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有机大米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7-04-22金丹
金丹
摘要:有机大米是辽宁省大米市场中的高端消费产品。辽宁有机大米种植起源较早,发展势头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系列问题。概述辽宁有机大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以促进辽宁省有机大米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有机大米;现状;问题;对策;辽宁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10-0076-03
大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辽宁省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特别是水稻生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水稻作为辽宁省的优势农作物品种,其在全省的播种面积2007年已突破66.7万hm2(1 000万亩)。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启动实施全国进一步新增500亿kg粮食生产能力的规划,东北三省计划用10 a左右时间增产粮食100亿kg。国家一系列扶持种粮政策的出台,为辽宁省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证,在这种背景下研究辽宁省大米产业发展的问题非常必要。而有机大米作为辽宁省大米市场中的高端消费产品,因其价格、品质的突出更是值得深入探讨。辽宁省有机大米种植起源较早,发展势头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严格执行有机食品认证标准,加强有机食品证后监管工作显得十分必要。
1 辽宁省有机大米产业现状
辽宁省有机大米认证工作开始得较早,认证总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已具有一批发展稳定、富有经验的有机大米生产企业。尤其是在传统大米主产区盘锦,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基本覆盖了整个盘锦地区的大米企业,使得盘锦地区大米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在全省大米企业认证中占据很大比重。
在稳步发展、扩大数量的同时,辽宁省各市有机产品的监管工作也在加强。有机大米的产品抽检率逐年提高,有机大米企业实地检查达到100%。2011年全省的统一抽查结果表明,全省有机大米市场产品质量合格率为100%。另外,通过对各大超市、粮油批发市场2011年有机食品市场监察工作的开展,表明在市场上流通的有机大米(通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产品用标基本规范。
2 辽宁省有机大米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不按照有机生产方式进行生产
从有机大米的发展历史和概念可以看出,它强调的是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对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各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整个生产过程非常强调环境风险的控制,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条件。因此,有机大米的生产要像绿色大米、无公害大米的生产一样,首先必须选择适宜有机发展的基地,也就是说该基地要有很好的生态环境,同时整个生产过程能够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能力。
2.2 市场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
1) 个别企业为追求利益,不讲诚信,以次充好。由于有机大米市场定位高端、售价高、企业获利空间大,但发展有机大米种植却成本较高、收益缓慢,所以出现一些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讲诚信、以次充好,造成当前国内的有机大米市场秩序混乱,鱼目混珠、高价叫卖等问题层出不穷,使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影响了有机大米企业的发展。
2) 有机大米的标识使用不规范。消费者面对五花八门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如同“雾里看花”,很难分辨清楚。市场上销售的有机大米包装上,有的并未标注认证机构和认证编号,只有一个“中国有机产品”的标识,而有的包装标签上则贴着好几个不同的标识并标注了认证机构的名称和认证编号。根据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國家认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管理的通知》的最新要求,从2012年3月1日起,所有有机获证企业必须在其销售的有机产品或者产品的最小销售包装上,加施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标志唯一编号(有机码)及认证机构标志。
2.3 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多,认证结果参差不齐
目前,经国家认监委认可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共有20多家,其中包括农业系统的、环保系统的、质检系统的,还有法国、美国等外资机构,它们规模不等、背景不一,对认证的管理也有松有严、标准不一。认证咨询、认证中介、认证代理,各类认证服务机构遍地开花,造成了认证秩序混乱,甚至出现“有钱就能买到认证”的情况。
2.4 有机大米证后监管不到位
在有机食品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认证、轻管理”的现象,很多地方并没有专职的管理部门、足量的工作人员和必要的经费保障,开展证后监管工作的主动性不够,造成监管工作未能及时有效地跟进。
部分获证的有机食品企业自律意识淡薄,放松证后管理,缺乏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严肃性,擅自不规范用标。例如有的企业就一小块地通过有机认证,但其他地块产的产品也当有机产品销售,这就造成有机食品市场混乱、问题繁多。
3 辽宁省有机大米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注重生产环节源头上控制
1) 基地环境。生产有机大米的最终目的是供人们食用,有机大米作为定位于大米市场中的高端产品,其最重要的要素就是食味好、品质优,因此,有机大米生产者应选择适宜发展有机农业种植的生态环境。一般而言,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有机大米种植基地周围不应有污染源,尽量避开繁华的都市、交通要道和工业园区的中心,生产基地上风口或者上游不可以有有害气体排放或者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②有机大米种植基地要有清洁的灌溉水源,并且水源周围不能有污染源或者潜在的污染源。③基地土壤肥力好,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有机大米生产基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应在正常值范围内,土壤中不存在重金属污染史。同时种植基地也不能存在严重的农药、化肥残留。④有机大米生产企业选择的种植基地周围最好有天然的隔离防护带。⑤由于有机农业的传统种植方式,拒绝化学投入品的使用,要保证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2) 投入品管理。对在有机大米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病虫草害,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作物为核心,综合利用各种农业的、物理的、生物的防治措施,创造有利于各类自然天敌繁衍和不利于病虫草滋生蔓延的生态环境,保证生物的多样性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尽量使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以达到持续稳定、增产增收的目的。
