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膏方的服用及贮藏方法
2017-04-22刘敏王洪军
刘敏 王洪军
摘要:个体化中药膏方的服用和贮藏方法是保障膏方治疗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详细分析了个体化膏方的服用方法(服用方式、服用时间、服用剂量)和贮藏方法(盛器选择、凉膏处理、存放及处理)。
关键词:个体化膏方;服用方法;贮藏方法
膏方又称“煎膏”、“膏滋”,与丸、散、丹一起构成中药传统的四大剂型,亦为最古老的中药剂型之一。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因其起到滋补作用,也有人称其为滋补药,广泛地使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眼耳口鼻等科疾患及大病后体虚患者[1]。个体化膏方是具有较为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师在医院等特定场所,收集患者的全部临床信息之后,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辩证论治为基础,精心组织处方,同时正确选用有针对性的道地药材及胶类、糖类以及能起到综合调理作用的相关食品等,组成一个完整的膏方。再把医师开出的中医膏方处方交给符合中医药相关规定的加工机构进行精心加工、熬制而成的膏滋之剂。个体化膏方为一人一方,一锅一料制备,具有明确的针对性[2]。
1 个体化膏方服用方法[3]
临床上膏方的具体服法,一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二是考虑患者的体质及当时的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由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束。冬天为封藏的季节,滋补为主的膏方容易被机体吸收储藏,所以冬令是服用膏方的最佳季节。治疗为主的调治膏方可视病情需要,根据不同时令特点随季节处方。制备的一料膏方,一般要服4~6 w,进补时间多从每年农历立冬开始,或从冬至日服起,50 d左右,即头九到五九(冬至后第一个九天为头九,第十天至第十八天为二九,以此类推),或服至第二年立春前结束。如果准备一冬服二料膏方,服用时间可以适当提前。
1.1服用方式
1.1.1冲服 取20~30 g膏方(约一汤匙)放在杯中,将100~200 ml开水冲入搅匀,使之溶化,服下。如果方中用熟地、黄精、玉竹等滋腻药较多,且配药中胶类剂量又较大,则膏药黏稠较难烊化,应该用开水炖烊后再服。也根据病情需要,用温热的黄酒冲入服用。
1.1.2调服 将膏方用适当的汤药或黄酒等,隔水炖热,调好和匀服下。
1.1.3噙化 亦称“含化”。将膏方含在口中,让药慢慢在口中溶化,以发挥药效,如治疗慢性咽炎、咳嗽等所用的膏方等。
1.2服用时间
1.2.1空腹服 《神农本草经》谓:“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其优点是可使药物迅速入胃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滋腻补益药,宜空腹服。如空腹时服用肠胃有不适感,可以改在半饥半饱时服用。
1.2.2饭前服 一般在饭前30~60 min时服药。病在下焦,欲使药力迅速下达者,宜饭前服。
1.2.3饭后服 一般在饭后15~30 min时服药。病在上焦,欲使药力停留上焦较久者,宜饭后服。
1.2.4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 min时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宜睡前服。
1.3服用剂量 膏方服用剂量要根据病情或病者的身体情况及药物性质而决定,尤其是与病者消化功能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服膏方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适应 1 w后,改为常规用法用量。如每日先服一汤匙的1/3~1/2(约5~10 g)即可,如果消化功能正常,或病情需要再改为早晚各服一汤匙,以加强其治疗效果。正常情况下,一般每次服用膏方取常用汤匙1匙为准(约合20~30 g),2次/d,分早晚服用。药物分有毒无毒、峻烈缓和的不同。一般性质平和的膏方,用量可以稍大。凡有毒、峻烈的药物,用量宜小,并且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中毒或耗伤正气。轻病、慢性病,剂量不必过重;重病、急性病,用量可适当增加。因为病轻药重,药力太过,反伤正气;病重药轻,药力不足,往往贻误病情。患者体质的强弱,性别的不同,在剂量上也应有差别。老年人的用药量应小于壮年;体质强的用量,可重于体质弱的病人;妇女用药量,一般应小于男子,而且妇女在经期、孕期及产后,又应小于平时,但主要仍须从病情等各方面作全面考虑。
2 个体化膏方贮藏方法
2.1膏方盛器的选择 膏方盛器须选用大口容器,以利于灌装、服时取用方便。一般认为以大口玻璃瓶、搪瓷或不锈钢、陶瓷罐等带盖容器为宜,不宜用铝质、铁质等容器。最好选用药准字的包装材料,如PET材质的大口塑料瓶,上盖内衬有封口铝箔。盛器容量以1000 ml为宜,约装1 kg膏方,约服用20 d。若选用大容量盛器,患者服用时间长,存在污染隐患;若盛器过小则成本太高。包装容器须经预先清洗、消毒灭菌并烘干,在无菌条件下放凉备用。
2.2膏方的凉膏处理[4] 膏方在完成收膏后,应在洁净区(控制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并有紫外线消毒装置)内凉膏。趁热(约在70℃~80℃)将膏方盛入适宜的大口容器中盛装,先用预经灭菌并干燥处理的吸水纸(快速滤纸或宣纸、桑皮纸)或75%酒精纱布盖在容器口面上,待膏方冷却至室温后加盖。密封(电磁感应铝箔封口),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不得在膏方装入容器后,未经冷却即刻趁热加盖,以免水蒸汽在盖子内面冷凝、结露而回落入膏方表面,使其在贮存时可能在膏方表面滋生杂菌菌落而污染。
2.3膏方的存放[5] 为了使膏方能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其存放方法,至关重要。由于膏方服药时间较长,尽管时值冬季为多,但遇暖冬或阳光直射时就要小心发生霉变。一般情况下,多放在阴凉处,放在冰箱冷藏更佳。若放在阴凉处而遇暖冬气温连日回升,应让其隔水高温蒸烊,但是忌直接将膏锅放在火上烧烊,这样就会造成锅裂和底焦。在膏方蒸烊时,一定要把盖打开,直至完全冷却,方可盖好。切不可让锅盖的水落在膏面上,否则过几天就会出现霉点。在每天服用膏方时,应放一个固定的汤匙,以免把水分带进锅罐里而造成发霉变质。一旦气候潮湿或者天气变暖,在膏方上出现一些霉点,此时宜用清洁水果刀刮去表面有霉点的一层,再用隔水高温蒸烊。当然,如果霉点很多且在膏方的深处也见有霉点,这样就不能服用。服用膏方时,量取用的工具如调匙等亦必须在每次使用前经洁净、干燥处理,谨防污染。
参考文献:
[1]靳亚慈,张花,王凤革.浅谈膏方及其在妇产科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7(5):656-656.
[2]周端.中医膏方学[M].北京:中国中医出版社,2014:12.
[3]龐国明.膏方临床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8-29.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ZYYXH/T172-2010[S].
[5]陈树和.中药膏方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C].湖北省第二届中医药膏方交流会,2014:71-78.编辑/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