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初中科学教学效果

2017-04-22王亚平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创设教学内容

王亚平

初中科学理论性、抽象性较强,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可能感到困难.利用情境教学,能够改善这种状况.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创设有效情境,提高初中科学教学效果谈点体会.

一、创设游戏情境,增加课堂教学趣味

在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相较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而言更重视学生的成绩.通常采用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科学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当代中学生的学习需求,且导致科学课堂过于枯燥、乏味.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改革创新,提高课堂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学习.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情境导入课堂,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学习.例如,在讲“神经系统的组成”时,教师可以以“打手游戏”导入课堂,随机抽选两个学生,一个手心朝上,另一个手心朝下进行打手游戏,看谁的反应快.游戏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在游戏中,这两个学生身体的哪些部分参与了游戏?在游戏中它又起着什么作用呢?通过以上情境以及问题,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的思路引入课堂,缓解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压力,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加了科学课堂的趣味性.另外,在学习本节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学生创编相关的情景剧,将所学知识融入其中,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单一、死板,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高.而故事情境可以改善这一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相关教学内容渗透讲解相关的故事,并融入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讲解“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很久以前,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休息,突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掉下来正巧砸到牛顿的头.当时牛顿就想:为什么苹果会向下落呢?正是因为牛顿爱思考、勤奋好学,才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一定律.由此,教师可以引出问题:万有引力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将故事向教学内容过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时,对于“太阳”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以我国传统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导入教学,并提出相关的情境问题:假设当年夸父的奔跑速度是100km/h,他需要多少年才能追到太陽呢?通过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翻开初中科学教材,发现其中大多知识离不开科学实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实验情境,将所学知识融入实验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总结实验,促使学生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自由探索中提高综合能力.例如,在讲“电磁感应”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验导入课堂.如,课前准备实验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将1个长为45cm的空心棒外缠7个宽为3cm、间隔同样为3cm的线圈.完成之后,将7个线圈两端分别接上1个发光的二极管LED(共接7个).再将1个圆柱形的磁铁放在空心棒中间,并用双手捂着空心棒的两端剧烈晃动,让学生观察此时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发现,LED灯一闪一闪的.教师引导学生:这个实验中有用到电源吗?没有电源,为什么灯也能亮呢?通过这样的实验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然后教师可以将教学实验贯穿课程,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探究实验的形式学习本课知识.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发现原理—得出结论”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知识、反思自我.通过这样的形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所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创设情境是新时期教学中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情境教学,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设不同教学情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创设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