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

2017-04-22张青科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锈病红蜘蛛白粉病

张青科

摘要: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小麦快速生长,随之而来的病虫害也开始发生,特别是中后期,小麦杨花、灌浆期,是防治小麦病虫害的有利阶段。该文介绍了小麦病虫害的危害特征及防治技术。

关键词: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红蜘蛛;蚜虫

一、小麦条锈病

1、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面,有时叶鞘、茎秆和穗部也有发生,病叶上有黄色条锈斑,北方小麦区发生严重,南方也常发生,当雨季多发年份,容易大面积发生。

2、防治方法

条锈病发生时,需要进行药剂防治。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10%时,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50 mL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 g,或12.5%的特谱唑粉剂30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

防病的栽培措施。注意适期播种,适当晚播。消除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同时,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各地应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策略,及时封锁发病中心,以免条锈菌的随风扩散传播。

二、小麦白粉病

1、危害症状

严重时,叶鞘、茎秆和穗部都会发生白粉病。整个生育期皆可发生。开始时个别株体叶背有针尖白点,1-2天会大面积传播,以后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也渐变为灰色,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防治方法

各地区播种时合理安排播量,尽量推迟,合理多施磷钾肥,健壮的小麦株体抗性强。

粉锈宁加多菌灵或烯肟·多菌灵烯唑醇、咪酰胺、克百菌、戊唑醇均可,出穗时隔7天用药一次如遇连阴天可追加一次。

三、小麦纹枯病

1、危害症状

主要是幼苗发病,地表叶鞘上有淡黄色小斑点,随后颜色加重,形成状斑。最后根部腐烂枯萎而死,拔节后基部叶鞘上形成云纹花秆状,并继续向上部扩展,后期侵入茎秆,最后病株枯死,形成枯白穗,病斑表面产生白色霉状物,再形成球状菌核。

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病品种。适期晚播,合理密植。排水降渍,降低田间湿度。适当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化肥,合理密植,及时除草和排水,改善麦田生态环境,培育壮苗,提高抗病性和补偿能力。

(2)化学防治

药剂拌种,当前施用效果较好的是用20%三唑酮乳油、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悬浮剂、3%戊唑醇湿拌剂等拌种。喷雾,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分别为75 g或100 g,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100 g、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60 g或12.5%烯唑醇悬浮剂100 mL等。

四、小麦赤霉病

1、危害症状

主要在小麦扬花期发生,有一小部分穗枯萎。阴天或小雨会不断发展,逐渐变黄或青色,有时会发现红色菌丝。带病菌的秸秆能危害到人畜安全。

2、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

选用抗(耐)病品种,适时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收获后要深耕灭茬,减少菌源。

(2)药剂防治

一是掌握好防治时期,若抽穗期遇到连阴雨,喷药时间宁早勿晚,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一次喷药,间隔5-7天,第二次用药。二是可用药剂63.5%咪鲜胺锰盐·菌多灵可湿性粉每亩22-24 g、28%烯肟·菌多灵可湿性粉每亩47-95 g。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

五、小麦全蚀病

1、发病原因

土壤中残留病残体或是混有病残体的种子越冬、夏,播种后随着小麦的生长扩展到分蘖节和茎基部,最后引起小麦株体死亡。

2、防治措施

禁止从病区引种,防止病害蔓延;实行蒜麦或别的作物轮作倒茬;种植耐病品种;增施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可选用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苯醚甲环唑醇粹小麦拌种剂,兑水400-500 mL。喷雾: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 g,或20%三唑酮乳油100-150 mL,兑水50-60 kg喷浇麦田,防病效果较好。

六、小麦红蜘蛛

1、危害症状

主要吸取麦苗汁液,茎叶缺少营养而发黄,严重影响植株生育期各个环节不能正常生长,重时导致死亡。

2、农业防治

(1)精细整地

早春中耕,能杀死大量虫体;麦收后浅耕灭茬,秋收后及早深耕,因地制宜进行轮作倒茬,可有效消灭越夏卵及成虫,减少虫源。

(2)加强田间管理

一要施足底肥,保证苗齐苗壮,并要增加磷钾肥的施入量,增强作物自身抵抗能力;二要及时进行灌水、除草;三要在孕穗期要喷施壮穗灵,强化作物生理机能,提高授粉、灌浆质量。

(3)灌水灭虫

在红蜘蛛潜伏期灌水,可使虫体被泥水粘于地表而死。灌水前先扫动麦株,使红蜘蛛假死落地,随即放水,收效更好。

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小麦红蜘蛛可选用15%哒螨酮乳油2000-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5000-6000倍液,5%甲维盐可溶性颗粒剂每亩3-4 g,兑水均匀喷雾。

七、小麦蚜虫

1、危害症状

当小麦抽穗后,蚜虫主要群集在小麦叶片、茎秆及穗部,吸取汁液。当虫口密集时,造成叶片枯黄,植株生长不良;麦穗部被害后,造成籽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

2、防治方法

一是种子处理,拌种可做到防病治蟲;二是大田施药,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5-7 g/亩,或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剂50 mL,兑水50-60 kg喷雾。其中抗蚜威防效好,且不杀伤天敌。通常于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以后均匀喷雾。

猜你喜欢

锈病红蜘蛛白粉病
捕食螨防治玉米红蜘蛛技术要点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甜瓜白粉病抗性基因遗传及候选基因定位
2017年保山市蚕豆新育成品种锈病评价试验分析
燃烧的“红蜘蛛”
变叶木新病害白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黄瓜为什么易感白粉病?
棉田红蜘蛛猖獗的原因及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