3.2 注重加工环节,确保有机大米品质
有机农业强调的是“从农田到餐桌”的系统过程,因此有机大米的生产不仅要保证原料水稻的有机方式种植,更应注重加工过程的有机连续性。在加工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加工过程中无污染原则。从稻谷入库到有机大米出库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过程,在有机大米的加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应严格控制,防止由于加工造成的污染。2) 选择适宜的贮藏和运输方法。贮藏作为有机大米加工的重要环节,不仅包括对加工前稻谷的贮藏,也包括对加工后成品大米的贮藏。尽量将有机大米单独存放,如条件不允许则应做好标记,防止与普通大米混淆。同时在贮藏过程中也要制定完备的防虫防鼠防潮措施,以免有机大米品质受到影响。运输过程也同样要求做到无污染,绝对禁止将有机大米与化学品尤其是有毒的化学品存储在一起或者放一起运输,当然也不允许使用运输过有毒有害化学品的车辆运输有机大米。3) 无环境污染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机大米生产企业在加工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自身的清洁,同时要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全球生态环境退化,为了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优良环境,加工后产生的废水、废气要经过无害化处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3.3 加强市场流通领域监察
有机大米进入市场上销售是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如果有机大米的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环节都能达到有机产品标准的要求,而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后没有经过严格的控制,则破坏了有机大米的有机完整性,这就需要农业、环保、质监、工商等多部门共同合作,在规范有机大米市场和保障有机大米质量等方面发挥各自的职能。1) 加大对有机大米市场流通环节监察,重拳打击假冒有机食品,将违规经营者逐出市场。各部门可以联合对辽宁省所辖范围内的各大超市、粮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有机食品专卖店销售的有机大米进行市场监察工作,通过采样登记查询,对发现的假冒有机食品标志、超期使用标志、超范围使用标志现象进行严格处理,还有机食品市场一片净土。2) 获证企业自律性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有机大米获证企业,由于在转换期的高投入、低产出的风险及市场销售的不确定因素,为了降低风险、提高利润,没有严格地按照有机食品标准进行生产,或者以未经认证的产品冒充有机食品进行销售,这样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损害了有机食品的品牌形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有机食品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追逐的目标,因此获证企业应从长远利益考虑,维护好“有机”这块金字招牌,加强企业自律性,促进有机食品的良性发展。
3.4 规范认证机构,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管
目前活跃在我国有机产品市场上的20多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咨询、认证中介、认证代理等各类的认证服务项目繁多,不仅如此,受利益驱动,有些认证机构甚至主动找企业花钱买有机食品认证,“有钱就能买认证”仿佛不再是“黑幕”。滥发证、发关系证、卖证等现象的危害尤其大,将直接导致整个有机行业信誉的破产,对整个有机行业造成致命的打击。这就要求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管。国家认监委201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有机产品等食品农产品认证活动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重点检查认证机构标志发放及认证检查等活动是否符合规范,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暂停、撤销该认证机构的认可资质。同时要求对认证人员注册制度进行风险評估,进一步严格人员注册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提高准入门槛。
3.5 全面加强证后监管工作
加强对有机大米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保证有机产品的质量和规范用标,是维护有机认证的公信力和市场秩序的基础,同时也是打造有机产品品牌形象和健康发展的前提。以“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为工作原则,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全面加强证后监管制度的建设和监管措施的落实,采取质量抽检、产品公告、应急预案等一系列监管手段,积极配合工商、质检等管理部门,跟踪检查获证企业,坚持检查结果公告通报制度,严厉打击假冒有机大米行为,查处违规用标行为,建立有机食品发展的良好市场秩序。
3.6 建立有机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有机完整性
为了保证有机生产的完整性,有机大米种植、加工者应建立完善的追踪系统,保存能追溯实际生产全过程的详细记录(如地块分布图、农事活动记录、加工记录、仓储记录、出入库记录、销售记录等)以及可跟踪的生产批号系统。通过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追溯制度,提高有机大米生产者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切实保障有机食品的优质品质。
3.7 进一步实施政府对有机食品的鼓励性政策
由于有机食品的生产需要经历相对较长的转换期,在此期间,生产基地用于土壤改良和生产技术改进所需要的前期资金投入很高,一般的生产企业难以接受。为了推动有机食品的发展,应适当给予实行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户与企业资金补助,或者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农业投入品及农业生产技术的相关优惠政策或实物补助,鼓励各科研院所参与有机产品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带动有机食品生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常璟宇.解读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J].中国食品,2011(3):24-27.
[2] 郝建强.中国有机食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世界农业,2006(7):1-4.
[3] 甄翌.我国有机食品认证体系的问题与完善[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15):117-119.
[4] 李跃东,侯守贵,林洪祥.辽宁省水稻生产增产潜力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09(2):48-51.
[5] 杨文霞,王伟,郎德山.有机认证新标准的解析及对我国有机蔬菜产业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2):57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