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体质量增加和代谢不良反应的影响
2017-04-22白晶甘景梨
白晶+甘景梨
摘要:目的 探讨体重管理对抗精神病药所致体质量增加及代谢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10 例因抗精神病药导致体质量增加(≥7%)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6例)两组,对照组按精神科护理常规进行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体重管理。治疗观察期均为12 w,12 w末比较两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TC、TG、LDL-C)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110 例完成观察(对照组56 例,研究组54 例),体重管理12 w后,研究组25 例(46.3%)BMI 恢复正常,体质量、BMI、腰围、FBG、胆固醇(TC)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体质量、BMI、腰围、FBG、TC 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重管理能降低抗精神病药所致体质量增加,改善代谢不良反应。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体重管理;体质量增加;代谢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的主要方法,但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许多副作用,包括体质量增加和代谢紊乱,往往难以控制。临床上约80%患者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明显的体质量增加[1]。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定义为比原体重增加≥7% 即为体质量增加[2]。体质量增加和代谢不良反应在心理上加重了患者的病耻感而影响其社会功能恢复,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引起精神疾病复发或加重,严重者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我科对药源性体质量增加及代谢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体重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2015年1月~2016年6月的住院患者110例。入组标准:①诊断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ICD-10)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45岁,均为男性;③抗精神病药系统治疗≥6个月;④体质量增加≥7%,体质量指数(BMI)>25)kg/m2;⑤所用患者均为稳定期的的患者,入组时阳性和隐性症状量表(PANSS)≤60分。排除标准:①自然肥胖或使用非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②不合作或伴言语交流有困难;③排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等重大躯体疾病。 收集符合以上标准的110例患者,抛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硬币正面为研究组,反面为对照组。研究组:54例;平均年龄(28.4±15.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0.12±5.2)年,平均病程(2.5±1.6)年,平均住院时间(5.4±3.2)月,平均住院次数(2.1±1.5)次;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分值为(41.1±2.12);入组时用药:按效价比折算成氯丙嗪平均为(548±285)mg/d。对照组:56例;平均年龄(28.1±17.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0.3±3.7)年,平均病程(2.4±1.5)年,平均住院时间(5.6±3.6)月,平均住院次数(2.6±1.9)次;PANSS分值为(42.2±3.2);入组时用药:按效价比折算成氯丙嗪平均为(562±294)mg/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维持原抗精神病药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给予12 w的体重管理。
1.2.1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模式 按部队建制班排管理,严格落实部队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培养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病区主任任连长,护士长任指导员,在休养员中公平、公开选举班长,由班长协助护士进行日常管理。制定内务标准与优秀休养员评比细则,内容包括个人卫生、仪容仪表、内务情况、队列纪律、康复训练完成情况等,每月根据评分细则,评选出优秀休养员和最大进步个人,并将照片公示于病区休养员专栏,通过评优争先提高休养员康复的积极性。
1.2.2體能训练 运动方式选择低强度、有节奏、不中断、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护士带领患者进行体能训练2次/d,上午、晚上各1次,40 min/次。内容:广播体操5 min、站军姿15 min,高抬腿2组(30个/组)、俯卧撑两组(35个/组)、仰卧起坐两组(40个/组)、平板撑两组(1min/组)。在实行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按计划组织3~4次/w户外健身活动,90 min/次,内容包括:快走、慢跑、球类活动、器械训练等。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素质和病情制定体能训练计划,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提高运动量,每月底组织体能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调整训练计划。运动强度实行“有效脉搏监测+基础心率(40%~60%)”或运动时有效脉搏数=170-年龄,可上下浮动15%,主观自我感觉判断如运动中的出汗量适中、运动后感觉轻松、无明显疲劳感等。
1.2.3合理饮食 与医院营养科和餐饮中心结合,患者住院期间食用营养科搭配饮食,总热量<6903 kJ/d,其中脂肪<30%(饱和脂肪酸<7%),碳水化合物55%,蛋白质15%~20%,摄入胆固醇≤200 mg/d,同时增加摄入含纤维丰富的食物(≥15%/d)。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忌过饱、过咸、过油腻、过甜食物,鼓励其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及高纤维谷物,逐步培养其合理饮食控制能力。
1.2.4增强患者对体重管理的认知 通过在科室设置学习园地、康复知识阅览室、发放疾病相关知识小手册等方式向患者讲解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药物对患者体质量和血糖、血脂可能造成的影响,体质量增加对心理和疾病的影响,体能训练、合理饮食等体重管理措施对预防代谢不良反应的重要意义。由责任护士每周以小组形式对分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对饮食、锻炼、生活方式进行讨论。
1.3评价方法 入组患者均在进行体质量、BMI(kg/m2)、腰围、空腹血糖(FBG)、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检测,体重管理12 w后复查各项指标变化;观察不良反应,BMI≤25为干预有效。
1.4統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体质量、BMI、腰围及糖脂代谢指标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体质量、BMI、腰围及血脂水平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
2.2两组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差值比较 研究组干预前后体质量、BMI、腰围、血脂各项指标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2000 年WHO西太平洋地区肥胖工作组对亚洲人的肥胖定义(BMI>25),相当多的精神疾病患者达到此标准。很多研究提示精神疾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特别是氯氮平、奥氮平等可引起体质量增加、糖脂代谢异常,并增加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危险[3];同时疾病本身也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如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睡眠和运动等)烟、酒及物质滥用以及长期住院等[4]。
体质量增加不仅在生理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在心理上也降低了患者的自我认同及对治疗依从性的下降[5-6]。本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体能训练、合理饮食和认知干预。包括通过严格落实部队一日生活作息,制定优秀休养员评比细则,鼓励患者自我管理,使患者在日常生活行为上发生根本的改变,逐步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由责任护士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并监督执行体能训练和户外锻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标准,12 w后对照组患者的体质量均有明显减轻,可见运动是控制体质量增加及减重的重要手段,其中运动时间长,强度低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减少体内的胰岛素抵抗,调节体内血脂代谢;统一提供低糖、低脂饮食,实施科学合理饮食疗法,通过体能训练和饮食管理,使患者摄食减少、运动量增加,从而减轻患者的体质量,改善代谢不良反应;同时对患者的认知干预,通过一对一宣教、小组讨论、集体教育等方式,使患者充分认识到体重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更有助于疾病的康复[7]。
通过12 w科学、系统的体重管理,共有25例(46.3%)有效(BMI≤25);患者体质量、BMI、腰围、空腹血糖、TC 均比干预前有较大的改善(P<0.05 或P<0. 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体重管理能有效控制抗精神病药对体质量增加、代谢不良反应的影响。
参考文献:
[1]Mizuno Y,Suzuki T,Nakagawa A,et al.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counteract antipsychotic-induced weight gain and metabolic adverse effects in schizophren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chizophrenia Bulletin,2014,40(6):1385.
[2]Dixon L,Weiden P,Delahanty J,et al.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diabetes in national schizophrenia samples[J].Schizophr Bull,2000,26(4):903-912.
[3]赵庆莲,任巧玲,候峰,等.新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病患者体重及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 8:377-379.
[4]Lafeuille M H,Dean J,Fastenau J,et al.Burden of schizophrenia on selected comorbidities costs[J].Expert Review of Pharmacoeconomics& Outcomes Research,2014,14(2):259-67.
[5]张华坤,蔡欣,谢金香,等.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的干预[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380-382.
[6]张长军,范茂林,曹红.心理干预在降低抗精神病药物致药源性肥胖中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26-128.
[7]李春燕,黄淑田,殷耀武.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728-729.编辑/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