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2017-04-22王方根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7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方根

摘要: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内容,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对于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加深对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理解、提高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对于在全社会开展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立足于以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两者科学内涵之间的关联性为依据进行探析,才能准确、科学、全面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073-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2015年修订版)第八章第三节第二目,与时俱进地将原先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3年修订版)调整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概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成果的集中体现,是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重要的骨干课程,结合《概论》课的教学内容,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下简称“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对于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加深对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理解、认同,提高《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理解和掌握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内在关联,对于展开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强大的正能量,提供理论支持,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共同特性,这是两者之间最重要、最根本的关系,也是两者之间形成其他关系的根基和前提

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两者都姓“社会主义”,所包含的基本价值理念完全一致。从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属性和指向来看,两者都具有这样几个鲜明的共同特性:

一是共同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两者都与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根本价值原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都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两者共同具有的最为重要的特性。具体地说,核心价值体系最直接体现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而核心价值观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

二是共同承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的精神财富、思想结晶、文化基因。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核心内容和精髓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表达,正是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与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得到升华,是国家振兴之魂。作为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内核”的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深厚的思想资源和坚实的根基。

三是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处于攻坚阶段的进程中,呈现出社会矛盾增多、价值观念多元的特征。再加上西方一些国家和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推行民主输出、文化霸权、宗教渗透和网络信息多元传播等手段,进行西化、分化,使我国在意识形态安全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在这样的困境中,需要有一种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价值观,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出来了。也正是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实践过程中,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理论创新成果应运而生,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弘扬共同理想,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的强劲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服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着共同的基本的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依托,核心价值观依从于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并确定了核心价值体系包含“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立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再一次明确作出了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首次高度概括地提出了“三个倡导”、“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为什么在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又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这既表明我们党对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标志着我们党对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做出的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

从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过程、提出的具体时间来看,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和提出的时间在前,核心價值观形成和提出的时间在后,核心价值观是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战略任务引向深入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践行,更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走进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转化为实际行动。

从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体系两者的科学内涵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看,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包含着共同的基本的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根本载体,核心价值观依从于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则是对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和抽象概括。

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契合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凝练核心价值观,是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生活基本要求,对核心价值体系作科学概括,用最简洁明了、便于传播、易于践行的价值理念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以增强核心价值体系的实际意义。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的核心”,两者的内容互有交叉、各有侧重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意见》中的这一段话,是对两者关系的基本定位,不仅高度概括了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具有相同属性和特质的关系,而且十分明确地强调了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意见》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这里的“内核”与“核心”可理解为同一概念。众所周知,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的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构成化学元素基本单位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细胞核相对于细胞来说,就是其内核,即核心。原子核相当于原子来说,就是其内核,即核心。因而,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贯通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的核心,也充分说明,两者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各有侧重。具体地说,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又不是其中某一个独立的部分,两者的关系紧密相联。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而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把共同理想的内涵凝练为国家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而核心价值观中“三个倡导”、“24个字”的科学内涵,充分展现了当代民族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则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应特别引以重视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灵魂地位,决定着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无论是提炼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还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四、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两者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创新成果

伴随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的推进,我国学术界针对核心价值观问题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其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追究理论的彻底性,是“为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价值观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核心价值体系更完善、更具理论逻辑魅力,也才能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为广大群众所把握。”党中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融入哲学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智慧,高度概括地凝练出“三个倡导”、“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是对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深入研究,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不仅是对我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升华,也是对从古至今核心价值观的升华。其理论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核心价值体系基本价值理念的凝练更便于传播践行。包含“三个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目标和根本要求,确立了从国家、社会到个人三个层面互相牵连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价值引领。从语言表达的特点来看,核心价值观,可谓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更加符合大众化和通俗化的要求,更便于遵循和践行,具有更强的实践导向性。

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国家追求的价值目标的表述更明确。作为核心价值体系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代表和体现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共同愿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就是我们全民族的奋斗目标,是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在核心价值观中处于最高层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确立為国家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科学内涵的凝练表达,使其更简洁、更具体、更直观,更具有包容性和亲和力。

三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反映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拓展使其内涵更全面。荣辱观,是现实社会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个人观点。“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原则的具体化,解决的是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问题,主要体现的是公民个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操守问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的是社会个人行为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所做出的行动,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核心价值观中处于基础地位。但核心价值观不仅规范了公民个体的道德规范,即“私德”,还规范了以国家和社会为主体的“大德”和“公德”。“德”对于个人、民族、国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也就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由此可见,核心价值观不仅拓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而且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科学内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3]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记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访清华大学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潜涛教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思
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概论”课教学探讨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