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垄双行栽培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017-04-22刘海军邢金伟杨克军聂录
刘海军+邢金伟+杨克军+聂录
摘要: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是指将传统意义上的两垄合并为一个大垄进行耕种。这种高效的栽培技術能够保证玉米充分发挥边际效益,实现保墒保湿,提高光合利用率和水肥利用率的新型栽培技术。该文主要对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探究。
关键词:玉米;大垄双行;栽培;产量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是近些年耕作方式变革的一种新型技术。大垄是指将传统意义上的两垄(垄间距60-65 cm)合并成为一个大垄,还有一种模式是在大垄之上种植2行玉米,一般情况下的大垄双行是指第一种种植方法。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在肥力、保墒、保湿等方面收到不错的效果,同时也能提升土地的单位产量。本文主要对黑龙江省黑龙江省军川农场农业科技园区玉米地块进行试验,探索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供试品种为玉米品种为德美亚3,玉米品种和化肥品种都为市面上常规的种类。试验安排在军川农场农业科技园区玉米地。试验土壤类型为暗棕壤,肥力中等、地势较为平坦。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24.3 g/kg,碱解氮89 mg/kg,有效磷含量28 mg/kg,速效钾含量191 mg/kg,土壤pH值6.23。
在本次试验中,针对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的要点进行设计。通过对土地进行深翻平整,保证做好深施底肥的工作,在施肥工作完成之后,做好平整土地的工作。大垄双行的垄,打成底座宽在110 cm、顶宽80 cm的宽垄,在垄完成之后,及时做好保墒工作。根据测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施肥。在种子选择上,选用种子芽率95%以上的德美亚3,按照1.5%-2%的比重,进行种衣剂的拌种工作。确保浅土层温度恒定在5-8℃之间。保证每亩的苗株达到4500-5500之间。选用常规耕作模式作为对照组,以大垄双行种植模式为试验组[1]。
二、试验结果及研究分析
1、对玉米生长进程的影响
由具体试验活动得出,在玉米的播种期、出苗期、拔苗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生长天数等方面,通过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的应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较之普通栽培模式生产周期也有所缩短。另外,还保证了土地的墒情,提高了地温,推动了种子的发育。
2、玉米生长状况的分析
就玉米的生长状况来看,在株距一致的情况之下,大垄双行技术由于合理利用了土地和玉米的密度,使得玉米成长过程中出苗较为齐整、根系更为发达、玉米的茎秆更为粗壮,抗伏倒能力明显提升,倒伏比重和空杆率下降明显,玉米生长状况优良[2]。
3、对玉米产量的分析
进行玉米产量分析时,可以从行粒数、百粒重、穗产量、公顷产量及增产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由具体的试验得出,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玉米产量得到整体的明显提升,较之传统的种植方式玉米产量增加明显。
三、结语
由于大垄的宽度一般为110 cm,通过将传统的55 cm的两条小垄改进为一条大垄,因此,在株距相同的情况下,有效提升种植株数,从而保证增收工作的有效进行。采用大垄双行种植,能够使玉米接受立体化的光合作用,扩大植株的受光面积,通过人为制造边行,确保各植株之间相互遮挡的减少,使得植株的受光面积增加,从而提升植株的光能利用率[3]。通过试验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大垄双行栽培技术,试验组的成熟周期明显比对照组少了6天,光能利用率的提高,使得玉米的整体产量得到提升。
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植株的整齐度、减少植株的倒伏以及空杆比重。同时,通过肥料深施的应用,减少了肥料的挥发和损失,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从而延长了肥料的肥效。由于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的宽窄布局合理,所以能够有效改善植株的通风效果。根据试验数据分析,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种植下三分之二高的自然通风率为25.8%,对照组仅为22.5%。风速的增加能够有效提高玉米地中的空气交换效率,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推动了植株的光合作用;同时,还能够增加花粉的活力,提升玉米的授粉能力,从而减少空杆的比重;能够有效加大玉米地的昼夜温差,推动干物质的积累工作。根据实验分析,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技术,能够使平均每穗产增加25 g,总产量增加18.13%,从而有效提升了玉米的产量。
综上所述,大垄双行种植法对玉米增产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适合在中国东北农场地区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青峰. 论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J]. 农民致富之友,2014,(7):133-133.
[2] 苏恒强,朱春娆,陈桂芬,等. 玉米栽培技术专家系统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0):2545-2547.
[3] 李存锋. 浅谈玉米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3,(24):13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