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安市基于生态农业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展望

2017-04-22杨莉仁郭云黄振侠徐阳张文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农业生态文明

杨莉仁+郭云+黄振侠+徐阳+张文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吉安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该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按照“科学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以生态农业、绿色种养为载体,污染治理为重点,狠抓七大防治工程,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农业;生态文明

农业部提出:力争到2020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吉安市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的要求,走出一条具有吉安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基本情况

1、抓好绿色植保工程,积极推行高效、环保型农业技术示范

按照江西省生态农业行动提出的“开展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推廣行动”要求,吉安市大力推广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综合防治措施,转变病虫防控方式,一方面加强推广应用物理、生物防控措施,全市共推广应用杀虫灯9006盏,杀虫面积31.5221万亩。另一方面科学、减量使用农药,全市共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面积达700.28万亩次。全市共推广应用各类绿色防控技术1548.48万亩次,共建立绿色示范区示范面积68.6万亩,农作物绿色植保技术应用覆盖面达4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用量1350吨。减轻了农药残留、污染,确保了农产品安全、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

2、抓好测土施肥工程,推广绿肥施用技术

在全市13个县(市、区)大力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与服务,建立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片32个、千亩示范片105个、百亩示范片980个,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1099.88万亩,全面实施“增”、“提”、“改”、“防”措施,转变了农民的施肥观念,优化了施肥结构,提高了耕地质量,亩产平均增幅达6%。全市多县实施了现代农业绿肥推广项目,共建立绿肥高产种植示范基地15个,示范面积达7万余亩,平均亩产鲜草2000 kg以上,辐射推广面积40万亩左右,大大减少了化肥的面源污染,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同时加大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带动了全市推广秸秆还田技术面积500万亩以上,增加了土壤肥力,改良了土壤结构。

3、抓好农村沼气工程,推进循环生态农业发展

吉安市从开发清洁能源入手,以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畜牧小区(联户)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为补充,形成了户用沼气、小型联户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不断延伸生物链、产业链,在畜牧、水产、粮食、果业、茶叶、蔬菜、花卉、蚕桑等农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沼气技术,实现了“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立体循环,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 “三位一体” 的生态农业模式,成为新时期农村农业重要的清洁工程之一。目前,全市户用沼气池总保有量累计达33.17万座,有效处理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卫生。

4、抓好畜禽清洁生产工程,实现畜禽污染源头控制

近年来,吉安市连续开展了“爱我美好家园”千场万户畜禽清洁生产行动,做好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实施畜禽清洁生产。一方面科学规划养殖区域,提高新建养殖场准入门槛。目前全市县级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工作已完成,乡镇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三区规划正在有序推进。要求新建养殖场必须在可养区,并同时配套畜禽粪污处理设施,禁养区猪场要逐步关停或搬迁。另一方面以实施畜禽标准化项目和大型沼气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引进、推广和普及粪污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配套技术,在全市规模养殖场户大力推进畜禽清洁生产。目前全市18家畜禽养殖场获得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资格,36家获得省级标准化示范场资格,111家畜禽养殖场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进行粪污处理。

5、抓好渔业清洁生产工程,推行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

2015年全市养殖水面达68.7万亩,为减少渔业生产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大力推行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全市所有大中型水库及小Ⅰ、小Ⅱ型水库水质污染进行综合整治,逐步取消水库养殖承包,推行水库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同时各地结合实际,逐步规范山塘、河流周边水域养殖行为,全市水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全市89.4%的大中型水库、60.7%的小型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水以上。在全市大型的水产养殖基地,推广水产健康、生态养殖与清洁生产技术,建立养殖日志、用药日志、销售日志,按5%-10%的面积建立一口养殖废水处理池,并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放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近五年来,全市改造标准化池塘1.6万亩,建立农业部水产养殖标准化健康示范场33个,覆盖养殖面积2.9万亩,全市80%以上养殖水体的养殖废水排放达标。

