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笔墨与现代构成形式视域中的沂蒙风情

2017-04-22赵静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错位

赵静声

摘 要:从贴近生活搜集素材、创作素材与绘画表现形式的思考以及绘画材料与技法选择三方面展示了传统笔墨与现代构成形式视域中的沂蒙风情。

关键词:传统笔墨;现代构成形式;沂蒙山区;分割;错位

笔墨原本是中国独特的绘画、书法、缮写工具,后来发展为中国画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艺术效果。中国画的笔墨底蕴十分厚实,其审美形态包含着多方面的艺术形式、技巧和规范,随着历史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但中国画的基本造型元素——笔墨传统依然存在,这是我们必须体认和正视的现实。在中国画里,每一个笔触都是一个基本的造型单元,这个造型单元既是某一完整的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于形体而独立的审美价值。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是画家长期实践而不断形成的艺术表现方法,它虽从书法艺术中得到借鉴,却成熟于文人画的创作。因此,笔墨的成熟也标志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高峰。中国山水画强调有笔有墨,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不可分开。笔墨技法问题是古代画家在“畅神”“达意”时具体笔墨应用的问题。现代黄宾虹《话语录》曰:“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现代画家的笔墨意识对传统笔墨意识和造型观念已有了进一步的拓展。而如何在继承和发扬中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和认识,在建立一个完美的秩序结构中,借用这种笔墨的建构传达内心的感情,在笔墨中寻找与心灵相契合的精神境界,让自我心灵和意志,得到更好的印证、宣泄、抒发,使传统笔墨在突破既成规范的开拓中,赋予它现代价值,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贴近生活搜集素材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没有生活的艺术作品是空洞而无力的。在生活的艺术创作中,对我有着重大影响和启迪的是中国土地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中国的山无山不美,无水不秀。这20来年,带着学生到中国各地名山大川去写生,给我感觉最深、给我提供创作素材最有影响价值、最想有表现欲望的当属山东沂蒙。沂蒙山革命老区在中国现代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老区人的勤奋、善良、纯朴,为我们创作沂蒙系列山水风情画提供了厚重的底蕴和支持。中国的土壤,中国的文化积淀,蕴育着中国的文化艺术,沂蒙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之乡,这一地域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多受齐国文化的影响。这里是有着现代革命战争史上老区,人们憨厚、耿直、勤奋、淳朴。这里的村落依山而居,村庄高低错落的石屋,重重叠叠的石阶,弯弯曲曲的山路,随处可见房前屋后的石碾。沂蒙山区的乡村,大多是以茅草封盖的房顶,加上现代屋檐边烧得有些半红半青的瓦,石头垒起的墙。这些简易建筑材料,既可以防雨防晒,还可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还有山村人特有的劳动、生活工具:石井、木架式手推车、旧式纺车等。秋后冬至家家都有挂在树上的一串串玉米棒,或黄或红,还有的门口墙上挂着一串串的红辣椒。屋后一些树梢上搭起的几处鸟巢,遍地的家禽、山羊,更增添着农家安乐、祥和的气氛,也充分体现着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灵的和谐。这些都是中国特有的一幅幅乡村田园风光的精美画面,无不使人激动万分。我经常带着学生不分早晚、四处写生,描绘当时所见的情景和感受。来不及写生时,便带着数码相机,随时补拍一些照片,渴望把这些美好的景色记录下来,歌颂祖国、歌颂沂蒙山区的风情。在我的绘画作品中,反映的几乎都是速写本上整理出的画面,而抓拍的一些照片,是为了更好、更准确地描绘一些细节和更真切细腻的景物。通过写生,有了真情实感,从而激发起自己绘画的创作激情,方能画出一些有生活、有内容、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作品,从而避免作品脱离生活、苍白空洞。

