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错误”资源,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2017-04-22江小松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光屏凸透镜烧杯

江小松

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说,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错误.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正面地、积极地应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并把这些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分析错误,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思考、分析、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会出现错误,教师要抓住这些错误资源,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分析错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先把蜡烛、凸透镜、光屏都固定在光具座上面,然后把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并提出问题: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蜡烛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学生的回答显然是不完全正确的.教师没有立即评判,而是把蜡烛放到了凸透镜的2倍焦距的刻度上,把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动直到出现清晰的像,学生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像.观察到这个结果,学生就改变刚刚的说法,认为蜡烛经过凸透镜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这时教师把蜡烛放到凸透镜的1倍焦距内,开始移动光屏,学生看到无论教师把光屏移动到什么位置,在光屏上都再也没有出现蜡烛火焰的像.在光屏的一侧进行观察时,可以看到蜡烛火焰的像,而且是正立的.通过观察实验,学生清楚了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既有正立的,也有倒立的,出现哪种像是由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决定的.

二、合理整合错误,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概念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学生往往出现概念的理解性错误.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设置与概念相关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分析、去探究,纠正自己的错误,寻得真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熔化和凝固”时,对于熔化的概念,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物理情境:在一个烧杯中放入冰水混合物,在一个试管中放入一些冰块,然后把试管放入到烧杯中,同时要保持两者不能接触,把两者放到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给石棉网加热,要保证烧杯的底部是被均匀加热并且加热的速度要慢些.同时,提出问题:试管里面的冰块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有的学生说,试管里面的冰块会有一些被熔化.这个回答明显是错误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于晶体熔化的概念从本质上没有理解透彻.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把对概念理解的问题显现出来,然后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主要告诉学生物质熔化需要具备条件:温度要达到其熔点;要不断地吸收热量.只有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完成熔化的过程.在上面给出的情境中,酒精灯并不是直接给试管加热,试管中的冰块要熔化,就要从烧杯中吸收热量,可是烧杯中放的是冰水混合物,酒精灯就只能把烧杯中的冰熔化,却不会升高烧杯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就是说,烧杯中的温度仍然是0℃,试管中放的是冰块,烧杯就不会对试管产生使冰块熔化的温度差,也就不能实现对试管的不断供热,从而试管中的冰块是不会被熔化的.这样,能使学生清楚概念的本质内涵,也能使学生看到与概念有关的具体问题.

三、運用实验纠正错误,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本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物理实验,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正是探究的过程,给了学生亲密接触物理现象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取必要的物理知识,并在分析、归纳总结中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从而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正确认识.例如,在讲“平面镜”时,对于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学生都能猜想出物体在镜子中像的大小是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直接相关.错误原因就是学生根据平时照镜子发现人距离镜子越远,人在镜中的像就会越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从实验的设计到如何验证猜想再到器材的使用都有结论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把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竖直放到白纸上,在两支蜡烛的中央放一块玻璃板,使玻璃板也竖直放置,这时通过玻璃板观察蜡烛所成的像,并把所成像与另一侧蜡烛进行大小比较,发现两者是完全重合的.接着改变蜡烛距离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总是和另一侧的蜡烛是完全重合的.这样,使学生清楚平面镜的成像与物体放置的位置是没有关系的,并且像和物总是大小相等.利用实验探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能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积极参与讨论,取长补短.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光屏凸透镜烧杯
特别的“冰袋”
光屏的作用
像与物大小关系如何判断
去掉光屏在哪能看到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