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临床药物治疗进展
2017-04-22汪小利
汪小利
妊娠糖尿病(GDM)孕妇比正常孕妇发生畸形的概率高,且可能造成不育、流产、早产等,同时还会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进而对产妇和新生儿健康造成较大危害[1]。同时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会使孕妇体内出现胰岛素抵抗,影响胰岛β细胞的分泌,导致不良妊娠结局,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因此,临床制定有效筛查方案,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有效控制血糖,以进一步改善母婴预后。本文就妊娠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临床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GDM的筛查
1.1GDM篩查时间 孕妇初次产前检查时应进行GDM高危因素评估,存在高位因素的孕妇进行血糖筛查试验[2]。筛查结果为阴性孕妇,在孕24~28 w重复试验,结果仍然为阴性者,需要32 w进行再次筛查。无高危因素的孕妇,常规与24~28 w进行血糖筛查试验。
1.2 GDM筛查对象 GDM高危因素包括:①年龄>35岁的孕妇;②孕前指数≥28kg/m2;③直系亲属有糖尿病史;④孕前月经不规则或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⑤空腹尿糖2次检查均为阳性;⑥既往有不明原因流产、死胎,尤其是难产、畸胎、羊水过多史;⑦既往伴有中毒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⑧孕前有GDM史;⑨此次妊娠胎儿过大、羊水过多,并伴有子痫前期,且摄入营养过剩或不恰当;⑩有严重感染时,外阴瘙痒[3]。
1.3筛查方法 GDM采用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筛查[4]。多数GDM孕妇无明显症状,且空腹血糖也正常,因此仅依靠空腹血糖检查容易漏诊。而OGTT多次抽血,孕妇耐受率低,且诊疗费用显著增加。所以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筛查是当前GDM的主要筛查手段。
2妊娠糖尿病的诊断及分级
2.1诊断
2.1.1目前,世界各国对GDM的诊断标准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四种[5]。①妊娠期2次或者2次以上空腹血糖(FPG)≥5.8 mmol/L(105 mg/dl)。②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1h血糖≥11.1 mmol/L(200 mg/dl),FPG)≥5.8 mmol/L(105 mg/dl)。③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中FPG≥7.0 mmol/L(126 mg/dl),或者75 gOGTT2h血糖≥11.1 mmol/L(200 mg/dl)。④ADA、NDDG、I-ADPSG标准中2项或者2项以上结果超过或达到诊断标准。
2.1.2糖化血红蛋白(HbAlc) 是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其浓度可反应血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随着糖尿病病情越严重,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率越高,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越高。马秋[6]研究中指出,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的筛选和诊断,糖尿病病前期患者HbAlc为5.5%~6.5%,可提前给妊娠糖尿病病风险孕妇实施糖尿病预防计划。故,临床HbAlc≥6.5%,HbAlc≥5.7%作为糖尿病筛查标准之一[7]。临床空腹血糖正常孕妇可将HbAlc作为筛查GDM指标之一,以提高GDM的诊断率,预防GDM的危害。
2.2GDM分级 A1级:FPG<5.8 mmol/L(105 mg/dl),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餐后2h血糖<6.7 mmol/L(120 mg/dl)[8]。A2级:FPG<5.8 mmol/L(105 mg/dl),或经饮食控制餐后2 h血糖≥6.7 mmol/L(120 mg/dl),临床需要给予胰岛素治疗[9]。A1级GDM孕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产后糖代谢异常多能恢复正常,A2级GDM孕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胎儿畸形率发生风险增大。
3妊娠糖尿病的治疗
3.1营养治疗 合理饮食可以控制血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该方法是GDM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相关研究提出,90%的GDM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10]。所谓理想饮食,即可提供维持妊娠的热量和营养,又不会引起餐后血糖过高。一般情况摄入标准为30~35 kcal/kg/d,每日总脂肪摄入量应小于总热量的20%,这样可改善糖耐量,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11]。GDM患者容易并发胃肠功能异常、胃排空异常,且以腹泻、消化性溃疡多见,故应少食多餐,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同时应多食富含维生素、纤维的食物,并且应注意补充钙、铁、锌、镁等微量元素。此外,尽量食用熟食,烹调以蒸、炖为主,且应切细煮熟。GDM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食,以促进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代谢,这样还可以调整好胰岛素的剂量,防止低血糖、高血糖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饮食运动控制3~5 d,孕妇血糖控制仍不达标,应给予胰岛素治疗。
3.2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是GDM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运动治疗是针对个人状况制定的针对性运动方案。这样不仅利于骨骼肌运动消除能量,且可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改善心肺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运动会消耗葡萄糖和减少胰岛素的需求量,有利于平衡胰岛素和血糖。运动治疗方法,帮助孕妇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计划,并且可依据孕期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运动。Zakikhani M[12]研究中指出,运动锻炼7 w后,GDM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单纯饮食控制者。所以,GDM孕妇在日常生活中应重视运动疗法。
3.3药物治疗
3.3.1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是临床治疗GDM的首选药物。临床选择胰岛素时,应选基因重组胰岛素或人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是当前临床1型和2型糖尿病治疗的常用药物,但是高药物与GDM患者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适应,容易诱发餐后高血糖、两餐间低血糖,所以临床不提倡使用。人胰岛素类似物包括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胰岛素类似物是与人胰岛素相似的生物制剂,其药动力学特点较人胰岛素更加,具有更符合生理、抗原性更弱、效果更加的特点。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及门冬胰岛素治疗GDM安全、有效、更利于餐后血糖控制。临床大量研究指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比短效胰岛素降糖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同时在血糖控制达标时,胰岛素需求量减少。
