转对现代民间绘画创作生存土壤的改变

伴随着传统农耕文化语境的变化,传统农耕文明孕育下的现代民间绘画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生态环境也正遭遇着严峻的改变。现代民间绘画的创作者们大都是受农耕文化滋养的乡民村夫,他们虽然饱受农耕劳作的辛苦,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却从来没有减弱过,他们穷其智慧和心血,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绘画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生产方式的集约化,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壤正随着土地流转的集中化方向发展。伴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大量农民工不断涌现,农村人口不再被捆绑在土地上。农民生存土壤和耕种方式的改变,现代民间绘画的创作者们对传统耕种方式及生活方式没有了切身体会,或只停留在口头的表述或想象中,创作起来就不再那么得心应手。

(四)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对人们审美标准的影响

清代李渔说过:“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在画中,人耳之声,无非诗料。”这闲情就是与平时人们的忙碌拉开距离的闲适之情,这慧眼就是把功利的计较都悬置起来的审美之眼。然而随着现代化耕种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民们生活节奏也在发生着变化。

原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闲情雅致和享受生活的慢节奏已经不能适应新生代农民的生活。审美标准的形成与个体审美偏爱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关。农民的生活节奏和消费观念在改变,那种“美善相乐”的观点也不再强烈,最终导致审美标准也发生了改变。

二、 促进河南现代民间绘画繁荣发展的对策研究

现代民间绘画来源于农耕文化背景,离不开农耕文化的孕育和滋养,是与农耕生活密切相连的。它不同于科学技术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因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乡土人情有别,所以现代民间绘画没有优与劣、先进与落后之分。要如何促进河南现代民间绘画的繁荣发展,课题组通过分组实地的调研和走访,通过充分讨论和征求专家的意见,我们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立足地域特色,展现艺术生命力

现代民间绘画是一种原生态的绘画艺术,它源于农村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性,朴实而不平淡,技法不受任何框架限制。地处河南北部的内黄和中原地带的舞阳,两地的农民画也一度成为较具影响力的河南现代民间绘画代表。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仍然延用舞阳农民画、内黄农民画等习惯性称谓。

舞阳农民画,以淳朴的人物造型、饱满的构图形式及豪迈奔放的色彩效果,成为中国美术界曾产生较大影响的现代农民画代表之一。周晓松的《闹春》,画面中的三个主体人物有机地连结在一起,表达了热闹喜庆的闹春场面。王灏的《花月夜》,整个画面以花卉纹样作为背景,右上角以月亮和繁星来呼应主题,也借此来搭配人物主体。整幅作品以饱满的构图形式和夸张的语言表现,来构建国泰民安、百姓安家立业的场景。

内黄农民画既秉承着传统的因素,又透露出现代的气息,画面中总能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张扬及对未来的喜悦,散发着昂扬向上的气息。任现军的作品《舞狮子》中,舞狮人身着舞狮服,手拿绣球、目视雄狮,显得气宇轩昂,让我们观者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舞狮场面的热闹。张社其的作品《八月十五枣上杆》,画面中,一位身手矫健的姑娘正举着长杆奋力挥舞,围着枣树一圈的人们有的仰脸、有的俯身忙着捡枣,枣乡丰收的喜悦传递并感染着每个人。

猜你喜欢

农民画农耕民间
金山农民画矢量图库的建设与应用
农民画火遍世界
农耕感怀
农耕园里收获多
金山农民画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老圃作品
老圃作品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