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政治课堂教学,要有高质量教学问题

2017-04-21邱昌林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7期
关键词: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政治课

邱昌林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171-02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不仅考虑思想政治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思想政治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即这段话我们可以解读思想政治教学要“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那么如何体现这种教学理念呢?如何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因创设合理教学问题,让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

问题是思想政治学习的核心、心脏,问题设计是教学的核心,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思想政治问题设计的好坏、质量高低等等就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做好思想政治课堂问题设计意义非凡。

我们一起来看下面两位老师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概念引入问题设计】不同的教学设计为例子进行讨论:

A教师:

通过问题1,让学生从形式上直觉辨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同;

通过问题2,利用学生不同的分类,引导寻找共同点,从而总结得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

B教师:

问题:

1、心外无物的观点是什么立场?

2、气者,理之依也的观点是什么立场?

3、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的观点是什么立场?

想一想:上面的观点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

鼓励学生发现所给观点的立场,根据学生不同的发现,总结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

从上面两个不同教学问题设计,我们可以看出,A教师问题设计较为直接,让学生直接“认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从分类中进一步总结、巩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但是这样教学设计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认知水平,学生容易从表面去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

B教师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从3个小问题中去发现、总结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这位教师教学问题设计结合实际生活问题,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已有体验,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主體性,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个概念的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从问题中归纳、抽象出思想政治概念和规律,建立起相应的思想政治课问题模型,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思想政治问题来解决。构建了以下的实施策略:

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切入恰当、角度新颖的问题设计有利于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问题设计,首先应该关注它,做到有的放矢。因为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导向明确的问题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理解问题的根本特征,为更好地解决系列思想政治问题奠定基础。

思想政治知识学习不能仅仅靠—些已有知识而构成,还要靠思维链建立起有血有肉的生机勃勃的知识方法体系。因此新授课的问题设计,注重学生知识结构建立,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帮助学生透析问题本质。

“深入性”的课堂问题设计,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透析问题实质,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领悟,并把这种领悟扩展整个思想政治空间.并且进一步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不断深化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精心设计的教学问题上来组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好的教学问题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猜你喜欢

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政治课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早期斯拉夫派宗教哲学家对德国唯心主义的阐释与批判
实践唯物主义的三重辩护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对唯心主义要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