3.3.2口服降糖药
3.3.2.1胰岛素促泌剂 胰岛素促泌剂分为磺脲类及非磺脲类。前者类降糖药物由于含有磺脲基团,可使胰岛素β细胞膜上KATP通道关闭,促进胞外钙内流,增加胰岛素分泌。同时还具有类胰岛素作用,可改善组织胰岛素敏感性。而后者结构中不含磺脲基团,但其作用机制基本相同,起效时间更快、更短,低血糖发生率较低,无显著不良反应,但是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血糖水平,故临床不选用。
3.3.2.2双胍类 是通过抑制肝糖产生、输出,已改善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使外周组织充分利用葡萄糖,实现降糖的作用。孕妇对二甲双胍依从良好,且胎儿严重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临床大量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在血糖控制及母婴结局方面不差于胰岛素,且可有效控制孕妇的体重。
3.3.2.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主要是在肠道发挥作用,通过竞争性抑制小肠上段α-葡萄糖苷酶,延缓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从而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是吸纳后血糖趋于平稳上升。同时对总葡萄糖的吸收不产生影响,也不回影响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不会法神低血糖。但是该药物在消化道不良反应大,限制了临床的广泛使用。
3.4中医治疗 随着中医学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中医治疗GDM也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临床采用部分重要复方制剂,例如加味桃仁承气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促进肝细胞胰岛素的释放[13]。由此,中医治疗为临床GDM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4治疗目标
4.1血糖控制目标 教会患者自我检测血糖,特别是空腹、餐前、餐后1~2 h血糖,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空腹、餐前、或术前3.3~5.3 mmol/L,餐后1h≤7.8 mmol/L,或餐后2 h血糖≤6.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尽可能控制在6.0%以下。
4.2体重控制 王恒等[14]研究中指出,孕期体重指数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发生率密切相关。而聂翠娣[15]研究提出,限制孕期体重增长,并将体重增长控制在12.5 kg左右,可有效降低GDM的发生率。
4.3血脂、血压控制 人体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能量代谢主要是由血糖供给的,多余的血糖可转化为糖原、脂肪、蛋白质,故血样的代谢关系到脂代谢、蛋白质代谢。高脂血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从而使胰岛B细胞降解葡萄糖能力降低,造成高血糖。高血糖浓度会促进糖的异生,导致肝脏加速合成胆固醇,引起以胆固醇增高为主的高脂血症。所以,血脂代谢异常可能是GDM孕妇生理、病理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改变也会导致GDM孕妇心血管疾病、妊高症等并发症的发生,且是远期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所以,GDM孕妇也应该重视对血脂、血压的控制,而非单一的控制血糖。
5讨论
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妊娠糖尿病发生率不断上升,积极开展妊娠糖尿病筛查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内容。对于妊娠糖尿病孕妇,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治疗,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依据孕妇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终止妊娠,最大化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以实现良好的妊娠结局。与此同时,临床还应做好妊娠糖尿病相关宣传教育,提高孕妇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到健康生活饮食,并定期进行产检,有效防止妊娠糖尿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德清.妊娠期糖尿病病因学研究进展[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3,6(1):3-4.
[2]武唤秀,李素云,张灵枝.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因素[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18(1):9-11.
[3]欧阳凤秀,沈福民.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36(6):378-381.
[4]汤夏莲,童南伟.妊娠糖尿病2004年ADA诊断标准的解读与详议[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2,3(1):13-15.
[5]张新阳,美连方.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期糖尿病的特点[J].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9:254.
[6]马秋,谭同均,龙琴,等.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58(16):3525-3526.
[7]邹跃玲,吴礼锋,赵爱武,等.糖化白蛋白和脂联素检测在妊娠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12):1444-1446.
[8]杨慧霞.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3,10(5):283-285.
[9]中华醫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3(6):475-477.
[10]张殷,冯伟玲,朱绍芬,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及护理[J].热带医学杂志,2014,4(3):332.
[11]成清奇.妊娠期糖尿病诊治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3( 6):769-770.
[12]游小苇,傅俊青.妊娠糖尿病的中医治疗进展[J].新余学院学报,2015,20(1)26-27.
[13]陈素清,刘超斌,郭胜斌.妊娠糖尿病3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
[14]张颖,吴兴建,杨峰,等.妊娠糖尿病产科并发症调查[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
[15]马旭丽.妊娠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1例[J].护理学杂志,1997.
编辑/李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