6、抓好农业环境监测工程,及时掌握农业污染源动态数据

一是搞好农业污染源普查。2008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全市共普查了种植、畜禽、水产等农业污染源点3万多个,建立了电子档案,并进行数据动态更新,为及时掌握全市农业污染源情况提供了数据支撑;二是搞好农业环境监测试点。2007年以来在永丰、泰和开展了农田面源污染监测试点,建立了长期监测设施。三是开展实施农产品产地污染防治普查,在全市布设了2470个土壤样点采集区,通过土壤采样、送省检测对全市农产品产地土壤进行全面体检,为及时掌握全市农产品产地污染状况提供了数据支撑。四是开展主要水稻产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协同监测,结合土壤普查结果开展产地安全等级划分,在全市布设了371个农产品稻米监测点,全面了解和掌握了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污染类型、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去向,为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源头控制农业污染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农民群众普遍农业环保意识薄弱、法律观念不强,在农业生产中增产增收利益驱动下,随意加大化肥、农药、薄膜的使用量,甚至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农药化肥使用量难以控制,测土配方施肥停留在示范推广阶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情况复杂,点多面广,排放难以避免,并具有潜伏性和不可确定性,只要有农业生产的进行和径流等的发生,就一定会产生农业面源污染,只能控制和减少。

2、畜禽清洁生產仍有很大压力

目前,大部分养殖场治污设施比较单一,沼肥利用受地理环境和季节性影响较大,而且没有设计和建设沼液后处理设施,长期积累易造成二次污染。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工作虽然逐步开展,但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企业退养、搬迁工作难度大。

3、防治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面源污染面广量大,涉及整个农业生产和千家万户,防治工作任务重、矛盾多、难度大。但长期以来市县两级没有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农业部门只是利用相关项目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防治设施手段落后,防治技术薄弱,严重影响了工作有效开展,很多防治任务难以落实。

三、下一步工作展望

1、防治并举,突出重点,深入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按照“源头预防、途径控制、末端治理”的策略,统筹整体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源头预防工程、动态监测工程和连片治理工程。一是源头预防工程,通过不断改良农业优良品种、优化种养方式、提高种养清洁化技术、强化管理、合理规划等措施,从源头有效遏制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绿肥种植和秸秆还田技术,强力推进“四控一减”提质增效行动,开展农药与化肥零增长、农业清洁生产和农业资源保护等行动,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要求。

其次是过程控制。农业废弃物要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处置,通过农牧对接、沼液利用、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等纽带建设,鼓励农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通过种养配套生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途径,实现主体循环。养殖粪污以无害化、肥料化为主进行综合利用,种植业废弃物以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为主要手段进行综合利用,农业径流以农业生态系统原位处理及生态回流为主要手段进行综合利用。

三是末端治理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控和治理,合理配置农业污染物降解消纳设施,加快推进绿色植保、测土配方施肥、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等工程建设,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合理保护和利用渔业资源。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工程,即通过建设人工湿地,对农业生产尾水进行梯度净化处理;水生植物控制性种养工程,即按照“集中圈养、集中管理、集中打捞、集中处置”的原则,对污染负荷大的河流实施水生植物控制性种养,主要包括水葫芦、睡莲、菱角等水生植物控制性种养、科学化管理、机械化打捞和资源化利用。

2、坚持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推进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开放性,跨流域性和流动性等特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需要流域的上、中、下游加强协作,统筹推进。首先应加强试点示范。把现有的清洁生产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配套,选择农业高度集约化、生态脆弱或者敏感的(如水源地的周边)典型区域示范推广。

其次是先易后难,从小流域做起。小河是大河的源头,干流是支流的归宿。从小流域开始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累经验和技术后,应用于其它支流和干流,最终形成“小河清洁大河净、支流生态干流清”的良好局面。

最后应加强部门协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建设、工矿和农村生活源污水排放等密切相关,需要林业、水利、环保等多部门的协同配合,更需发改、财政等综合部门出台引导农民开展农业清洁生产的有力政策措施。

3、坚持监测与防治同步进行

由于农业面源污染自身特性,对其研究和防治工作起步也较晚,过程机理仍不透彻、评价体系仍不健全、防治措施仍不精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一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能力。在现有农业污染监测点基础上,加大投入,完善监测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体系,以期摸清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二是以监测促防治。在实施流域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区域,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力度,以监测结果考核防治成效,为下一步实施农业生态补偿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农业生态文明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试述黔南州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综述
浅谈利用生态农业产业链技术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