二、创作素材与绘画表现形式的思考

传统笔墨形式是画家实现理想境界的重要手段,随着笔墨的日益纯化、沉积和成熟,中国画体系逐渐走向完备,笔墨运用的成功与否完全同创作的气力、情感、理念糅合在一起,意与法、笔与情的对立统一,形成笔墨表现技法的形式美,构成了传统绘画美学的真正魅力。正如石涛所言:“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咏乎我也。”笔墨之中暗含着画家的个性、情感、品质以及时代风尚和历史情怀。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基石。画家只有深入到中国的现实生活中,深入到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去体验中国社会的命脉,才能使自己在审美观、思想情感、创作形式上把握时代性。而表现形式的创新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画家只有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求不同于传统、不同于西方的、新的表现形式,才能具有创新的时代性。時代的发展和社会审美观念的不断更新、变化,就意味着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和语言的更新。内容决定形式:有了这些如诗如画般的题材,引发着我创作沂蒙山水画的激情,构思着画面的构成形式,将对现实生活的体悟,转换成自己经验中的笔墨语言。在历史的今天,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高科技的不断涌现,以及交通工具和通讯设施的日趋完善,国与国之间的地理位置在空间上已不再限制人们发展的交流,人们的思想意识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今天的人类文化是东西方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结晶。画家从“眼中自然”到“心中自然”,经过独特的感情、思想、信念、意志、审美胸襟的孕化过程,将自然中形、色及线条整合为视觉意象,并赋予想象特定的精神内涵,实现以空间资源为特点的造型艺术生命。审美经验是审美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审美经验是在主、客观相互影响,心灵和自然相互作用的情境中构成的,又是主体心灵对自然对象内在价值的认同中构成的。主体如果对自然对象的审美特征缺乏体验和感知,就不可能构成审美活动。面对自己记忆中的场景,转变传统山水画的习俗,重观事物角度,吸纳一些西方绘画的用光、用色以及透视法则,在构图和构成形式上,不是用旧式、传统的平面空间和东西绘画的一点透视、散点透视,而是采用现代审美形式,利用线条分割、错位、多视点、多透视及多画面进行组合,从而增强画面的视角冲击力。在分割中既可以看到整幅画面的内容和形式,又可以从分割的一幅幅小的画面中,看到各部分内容,以及分割的画面物体的错位,改变常人的视觉习惯,从而创作了一系列《沂蒙情》《沂蒙人家》等纸本山水画。其中的沂蒙风情画,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气息,又体现着新式山水画构成的表现语言,探索、实践着“笔墨当随时代”。什么样的景物,同样也决定着表现的形式和技法,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技法,一直是在发展中继承的,画家必须到大自然中去,到现实生活中去探索能够表现这个时代的笔墨方式。而最能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审美理想的艺术作品,其表现形式便是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因为只有体现出时代风貌、时代气息的艺术形式,才会具有艺术的生命力。因此,就必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不断地学习、借鉴、互补,不断地充实自我、超越自我,创造出既有时代精神,又有自己的中国画笔墨语言的中国画表现形式。

三、绘画材料与技法选择

在绘画的内容、形式决定以后,就是考虑用什么样材料和技法去表现沂蒙、贴近沂蒙。当然,在中国画的材料上,可以用宣纸,亦可以用绢。宣纸的白色更有助于画面色彩的处理,也更有助于技法的表现。在画面的篇幅上,还是大一些,色涵的内容更丰富些,也更有视角冲击力。在画面的规格上,以146cm×170cm为主。首先,在生宣纸上进行笔墨造型,在开始的笔墨造型上,多以焦墨、远墨以淡焦墨,然后再以墨、色渲染、皴擦,同时吸收了一些西方绘画的用光、用色。以《沂蒙情》之一为类,前景布局:是沂蒙山区常见的生活劳动工具为主,如石墙、山羊、旧式纺车、木架式手推车和井。前景的山羊正掉头回眸,迎望着观众,井边放着吊水的铁桶,尽管现在是自来水的时代,从画面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山民们有用井水的习惯。中景也就是画面的视角中心部位,以沂蒙山特有的建筑、石墙、半草半瓦的屋顶过道,过道的两扇木门关闭着,木门的木纹仍然清晰可见。而两扇门上依然贴着上一年春节贴的、现在看来有些陈旧、而且有些残缺的年画招贴画,门两边门柱上的对联及门头上的横幅本来是鲜艳的大红色,然而由于岁月的风吹、日晒、雨淋,有些红了黄了,有些部分却成了不均匀的粉红色。依墙而靠闲置的石碾,在石碾的右边有几只家养散放鸡,有的在觅食,有的安闲地打着盹。在石碾的左边,是一只羊正走向观众。这样的画面,更增强了沂蒙山农家安乐、祥和的气氛。而这些景物多以工笔、兼工带写的焦墨为主,在一些物体和动物的表现上,更注重真实再现,注重质感的表现。如石质、石碾木栖的木质、纹理,鸡身上羽毛和山羊的皮毛等,如实地表达出来,呈献给观众。中远景以沂蒙山区典型特征的石阶、石墙和淡淡的、虚实相间的房屋为主。屋前有石墙围着的院落,石墙中间、台阶上,一只公鸡正朝墙,逐渐转向观众,昂头高歌。在中远景的笔墨处理上,以淡墨、干笔皴擦。而屋后的一些树梢上,有几处隐约可见的鸟巢。所有这些,均更能体现人与自然及与其他生灵的和谐统一。远景的山脉虚无飘渺,与天一色,山中的雾气半遮、半掩着山脉,让远处笼罩着一种神密而富有诗意的气息,而在技法的處理上,远山以淡墨趁湿渲染。

整个画面,以表现沂蒙山区的乡村早晨,薄雾渐渐退去,这些薄雾半隐半现,有的像一条白色的纽带,贯穿整个画面,让画面有了虚实而变得神密。在笔墨稿完成以后,为了使画面的色彩更丰富些、更精致些,我采取了写意与工笔渲染的结合方法,把原有的生宣纸做成熟宣,一层层渲染,一遍遍罩色,让画面更贴近生活、贴近自然。

参考文献:

[1]李丹.中国山水画传统笔墨的重要性[J].大舞台,2009(01):39-41.

[2]张宽武.笔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136-1.

[3]赵运虎.传统中国画笔墨情结释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184-185.

[4]程玉萍.浅谈中国画的笔墨[J].美术界,2008(10):17.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错位
错位蒙太奇
对错位相减法的几点思考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
降低“错位相减法”出错率我有诀窍
动物的错位友谊
错位相减法在高考数列求和中的应用
角色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