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2017-04-21唐雪丽
唐雪丽
摘要:适当及时的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针对性的提问是连接教师和学生数学知识和思维交流的重要桥梁,提问不仅仅是促进课堂教学进程正常进行的方法,更是保证学生对知识点完全消化理解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质疑心理,进一步鼓励学生在自主思考、探索研究中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问题分析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教师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普遍重视,并已成为广大教师积极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设计并应用到位的数学课堂提问,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尤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不断探索与实践,优化课堂提问,注重提问方式方法的运用,在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实施上探寻策略。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仍然是中小学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渠道,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素质教育,实现课程知识的宣讲。高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有效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完成学习,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快速消化知识;反之,无效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感觉情绪低沉,无效的课堂提问让学生解答迟钝,师生教学互动性不强。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组成了小学教学体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如何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的现实意义与教学意义。只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才能保证小学生轻松快乐地接受小学数学知识;只有启发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才能体现新一轮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气氛融洽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地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仔细分析学生所学的知识,通过设计课堂问题,在考核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应用现状
有学者曾经对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问教学手段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阶段性的调查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教师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记忆、理解分析和应用层次共占问题的大部分,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评价层次共占总问题的小部分。统计学者通过对若干名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跟踪记录,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多半以上的小学数学教师把自己的提问定位在偏于简单的问题上,这个结果与现阶段小学教材的设置和知识掌握水平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吻合的,但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是没有帮助的。另外,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的实施存在很大的误区。现阶段,课堂提问已经成为备受教师青睐的课堂教学手段,但有些教师的提问根本没有经过仔细设计和策划,只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提问,提问缺乏针对性。例如,在学习三位数退位减法时,教师展示图片:苹果337个,鸭梨352个,桃子409个,教师:大家从图片中能看出什么?学生:有337个苹果。教师: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回答吗?学生:同意"由此往下,直到问完鸭梨和桃子的个数,这样的问题虽然能够得到很大的课堂反响,但是对于教学目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封闭性问题远多于开放性问题。这种事先设计好备选答案,将学生的回答限制在被选答案中的封闭性问题,把学生的思维牢牢“捆绑”在教师规定的教学路径上,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个别学生作答,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其他学生,也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的开放程度,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恰当地将封闭性问题转变为开放性问题,利用开放性的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动机,进而调动学生的智慧潜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習。学生因此有了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增强了学生参与度,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这也正是有效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达到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活动质量提高目的。例如,有些教师习惯以“你明白了吗”这样的“虚假问题”来结束课堂教学,学生多数也会回答“明白”或是“懂”等固定不变的答案,但是真正明白什么,懂得什么教师不得而知。如果将“你明白了吗”改为“这堂课同学们都理解了什么”,这样就将一个封闭式的问题成功转化成了可供学生分析讨论、广泛阐述观点、分享观点的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同时也能通过学生的分享,了解肯定学生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倍数和因数》的教学作为例子,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4和5的足够多的倍数,然后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观察黑板上这三个数的倍数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这位教师不是一上来就告诉学生倍数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而是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一个学生说:我发现2的倍数都是偶数没有奇数,4的倍数也是一样。另一个同学说:我发现5虽然是奇数,但是它的倍数有偶数也有奇数。还有同学更是大胆的猜想:是不是偶数的倍数一定都是偶数。学生会通过这个问题互相交流,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甚至会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比教师直接告知要有效得多。像这样开放性的问题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思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这个问题轻松地认识了倍数这个概念,并且自己发现了许多知识点,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目标得以落实,教师也要掌握好设置开放性问题的度,适当地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若开放度太大,问题不着边际,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会浪费大量有效时间,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数学课堂提问要控制好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的比例,使之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陈艳.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现代教育小学校长,2007,(6).
[2]雷宁.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陕西教育,2011,(Z2).
[3]周琳.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设计.湖南教育,2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