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017-04-21郭亮
郭亮
摘 要:传统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矢志爱国、善待自然、宽以待人、尊师重道的事迹如中国的瑰宝,数不胜数……中华传统美德,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也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代表着中华民族整体的道德精神面貌,是一种代代相传,代代发展的道德文化。
关键词:美德;继承;弘扬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研究,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可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加以推广。同时,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过程,就是把道德理论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教育对象结合起来,经过系统化、理论化的思考,选择最佳实施方案和模式,最终达到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目的。
一、结合教材特点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传统美德是一种思想教育、行为教育,是要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美德,培养传美精神。我们都知道,劳动本身并不自发地具有教育性,必须与思想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使劳动具有教育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立志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遵守纪律的美德。综合实践课具有实践性、技术性和教育性三统一的特点。教师要根据综合实践课教材特点,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思想内容,让学生既掌握了劳动技能,又受到了教育。例如,讲授《包粽子》一课时,教师首先播放一段介绍爱国诗人屈原生平的录相片,让学生知道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然后引起课题。通过简洁明了的导言,渗透了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教师又运用录像手段演示讲解包粽子的方法,让学生分组合作,最后比赛看那组同学包的棕子多、质量好。操作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将撒在桌上的米粒收好,从而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热爱集体及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等传统美德。由此可见,教师必须结合教材特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内容,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劳动技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传统美德的教育目的。
二、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富于理想、有上进的欲望,榜样对他们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学生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炼品德意志和训练品德行为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①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楷模作用。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是不同历史时期产生出来的先进代表,在他们身上聚集了劳动人民的理想、意志、和品德,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先进思想,是人民群众的楷模。在传统美德教育中,通过对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实际的宣传和学习,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受到感染和教育。②师长的表率作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身正为范”。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对教师而言,其言行首先要具有传统美德修养,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思想上和实践上进行“修行”,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这对教师确立新的德育观念,培养人文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三、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我国传统美德文化遗产中有许多感人心弦的故事,这就是教育学生的好材料。如何把这些材料和思想政治课结合起来,古为今用,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生择善而从之,架起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桥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主阵地。对学生而言,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占有这一阵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将思想政治课讲透、讲实,充分挖掘课本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高一教材 (上册) 商品的价值量的引言《项链》 的故事中就要教育学生不能太虚荣,而应勤俭、朴实;在高三政治常识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民族精神的培养等等,事实上,整个高中政治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可供挖掘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心”、要“用心”。2.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中学生思维渐趋成熟,他们开始关注社会、国家、家庭。 在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时要注意贴近他们的实际, 把大道理讲透,把空道理讲实,把死道理讲活。 如我在讲“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先讲了孔子的“推己及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后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讨论在同学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 又如在经济学讲“正确的金钱观”时,我先讲“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和 “不为五斗米折腰 ”,然后让学生讨论当代的中国的腐败问题。 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原来离我们很近,这样会增强教育的效果。3.寓教于乐,丰富教育手段和途徑。仅靠枯燥、单调、空洞的说教,其效果自然不会很理想,即便是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也还是不够的。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尽量使用投影片、幻灯片、录像带、网络视频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等。如在讲树立正确消费观时,要让学生知道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做到不攀比、不摆阔。教育学生树立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消费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实践证明,直观教学可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他们生活经验中缺乏但又必须掌握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良好道德的自发形成,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将外在的要求自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这样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需要长期的熏陶教育过程。提高学生美德修养,弘杨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活动载体,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全部教育活动中,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久不衰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和人格追求。
参考文献:
[1]王丽梅.浅谈传统美德教育在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0):25-25
[2]秦凤权,田刚.对传统美德教育的一点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2(2):17-18
注: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德育课程中的策略研究》(编号:PZS545<河南省教育厅 教技装[2016]35号>)研究成果之一。