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识字教学中的学习、思考和实践

2017-04-21付娟

东方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字理识字随文识字

付娟

摘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在识字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虽然多,但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的形式会使学生不堪重负,让学生产生疲倦、厌烦、抵触的情绪。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发现,运用有趣的象形字识字、优美的韵文识字、随文识字、尝试字理识字,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提高识字效率,还能让孩子们了解汉字丰富的内涵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象形字识字;韵文识字;随文识字;字理识字

一、巧借有趣的象形字,把孩子引入快乐识字的大门

象形字,一种饱含着我国古代人们智慧的图画文字。它的特点就在于模仿物体的形状,因此字与图本是紧密结合的两部分内容。象形字在整个汉字系统中数量并不是很多,只有200多个,但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们是最基本的汉字,构字能力最强,是学习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假借字的基础。小学阶段,象形字大多集中在低年级教材中,是小学低年级识字的重点。

进行象形字教学首先要以图画方式来讲解象形字,引导孩子把画与字联系起来分析判断;接着应该将象形字演变的过程展示给孩子们看,启发孩子们的直接思维,并把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在一起记忆;再是通过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串起整个教学。例如,教学“燕”字时,我先以图画出示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让学生说说燕子的外形。再出示象形文字“燕”,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形象地认识到,象形文字“燕”的前部的圆圈是燕子的头,头前两竖交叉是燕子的小嘴巴,头后弧形的线条是翅膀,连接头和翅膀的是身体和尾巴。最后出示现在的文字“燕”。学生看得专心致志,听得津津有味,说得合理生动,还不时发出惊叹声。

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只有当识字对于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这样的识字教学充满了乐趣,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孩子们学得高效又快乐。

二、通过优美的韵文识字,让孩子们掌握方法爱上识字

韵文识字伊始于我国西周时期,是我国传统的教学形式,韵文,以短小的形式、单一浅显的内容、形象性强、简单的结构、琅琅上口的韵律,表达出不同的情趣。古人对孩子最有名的韵文启蒙教育有《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

在我们现在使用的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课集中识字。这类课是围绕一个中心将相似相关的一些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图文并茂的文章。如教材中就安排了很多韵文儿歌——新三字经、谜语儿歌、对韵歌、成语韵歌、歇后语歌、格言韵歌、数数歌、绕口令等等。在教学中,首先让孩子们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感知词汇描绘的生动画面。接着让生字的学习消化在韵文的诵读中,寓识于读才能提高识字效率。

三、紧扣情境随文识字,让识字变得趣味盎然

“随文识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掌握字形的教学实践活动。相对于集中识字,它具有分散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

有时我们对一篇课文生字的处理方式集中起来识记,没有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发现孩子们学习的效果不佳,在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也多,这样不利于孩子学习生字。但是只要将识字任务放回文中,字随文行,贯穿于课文学习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大不一样。如:上《乌鸦喝水》一课,我一边讲故事,一边随着故事情节出现生字,让生字学习与课文并行。首先板书课题时,我们就相机学习“乌”。理解“乌”和“鸟”的区别时,我给孩子看乌鸦的图片,乌鸦全身太黑,以至于看不出眼珠,所以里面没有点。随着故事开讲——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把“渴”“喝”放在一起比较着学,因为渴了要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喝”字是口字旁。学生懂得“渴”和“喝”的字形区别,就能牢固的记住,不易混淆。“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我們找东西都要用手,所以“找”字是提手旁……学到“办”字我这样强调:想办法,要动脑筋,要用力气,用力气就会出汗,所以力字旁的两点千万不要丢了。……教师一边讲一边问,学生边听故事边认识生字,兴趣盎然,一点也不感到枯燥。

四、尝试字理识字,让学生领悟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我们的国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往往在识字教学中,忽略汉字的文化意蕴,只把汉字当做简单的信息符号来处理,导致汉字丰富内涵文化在教学中枯萎和流失。所以在识字教学中适当得运用字理识字,有助于学生理解汉字的形义联系,准确掌握字义,提高语文素养。

字理识字,是指利用汉字形义统一的原则,加强对字理的理解,字理识字是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说简单一点就是把一些汉字为什么由这几部分组成,怎么演变而来,通过揭示和解析,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识记字形。

字理识字不仅限于追溯汉字的根源,探究汉字怎么演变来的,还可利用解释各个偏旁的含义,从而达到教一个得一串的效果。如学习了“火”,并懂得“火”作为偏旁时写成了“四点底”那么当学到“热”、“煮”、“照”、“焦”等字的时候就能自觉用“火”去析解它们的形义。当学了“手”,了解了“手”可变写为“扌”、“廾”以及与手有关的偏旁 “爪”、“彐”、“攵”、“攴”等,那么,学到“挥”、“戒”、“牧”、“采”“秉”、“敲”等字时,就能自觉地用“手”或与手有关的动作去析解它们的形义。

中国文化博大精神,汉字组成的汉语系统更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宝库。因此,识字就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识字,识字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在识字教学活动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识记生字,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让学生轻松步入“识字乐园”,了解汉字丰富的内涵文化,不断提高识字效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浅谈象形字教学,http://www.xzbu.com/1/view- 5517944. htm[Z]

[3]徐杰,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26期[J].太原:山西

[4]金伟文,汉字教学中常用汉字形义解析,2012年10月[M].中国财富出版社

猜你喜欢

字理识字随文识字
高效课堂,凸显字理教学
随文识字,培养低段学生“字感”
小学语文随文识字教学方法探讨
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三部曲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理趣识字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