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新生态

2017-04-22王莉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特罗费尔南多生态

王莉莎

摘 要:在现、当代的鼓励创新的背景下,艺术创新成为整个文化创新的重要部分。吸收非本土文化和艺术的成果以刺激或启发我们自身的艺术创新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现试图通过对于 “博特罗风”的分析和解读,博特罗作品的那些具有标志性特征的因素是如何在一个艺术创新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并带动整个艺术在某一地域的未来发展方向的。

关键词:艺术新生态

当越来越多新的艺术视觉信息涌入街头,当越来越多新的艺术作品挤进展览馆,当越来越多未曾见过的艺术让世人驻足,我们发现人类在不知不觉中,悄悄走进了艺术世界的新生态。

一、艺术新生态概述

我们生活在当代,那么就会接触并且设身在当代,譬如“中国当代艺术界F4”:方力钧以光头泼皮的玩世写实主义,成为他的创作符号;张晓刚以黑白记忆照片为背景的当代写实主义创作的系列作品,成为他的符号;岳敏君的张大嘴笑的重复,成为他的符号;王广义的以革命时期的宣传画为题材的被命名为“政治波普”的艺术作品,成为他的符号。最近上海在展的《博特罗在中国》同样也具有作者费尔南多·博特罗本人的符号——圆鼓鼓的身躯,渺小到失去比例的五官。宗教的诙谐之圆,和贵族们的体态之满,也都活脱脱的给我们展现了另一种情感不同的视觉效果。

在现当代,艺术作品已不再是比谁更具象,比谁更写实了。转而向新生态发展,转向不同寻常的绘画形式和意想不到的表现手法。审丑的出现,以及各类波普艺术的流行。无一不在表达着物质需求的时代已经过去,欲望的时代已经到来。

这次在上海的“博特罗在中国”展,精选了博特罗先生从70年代至近年来极具代表性的137件作品,包括84幅油画、44幅素描以及9件大型雕塑作品。于1月22日至5月8日在上海展出,他的系列作品:拉美生活、宗教系列、静物系列、马戏系列、斗牛系列、经典再现、素描作品、雕塑作品八大系列,展示了博特罗先生在不同时期的重要主题和艺术历程。

二、详解艺术新生态

在中哥建交36周年的背景下,费尔南多·博特罗应邀先后在北京、上海进行展览,在他的系列作品中,涌入我们眼帘、刻进我们脑海的是一只一只的似球状的人和物。

静物系列中,胀的几乎要爆炸的橙子、梨、西瓜和香蕉(如图一《水果静物》、图二《西瓜》),让人看后极其想捏在手里蹂躏,如同孩子们手里把玩的毛绒玩具,似乎有着一种挤捏它便会叫出响声的错觉。画面看似涂法平薄,没有太多笔触,但物体仍旧立体,仍旧不乏体积和光影。切开的橙子看其颜色一些仿佛很酸,一些又仿佛很甜(如图三《橙子》),可见作者的颜色运用是多么的恰到好处,达到了视觉通往味觉的奇妙感受。就连圆润的怀疑切不开水果的水果刀,都会有使人错看成另一种水果的嫌疑。最令人欣赏的尚属和哥伦比亚国旗有着一致颜色的黄花、蓝花、红花三联画,单色中色调细微之差别,使得博特罗从中表现出了高超的技艺与对色彩和谐的精准掌控。

马戏系列中,《马戏表演》一画里(如图四《马戏表演》),这匹壮实的马仿佛是被自己背上的胖胖女人惊到了,翘起前蹄,鸣叫着,身体刚好处在构图中成斜对角的方向,展现了动感与不稳。在马背上胖女人险些要摔下来,但高超的技术使得她不但没有摔下来,还做出高难度动作,博得场下观众的掌声,舞台的深度也通过地毯和幕布充分暗示空间的存在,从天而降的绳和女人的身体构成了从左上通往右下的对角线,加之马从右上通往左下,两条对角线交之于中点,将画面的焦点汇聚在主体物上,引领观者向画面中心看去。这样的构图略似《最后的晚餐》,将主要角色通过焦点的方式突出,却又不完全一样。

经典再现系列中,《玛格丽特公主像》再创作,将委拉斯凯兹笔下的小玛格丽特公主夸大膨胀。这样的灵感来自作者在佛罗伦萨受到一位对体积感兴趣的画家的影响,而后便选择了这种画法,并将之贯穿在自己的创作中。

作者堪称是艺术界最著名的健在画家之一。博特罗1932年4月19日出生于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安蒂奥基亚省会——麦德林。他从小就迷恋上了绘画,但是触发他灵感的并不是美术作品,而是当地妇女精致的手工刺绣和蛋糕上诱人的图案花纹,从那以后便动手涂抹起来。中学时因为发表了在校长看来是异端思想的文章,加之作者倔强的反抗性格最终导致被学校开除。在那以后,年轻的博特罗在欧洲学习,并先后举办了几次画展,可是却屡遭打击。他回到自己的故乡,感受着故乡人给他带来的熟悉和亲切,潜心创作,最终创作出很多带有自己故乡的作品,如拉美生活系列。博特罗认为:拉丁美洲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尚可出现奇迹的地区。之后,博特罗也印证了这句话,创造出了唯他独有的“博特罗风”的艺术作品,享誉全球。

三、艺术新生态的发展

时间的飞逝,时代的更替,信息时代的到来,无数形形色色的信息如潮水般涌向我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被大量的信息包围,如同空气,无处不在,视觉信息也如影随形。

在这样的压力刺激下,“美”已经被人们审视疲劳了,大街上既瘦又高的穿着丝袜、浓妆艳抹,堪称白富美而又飘飘长发的摩登女郎,帅气逼人奶油小生如万人心里的白马王子般的长腿欧巴是,这些都是公主们或王子们的心驰神往的对象,而这已足以。大部分画家开始了新的探索,例如张晓刚、蔡锦、岳敏君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题材不是我们能够天天看到的美人美物,取而代之的是不在场的精神、记忆和欲望,一种心灵的唤起。

博特羅的艺术恰恰也突出了这一点,没有以瘦为美的丝袜女郎,没有像照片纪实那样的写实素描,更没有随大流的传统意味的写实雕塑。他的夸张不是那么的夸张,他的写实也不是那么的写实,但是却洋溢着一丝我们未曾触过的柔软的实在感,水果再继续长下去就会爆掉,女人再继续胖下去就会嫁不出去,仿佛在他的画作中向我们警示着什么,是当代社会人们健康的丢失?是时间的流逝洗去了人们的童年记忆?是不注重外貌的人性的赞扬?还是无理由的反讽?还是......

参考文献:

[1]孟尧.标签之下的博特罗:一个人的拉丁美洲[J].画刊,2016,(02).

[2]方敏儿.博特罗在中国——费尔南多——博特罗作品简读[J]美术,2016,(03).

[3][哥伦比亚]费尔南多·博特罗著.博特罗在中国——上海[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特罗费尔南多生态
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
曼特罗的小奖品
阿童尼花园的玫瑰
守羊人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Chanel 圣特罗佩夏日限时精品店开幕
我画的不是胖子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